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
目的 探讨通腑化瘀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确诊为术后肠梗阻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通腑化瘀汤”口服或灌肠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首次排气时间(13.81±2.14)h,首次排便时间(30.13±4.43)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4.41±2.42)h,住院时间(17.56±4.97)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首次排气时间(38.62±7.13)h,首次排便时间(59.79±6.62)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40.10±7.98)h,住院时间(28.00±10.04)h.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及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疗效优于常规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孙小杰;陈苏宁;梁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500 mg,3次/d口服,阿格列汀25 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500 mg,3次/d口服.治疗20周后,根据体征、肝脏彩超和各项生化指标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酶、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脂肪肝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 vs.32%, 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T2DM合并NAFLD的治疗方案.
作者:翁洋;王吉魁;宋雨凌;唐寅思;李妍;郑方平;李春丽;周一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13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给予Rd方案治疗,具体为:来那度胺25 mg/d,d1 ~ 21,地塞米松20 mg/周,28 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3个疗程后,1例达到完全缓解(CR),2例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3例达到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2例死亡.总有效率(ORR=CR+ VGPR+ PR)为46.2%.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及骨髓抑制.结论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推荐治疗方案.
作者:康思静;于锦香;高然;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粪肠球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使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进行细菌鉴定.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临床共分离老年患者感染的粪肠球菌144株,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率分别为30.56%、16.67%和9.72%.标本类型中尿液分离出87株,占60.42%,全血分离出21株,占14.58%.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粪肠球菌.结论 粪肠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上抗感染治疗应以本地区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恰当地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吴宝刚;刘丹;万小旭;王佳贺;白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拟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麻醉平面固定后,于15 min内泵注生理盐水20 mL(C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0.2组)以及右美托咪定0.5 μg/kg(D 0.4组),然后分别以生理盐水(C组)、右美托咪定0.2μg/(kg·h)(D0.2组)、右美托咪定0.4μg./(kg·h)(D0.4组)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评估各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5 min、用药后30 min、用药后1h、手术结束时5个时间点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镇静评分的变化以及各时点血糖、钾离子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0.2组与D0.4组用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血压及心率均下降(P<0.05),对于呼吸及钾离子影响小,但短时间内可升高血糖(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够稳定循环,但需要监测血糖变化.
作者:张鑫;马晨光;吴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NRG1-ErbB2信号通路对骨癌痛大鼠脊髓胶质细胞和IL-1β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Sham组(假手术组);CIBP组:大鼠胫骨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构建骨癌痛模型;CIBP+ PD168393组:构建CIBP模型后6d,鞘内注入PD168393 10 μg,每日1次,连续9d,其余组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接种瘤细胞后14 d,检测大鼠脊髓背角GFAP、OX42和IL-1β的变化.结果 接种瘤细胞后14d,CIBP组大鼠GFAP、OX42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细胞的植入能诱导大鼠同侧脊髓背角GFAP和OX42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使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胞体肥大.而给予ErbB2受体抑制剂PD168393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GFAP和OX42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CIBP组IL-1β于接种瘤细胞后14d表达增加,明显高于Sham组(P<0.01),给予PD168393能显著抑制IL-1β表达增加(P<0.01).结论 大鼠胫骨接种瘤细胞后,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被广泛激活,IL-1β释放增加,阻断NRG1-ErbB2受体信号通路能有效抑制脊髓胶质细胞的表达和活化及炎症介质IL-1β的释放,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作者:蒋晶晶;姚鹏;田悦;吴秀英;张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T)孕妇采用左甲状腺素钠(L-T4)治疗的达标剂量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围产期保健的不同孕期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120例,根据患者使用L-T4治疗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妊娠12、27、36周的妊娠期甲状腺素变化、L-T4饱和剂量达标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妊娠12周时,两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27、36周时,两组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27、36周时,两组治疗后妊娠各期TSH水平均达到治疗目标.两组患者妊娠12、27、36周时,L-T4达到饱和剂量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12、27、36周时,两组患者L-T4饱和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HT患者的治疗需正确引导,及时监测,调整剂量,根据患者妊娠不同时期的自身需求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张丁兮;王经泉;范刚;曾利;张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注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在体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后神经元自噬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鞘内注射30 μL生理盐水)、Dex组(缺血前3d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 μg/30 μL)、Dex+ ATIP组(缺血前3d鞘内注射10 μg右美托咪定+10 μg阿替美唑共30μL).Sham组仅暴露主动脉弓而不结扎,其他各组开胸后无创动脉夹夹闭主动脉弓14 min后再开放,建立SCIRI模型.各组手术前均于L5-6鞘内置管并连续注射3d.损伤后48 h内每12小时取5只大鼠,采用Tarlov法评价大鼠下肢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和计数损伤后48 h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和数量;Western blot和RT-PCR法测定损伤后48 h大鼠脊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LC3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术后各观察点IR组下肢运动功能明显受损,Tarlov评分下降,脊髓组织中Beclinl、LC3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损伤前3d鞘内注射10 μg DEX(Dex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提高Tarlov评分,改善脊髓Beclin1、LC3 mRNA蛋白的表达(P<0.05),而Dex+ ATIP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8 h,HE染色显示,Sham组脊髓前角神经元轮廓清晰,结构完整,无出血、水肿等异常表现;IR组、Dex+ ATIP组细胞质中的尼氏体消失,神经元胞核出现固缩或溶解,广泛空泡形成;而Dex组神经元形态明显规整,且正常神经元数量增多.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通过上调Beclin1、LC3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神经元自噬,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李晓倩;方波;马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对间歇性高糖培养条件下雪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无菌剥取新生Sprague-Dawley乳鼠坐骨神经,体外制备雪旺细胞,分为对照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Con组)、间歇性高糖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和50 mmol/L,每8小时交替,IHG组)、干预组(在间歇性高糖基础上加入100 μmol/L人参皂苷Rb1,IHG+ Rb1组)分别培养48 h.