孙解生;廖明凤;崔显念;王恩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在西方国家,GERD十分常见,人群中约10%~20%有反酸、打呃、反食、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与西方相比,亚洲GERD的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其中非典型表现者占有较大比例[1].
作者:万远太;王天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即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的差值.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资料显示SAAG对腹水病因诊断的准确率远远高于传统定义的渗漏概念的腹水总蛋白(AFTP).我们通过对85例腹水患者的研究,探讨SAAG与AFTP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高晓阳;时昭红;杨家耀;吴玉芳;李轶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地塞米松组.用内毒素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地塞米松组同时注射内毒素和地塞米松,注射后2 h处死动物.观察形态学变化并分别测定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iN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肺组织MDA、NO含量和iNOS 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地塞米松组肺组织MDA、NO含量和iNOS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结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iNOS mRNA大量表达,导致内源性NO爆发式产生,从而介导肺损伤.而地塞米松能显著减轻其损伤作用.
作者:余追;许喜泳;李银萍;陈海华;陈志桥;肖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功能障碍导致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 GERD的发病率高,在西方国家约有20%~40%的成人常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的患病率亦达7%~15%.我国对部分地区成人调查资料统计,GERD的患病率为5.77%,RE为1.97%,但估计实际患病率更高.
作者:王邦茂;陈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当归对肺间质纤维化胶原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模型、当归、激素及对照组,前3组经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后当天开始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当归、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对照组气管内灌入及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第7、14、28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5只,右肺进行HE染色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当归组及激素组明显轻于模型组,第7、14 d各组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别,第28 d当归组及激素组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当归能有效地减少模型大鼠肺间质中胶原蛋白的含量,有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叶燕青;徐启勇;杨亦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Asherman's综合征,是女性不孕症的因素之一[1].宫腔镜下经宫颈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是直视下有针对性的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使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月经,改善妊娠及分娩结果的标准方法.
作者:南方;杨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小儿白内障患者87例(103眼),年龄2~14岁.手术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后囊夹持,术后随访1~36(平均7.8)个月.结果术后视力>0.05者83眼,0.1~0.3者66眼,佳校正视力>0.5者26眼,其中脱盲率80.6%.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葡萄膜炎(31.1%)、后发障(30.1%)和角膜水肿(9.7%)等.结论及时摘除小儿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联合PCCC、前段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后囊夹持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功能,减少小儿后发障的发生率.
作者:肖泽锋;邢怡桥;赵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新生儿医院感染是延长母婴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为了解本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状况,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我们调查了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4 584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许敏;史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CD44V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研究CD44V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与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D44V6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1),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CD44V6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粘附分子CD44V6高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慧;张向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LA)的不断成熟,该技术在治疗急慢性阑尾炎中得到较广泛地开展.2002年以来,我们对26例老年患者应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平;刘立洪;王方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多发病.传统认为GERD的发展过程是:非糜烂性食管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1],目前这一观点受到挑战.晚近Fass等[2]提出RE、NERD、和BE为GERD发病的3个独立类型,三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较少发生相互转变.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的问世,对深入研究GERD的诊断和采取个体化治疗皆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清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80年代后期以来,新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和广泛应用,导致病原菌的感染类型、种类、耐药谱都发生了较大的变迁,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我们对1987~2003年我州住院患者检出病原菌及药敏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解生;廖明凤;崔显念;王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是医学史上重大成果之一,这种成功得益于移植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及越来越多有效且低毒副作用的免疫抑制方法的涌现.但感染、自发性肿瘤、代谢紊乱、药物毒副作用及无法长期有效控制排斥反应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目前所有的免疫抑制方案.我们就如何应用小量的免疫抑制剂来诱导受体特异性低应答,而终寻求诱导受体对供体特异性抗原无反应的耐受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谢昀;陈振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右肺中叶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大支气管本身病变或管外受阻塞,引起右肺中叶不张,或并发炎症实变(但不包括中叶大叶性肺炎)的一类疾患的通称.临床常见征象为右肺中叶不张.依据X线的表现和(或)肺部CT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而确定病因,则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的诊断价值大.现将我院1997年10月~2003年12月收集的110例右肺中叶综合征患者的纤支镜诊断分析如下.
作者:谢圣芬;田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耐药结核杆菌细胞中脂肪酸的化学组分改变.方法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对标准的强毒人型结核杆菌(H37RV)、弱毒人型结核杆菌(H37Ra株)、人工诱导的耐对氨基水杨酸钠(100 μg/ml)和耐硫酸链霉素(100 μg/ml)的H37RV株及11株临床的分离的结核杆菌敏感株和耐药株进行了脂肪酸分析.结果列出了7个脂肪酸特征比值.其中强毒人型结核杆菌(H37RV)C16:0/C16:1低,为5:7,与其他菌株有明显区别;C20:0/C24:0,C20:0/C26:0是弱毒人型结核杆菌(H37Ra)的2倍.结论耐药结核菌脂肪酸的分析,可以提供与结核菌耐药性有关的特征比值与色谱峰,可用于临床耐药结核菌株的鉴别.
作者:程冬娥;曾昭睿;吴采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iachomatis, CT)是发达国家常见性病的致病菌,新生儿CT结膜炎和肺炎均很常见.现将我院1999~2003年收治的85例新生儿CT感染报道如下.
作者:涂菊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大鼠勃起功能及阴茎海绵体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纤维数量的改变.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按不同月龄分为年轻组(3个月龄,8只)和老年组(18个月龄,8只),颈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评价其勃起功能,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数量.结果与年轻组相比,老年组大鼠勃起次数及勃起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老年大鼠的勃起功能明显下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阴茎海绵体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数量减少有关.
作者:黄兴;胡礼泉;田斌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过敏性紫癜(HSP,又称舒亨综合征)为较常见的结缔组织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其主要病变是广泛的无菌性小血管炎,病程与凝血反应增强、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有关.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的药物治疗,病程易迁延、反复,常累及肾脏等重要脏器.本研究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HSP,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炎症生物学的深入了解促进了针对炎症不同靶向生物治疗的发展,许多慢性肠道炎症、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生物疗法已被评价.证明对CD有效的生物制剂包括TNF(infliximab、CDP571)、白细胞黏附分子α 4整合素(natalizumab)的单抗,其他一些生物制剂尚未充分证明,包括p55TNF结合蛋白(奥那西普)、干扰素(IFN)-α、IFN-β-1α、抗IFN-γ抗体、抗IL12抗体、p65反义寡核苷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IL2受体抗体、上皮生长因子、角化细胞生长因子2(repifermin)、人生长激素、抗CD4抗体和抗α4β7抗体.
作者:梁红亮;欧阳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中,吻合口瘘是术后严重、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报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4%~12%之间,其病死率约50%[1,2].1990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226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俊;郭路松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