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台湾医学院校临床师资培育的方法及启示

王亚军;贾建国;樊洁;康骅;陈丽芬;李大蓉

关键词:临床教学, 师资培训
摘要:通过对台湾几家医院的参访,探讨医院临床师资培育的方法,重点包括临床师资培育中心的组织机构、临床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教学主治医师和临床教师的激励制度几个方面。期望能够借鉴台湾的有益经验,在完善临床师资培育体系、以临床能力为核心的师资培育课程和建立有效的临床教学激励机制方面,进一步做好临床师资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医学与社会杂志相关文献
  • 武汉市和深圳市妇女伤害的社会经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妇女伤害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危险因素,为减少妇女伤害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对834名16-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济伤害、精神伤害和性伤害保护因素均为居住在武汉( b =-0?93、b=-1.41、b=-1.29)。不同婚姻状况造成妇女经济伤害的风险依次为已婚>离婚>丧偶>单身(b=-0.20)。躯体伤害的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b=0.51)。结论:对妇女进行性健康教育,完善社会支援,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利于减少妇女伤害的发生。

    作者:韩煊;赵广英;王春丽;沈敏;洪琦;刘筱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司法视野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及化解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是民事法律关系。医疗纠纷属民事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途径解决,也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存在立案难、举证难、医患双方不平等的问题,导致本应纳入司法处理的医疗纠纷屡屡演变为医闹、打医、杀医等暴力事件。因此,有必要强化医疗诉讼立案监督机制,完善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明妨碍和专家证人制度,畅通化解医患纠纷的司法路径。

    作者:谢登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西部地区72家三级中医医院运营效率分析

    目的:对2012年西部地区三级中医医院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为提高医院服务效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2012年西部地区72家中医医院的数据,选取4个投入和4个产出指标,应用DEA进行分析。结果:参评的72家医院中,2012年DEA总体有效医院为27家,对于非DEA有效的医院,假设达到DEA总体有效的情况,则能节省卫生投入,提高总体运营效率。结论:非DEA有效医院应提高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医院规模,提高服务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三级中医医院的整体效益。

    作者:袁加;赵丽颖;满晓玮;程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服务业文化建设分析及路径建议

    近期,我国提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健康服务业”落脚在“服务”二字,但我国医院对“服务”二字的内涵理解、人文基础、建设路径都还在探索阶段。目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除了资源不足、医疗消费理念等方面的问题之外,医院没有开展有效的服务文化建设也是重要原因。不进行服务文化建设,很难使医务人员真正将服务意识内化于心。本文分析了“服务”的内涵,提出我国医疗服务文化应当确立具有本国特色的价值观基础,即以我国医疗职业道德、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两大基础。本文进一步构想了我国医疗服务文化的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以患者为中心配置资源、激励医生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与患者建立互动参与式的良好关系。

    作者:熊天威;单玉涛;吴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内容及影响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医药的独特功效被世界各国人民认可,国外中医药学术团体纷纷建立,中医人才需求量上升,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了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医药发展。由于中医注重医生自身的经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作者:张亚斌;路绪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聊城市某医院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被动吸烟情况及其他危险因素,为女性COPD社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取女性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各300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院女性COPD患者被动吸烟率56.6%,肺功能正常女性被动吸烟率为41.6%。单因素分析显示,被动吸烟年限、平均每日被动吸烟时间、生物燃料的使用、冬季燃煤取暖、冬季室内平均温度、家庭年收入、体重指数( BMI)可能是罹患COPD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被动吸烟年限长(P<0.001,OR=4.78)、平均每日被动吸烟时间长(P<0.001,OR=8.26)、冬季采用燃煤取暖(P<0.001,OR=2.53)、冬季室内平均温度低(P=0.01,OR=2.19)、低BMI(P=0.01,OR=0.72,95%CI:0.56-0.95)是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COPD患者被动吸烟率高于肺功能正常的女性,危险因素来自多个方面。

    作者:刘志敏;桑丽丽;孙鹏;刘哲慧;胥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科医生试点城市改革方案比较

    对10个全科医生试点城市试点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城市方案在人才培养、执业方式、团队组建、签约模式、签约服务包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坚持短期与长期目标、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策略;引导全科医生多点执业,设置多点执业准入标准;合理设置签约人数,优化签约人群结构;开展成本核算,科学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包等建议,为完善全科医生试点提供借鉴。

    作者:何露洋;姚岚;洪阳;陈凯;姚强;罗飞;吴姝德;刘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南京市某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色

    近十年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推广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盲区。本文以南京市某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为例,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倡导生命全过程的中医药特色卫生服务教育;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服务,把顺时养生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发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色,促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作者:吴德珍;魏鲁霞;申俊龙;徐爱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年龄对ICU住院感染发生率影响的相关文献Meta分析

    目的:了解年龄对ICU住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主要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查找,筛选提取数据,使用Stata12.0及Revman 5.0进行相应的合并处理。结果:本研究异质性检验χ2=45.12,P<0?001,因此使用随机效用模型。合并≥60岁组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是<60岁组的1.5倍,95%CI=(1.02,2.21),Z=2.07,P=0.039。经Begg’s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高龄(≥60)是ICU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平均增加感染危险度约1.5倍。应加强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贾巍;张秀敏;李斌;方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云平台的脑卒中智能随访模型研究

