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滔;陈山泉;籍文雪;王珺;陈诗亮;柯贤军;方鹏骞;刘智勇
通过分析比较2007-2011年社会办医院和公立医院在资源总量与结构、医疗服务能力、经济运行情况3方面的差异,探讨社会办医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规模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市场占有率低、未得到政府充分扶持等问题.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制度;变革社会办医的发展模式,加强自身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
作者:嵇剑彬;肖锦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广西2003-2012年儿童保健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寻找薄弱环节,为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密切值法对广西2003-2012年儿童保健工作状况相关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密切值法纵向评价中,2003-2012年广西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逐年提高,2012年度的儿童保健工作评价好,密切值为11.648;2003年度的儿童保健工作评价差,密切值为0.000.密切值法横向评价中,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存在地区差异,广西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在全国排位仍然比较落后.结论:各级政府部门应全面强化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宣传教育,合理配置妇幼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邹雄;李连凤;黄李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卫生信息技术生态系统是利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来探讨人与卫生信息技术的关系.根据医疗服务关系模型,主动医疗服务分为协同合作、自我管理、第三方医疗服务三类基本模式.随着卫生技术生态系统的演进,在此三类基本模式基础上,医联体、健康小屋、健康社交网络、第三方检验服务等各种创新的模式不断出现,丰富了医疗服务内容,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现代医疗服务的创新与卫生信息生态系统的建设密不可分.技术生态再平衡的过程,会产生新的服务模式;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推动卫生信息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进化.
作者:张文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觉察压力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觉察压力量表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22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觉察压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28.91 ±3.87)分和(54.26 ±9.63)分.不同年龄、家庭收入、疾病分期、化疗次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各维度评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负相关(均P <0.05).觉察压力、年龄、家庭收入、疾病分期和化疗次数均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较大,生活质量较差,觉察压力能够影响其生活质量.
作者:干露;李萍;蒋伟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浙江省某医院20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首先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然后采用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的家庭亲密度高于国内常模,家庭适应性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家庭发展阶段、家庭收入及医疗付费方式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家庭功能中的亲密度增强、适应性下降,护理人员应明确患者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家庭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春敏;杨郁文;汪永坚;刘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运用约翰·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对《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作政策学意义上的分析,对其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简单梳理.《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遵循“政策之窗”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其问题源流为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政策源流为专项监督机构的成立、条例文件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完善及专家的意见;政治源流为国民情绪和政府的执政理念.这三大源流汇集在一起,在“2·1”收购医保卡非法牟利团伙案的推动下,政策之窗开启,从而使《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出台的过程很好地展现了多源流理论在公共卫生政策领域中的应用,为我国医改背景下公共卫生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依据.
作者:叶红梅;王红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河南省公众特点,自行编制“河南省公众对自愿安乐死认知调查问卷”,对1000位河南省公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结果:75.6%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3%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52.6%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合法化,并且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P<0.05),医生的赞同率仅有36.8%.60.5%和58.8%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安乐死属于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结论: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总体知晓率较高,多数人对实施安乐死和安乐死合法化持谨慎态度.普通公民应在现代医学伦理观的指导下正确看待安乐死.
作者:赵桂增;黄乾海;介崇崇;薄佳琪;岳文莉;陈金梦;曹梓轩;田甲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两种治理制度的复制者动态方程,构建现代医院互补性制度元素的演化模型,发现现代医院互补性制度形成路径依赖:即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协同的纳什长期均衡.现代医院的治理机制应当将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协调使用,加强现代医院互补性制度的出台和医疗保险支付监管制度的建设,尝试在现代医院中引入独立董事会制度,建立激励与规制协调治理的现代医院治理模式,保障现代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的实现,使现代医院真正体现医院的社会公益性.