    目的:了解传统脑卒中随访模式并研究基于云平台的脑卒中智能随访模型,为构建科学合理的随访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脑卒中随访模式,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确定基于云平台的脑卒中智能随访模型框架。结果:传统随访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云平台的脑卒中智能随访模型通过移动终端采集脑卒中患者随访信息,通过云平台实时分析,实现了双向干预机制和卒中复发风险评估预警等功能。结论:基于云平台的脑卒中智能随访模型解决了传统随访模式存在的问题,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随访依从性,降低复发风险,提高脑卒中二级预防效果。

    作者:陈妍妍;叶庆;陈勇飞;聂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陕西省某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为制定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汉中地区某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工作总体满意度水平一般,其中满意度水平较低的是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管理体制;不同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存在差异性。结论: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较低,要引起重视;消除医务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优化工作环境,促进医务人员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秀芹;郭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武汉市美沙酮受治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美沙酮受治者社会功能缺陷现状及其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前瞻性观察依从性记录表,调查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社会功能现状、服药依从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06名研究对象的社会功能平均得分为(3.82±2.99),社会功能缺陷者7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3.58%。社会功能正常组和缺陷组的服药脱失天数和剂量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有较多的人出现了社会功能缺陷;美沙酮受治者社会功能缺陷可能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作者:童玲;朱长才;刘红;熊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台湾医学院校临床师资培育的方法及启示

    通过对台湾几家医院的参访,探讨医院临床师资培育的方法,重点包括临床师资培育中心的组织机构、临床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教学主治医师和临床教师的激励制度几个方面。期望能够借鉴台湾的有益经验,在完善临床师资培育体系、以临床能力为核心的师资培育课程和建立有效的临床教学激励机制方面,进一步做好临床师资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王亚军;贾建国;樊洁;康骅;陈丽芬;李大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武汉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传统的医学考核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学八年制课程考察的需要,亟需进行考核模式的改革创新。本文归纳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模式教育存在的不足,分析新型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见习考核、PBL考核、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考察模式更有利于八年制的系统教学。并探讨了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深化临床医学八年制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提供思路及参考。

    作者:张黎;杨光耀;亓来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医疗技术过失认定标准研究

    医疗技术过失认定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对自身诊疗行为的规范,更有利于司法实践中对医疗技术侵权问题纠纷的解决。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过失认定标准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五十八条规定为依据,且以“当时的医疗水平”确定的,但该标准过于笼统、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国外在医疗技术过失认定标准方面较为先进,如设立严谨全面的抽象标准、建立临床路径、设立专业医事法庭等,对于我国医疗技术过失认定标准的建立,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何心;张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议替代医疗方案的范围

    替代医疗方案范围宽泛,从诊断方案到治疗方案,从单个诊疗措施的替代到整个医疗方案的替代。基于替代医疗方案界定困难重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替代医疗方案的确定应坚持公认的医疗方案标准,并限定于:能够达到相似诊疗效果的医疗方案;针对某一特定疾病的诊疗方案;一揽子诊疗方案。

    作者:马辉;林中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博弈论视角下社区商业合作型健康知识传播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社区健康知识传播是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提升社区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商业健康传播机构的利益追求与相互关系出发,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商业健康传播机构在健康知识传播中的博弈模型,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商业健康传播机构的合作关系与可行性。建议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有效的监督手段等方式构建科学、有效的社区商业合作型健康知识传播模式。

    作者:冯雅;王高玲;王彬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干预方式对佛山市某医院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 low birth weight ,LBW)儿神经心理发育及早期干预作用,为低出生体重儿保健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生后至36月龄定期进行系统保健8次的LBW婴幼儿109例,设综合康复组、早期干预组、常规保健组,另设一般对照组。第1组实施医院为主的综合康复,第2组实施家庭为主的干预措施,4组中于6、12、24、36月龄时进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的测试。结果:综合康复组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与早期干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足月儿比较无差异性(P>0.05),实现了追赶性生长;综合康复组、早期干预组间适应性行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语言、个人社交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干预组优于综合康复组。结论:科学评估,开展以家庭为主体的早期干预模式,并与神经康复科建立转诊机制,可大限度长期、有效、方便、经济地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发育。

    作者:郭艳;林青梅;刘少兰;杨春芹;邱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州市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TBL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开展TBL教学的效果与对策。方法:选取2011和2012级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12级为教改组,采用TBL教学法;2011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考试总成绩及A2题型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教改组共有75.3%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等9项很有帮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杨少芬;李佩琴;林斯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具有专业性、中立性、高效性、准司法性。调解协议属于合同,其司法确认可有效对接医疗纠纷的调解与诉讼。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尚不完善,对于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实质既判力以及执行依据等方面存在争议。从现在的非诉程序转为争讼程序,将有利于完善司法确认程序规则及搭建整个确认体系。本文分析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意义以及调解协议在司法确认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明晰司法确认主体、规范司法确认程序规则、严格调解协议审查方式及范围、明确当事人及案外人的救济手段等建议。

    作者:李梦涤;罗伟瑞;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医学与社会杂志

医学与社会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