作者:李习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日趋增多,医院规模也不断扩张.然而,医院规模的扩张并没有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医院的发展不能单纯地只考虑其规模扩张,不仅需要增大人员、床位、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还要优化医院内部资源配置,以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武剑;林庆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前,地市级传染病医院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传染病病源分流和无形资产流失,医院的硬件条件不够,业务相对单一,卫生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有待优化,经济滑坡和成本增加,政府投入力度不足,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均是传染病医院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如何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谋求生存与发展是摆在绝大多数传染病医院面前的一个课题.因此,传染病医院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实行传染病归口管理集中收治;加强人才队伍及重点学科建设,以传染病重点学科为依托,大力发展综合医疗业务,由传染病专科医院向“大专科、小综合”方向发展,在保持和提高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特色专科,才能走出困境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杜德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基本状况以及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齐齐哈尔市6个区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577份有效问卷.结果:被调查老年人自评为“不好”的占9.88%,自评为“一般”的占33.97%,自评为“好”的占33.10%,自评为“很好”的占23.05%,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比较消极.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对健康自评有较大影响.结论:女性、高龄老年人群体需要重点关注;需要加强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和健康促进,促使老年人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作者:王晓峰;张幸福;孙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是多维度的: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大化的追求公民的健康权益,从制度上保障医师职业精神的构建.加强医院管理伦理建设,树立医师道德标准,改革绩效管理体制,强化冲突管理,调节医患关系,引领医师的职业精神构建;强化继续医学教育,促进医师自律,不间断的对医师进行职业精神培育.
作者:汤金洲;舒真鹏;王志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职业责任感是人们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内部行为要求的自觉感知和职业操守的自觉遵守,是个人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在职业领域里的表达.医学职业责任感要求医生必须将病人健康放在首位,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将仁心、仁术施于患者.在目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职业责任感缺失的整体现状下,加强研究生道德感的培养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具有更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研究生群体职业责任感的现状,针对导师在研究生职业责任感培养方面的作用不足,职业责任感培养方式与研究生实践特点相分离等问题,提出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以及结合时事政治开展职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史淑萍;王建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本文从医务人员的视角出发,分析医务人员对待公立医院改革的态度及其原因,认为执业环境恶化和激励机制缺乏导致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性不高,需要从优化执业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等方面探索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方法,确保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少哲;向伟;俞敏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基本情况,为家庭病床服务的健全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区2012年1-12月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分析家庭病床建床数、患者基本情况、疾病构成、药品费用.结果:该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总共建立了2176张家庭病床;患者年龄偏高,主要集中在70-79岁,占38.6%,疾病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康复期等慢性病为主;家庭病床的日均费用较低,有54.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费用低于50元/天,而药品费用占总费用30-50%之间,药占比较高.结论:家庭病床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卫生服务形式,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发展家庭病床服务,实现家庭病床的广覆盖,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郑雅婷;姚卫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构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将对我国的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理论,辨析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指出公共卫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政府及民众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认知等问题,提出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公共卫生体系应以农村乡镇为基点,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完善卫生立法的生态化等建议.
作者:段伟;吴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以武汉市为例,采用不同方法对床位数进行预测,并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同时结合供需平衡的原则,为该市的床位资源调控提供建议.方法:利用Holt模型、ETS模型以及GM(1,1)模型等多种方法,对武汉市的床位数进行预测.结果:在所选模型中GM(1,1)模型所预测结果较为理想.在标准床位利用较低的情况下,武汉的住院床位处于短缺状态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标准床位利用较高的情况下2020年住院床位过剩的可能性较大.结论:2015年武汉市床位数基本可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而2020年病床很可能处于供需过剩的状态.
作者:李滔;陈山泉;籍文雪;王珺;陈诗亮;柯贤军;方鹏骞;刘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某医院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干预后,在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
作者:黄玲;胡莉萍;袁柳;秦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初步阐述构建慢性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对专家意见汇总分析后终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出各指标项目的权重系数.后,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和权重系数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信度及主要内涵展开深入讨论与分析.
作者:马亚;申俊龙;王高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医院近5年住院病人慢性疾病谱基本情况,以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并为医院合理调配各科室人员、物资、设备的分布和医院重点特色科室的建设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08-2012年该院疾病分类报表数据库的数据,应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该医院住院病例中前15位慢性疾病累积构成比为38.72%-52.69%,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3种疾病的排序虽稍有变化,但始终位列前5位.除颈椎病和腰椎间盘脱出外,慢病患者均以男性居多.住院病例慢性病主要集中在70-89岁年龄段;精神疾病多发于49岁以下青壮年人群;颈椎病集中在50岁以上,腰椎疾病集中在49岁以下和50-69岁2个年龄段.结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该院老年病、慢性病治疗之特色,为控制慢病、减少慢病、促进人群健康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邹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