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间歇性高糖促进了雪旺细胞凋亡(P<0.05),增加了8-OHdG的生成(P<0.01),IHG组细胞凋亡率和8-OHdG水平分别是Con组的7.69倍、3.24倍;间歇性高糖上调了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了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IHG组相比,人参皂苷Rb1抑制了IHG导致的雪旺细胞凋亡和8-OHdG生成,IHG+ Rb1组细胞凋亡率和8-OHdG水平较IHG组分别下降了54.1%和32.7%(P<0.05);同时下调了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了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间歇性高糖可促进雪旺细胞凋亡,人参皂苷Rb1能够减轻间歇性高糖造成的凋亡,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薛冰;梁琳琅;宋威;孙连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生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两种药物产生抵抗存在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依从性、给药剂量、遗传因素等.遗传因素为主要因素,相关研究较多.目前,已经发布了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药物剂量调整指南,但ABCB1基因对两种药物抵抗影响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对AB-CB1基因多态性与甲基化对氯吡格雷抵抗和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两药抵抗相关性,ABCB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差异对药物抵抗的影响等.
作者:赵坤;李新刚;赵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丹黄消炎液联合间断给氧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诊的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给予丹黄消炎液联合间断给氧治疗;对照组40例,只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EGF的动态变化、创面愈合率、相关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EGF及不同时间内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黄消炎液联合间断给氧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创面愈合率高,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许旭昀;陈超;陈子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就诊顺序将本院收治的20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用药指导,此外,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患沟通、患者参与、家属沟通等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略高于常规组(100% vs.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期间,干预组有4例患者失访,常规组有2例患者失访,干预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8.96% vs.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用药偏差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25% vs.15.31%,P<0.05).结论 综合干预对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谢豪;何嘉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氨磷汀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29例,应用氨磷汀500 mg/m2,化疗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点,第1、8天;顺铂30 mg/m2避光静点,第1~3天.对照组23例,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剂量及用法同试验组.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结果 52例均纳入分析,试验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7.9%、47.8%,疾病控制率为70.3%、7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头晕的发生率升高,而两组肝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等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磷汀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减轻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对治疗效果无影响.
作者:姜敏;曾越灿;迟峰;吴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合并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合并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患者13例,比较合用氨氯地平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患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结果 两药合用后,所有患者清晨血压较合用前降低(P<0.05),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用氨氯地平可使合并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维持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同时降低其用药剂量,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刘颖;李德天;刘大军;苏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冠脉内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另取造影正常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心绞痛治疗,在PCI治疗前给予研究组患者氯吡格雷75 mg/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5d患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的浓度,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术前1d、术后1d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sCD40L和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浓度水平基本维持不变,而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CD40L和sICAM-1浓度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氯吡格雷可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血清sCD40L和sICAM-1浓度水平,有效预防血栓发生.
作者:朱磊;李春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以芦丁分子为模板的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并研究其性能.方法 以吸附量为指标,考察黄酮类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合成工艺;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对槲皮素、麻黄碱、芦丁的提取纯化性能.结果 当PVA与PAM质量比为1∶1、交联剂25%戊二醛加入量为1.25 mL时,PVA/PAM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对黄酮类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提取纯化性能.结论 以芦丁分子为模板的PVA/PAM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对黄酮类有较好的选择性提取纯化性能.
作者:孙锦秀;杨翠云;谢金润;刘松新;梁倩滢;夏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E联合维生素C对新兵新训期间徒步行军后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平素身体健康且无正规体育锻炼史的60名男性新兵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对照组)、B组(维生素E干预组)、C组(维生素E+维生素C干预组).行军前,B组、C组连续服用维生素E4 mg/(kg·d),共14 d.在此基础上,C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 10 mg/(kg.d),A组服用相同体积的0.9% NaC1溶液.14 d后,60名新兵进行120 km (40 km/d)徒步行军,行军过程中给予腿部热敷及按摩(20 min/次,2次/d),徒步行军结束后2、3、6、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类物质(ROS)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结果 A组新兵外周血清各个时间点的CK、LDH、ROS、MDA值均高于B组、C组,而GSH-PX、SOD活性值均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清CK、LDH、ROS、MDA值高于C组,而GSH-PX、SOD活性值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军后,三组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下降,于6h达到低值,24 h后开始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军后,三组外周血ROS、MDA升高,并于行军结束后6h达到高峰,24 h后开始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维生素C通过调节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来抑制长时间运动所导致的肌肉损伤.
作者:王明月;叶圣权;邰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10 μg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30 mg/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内皮脂酶(Endothelial lipase,E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O浓度、CEC计数分别为(68.2±6.71)、(70.6±6.13) ng/L,(2.91±1.69)、(3.01±1.48) mg/L,(52.28±5.45)、(51.92±5.30) μmol/L,7.78±3.71、7.98±3.1,治疗后两组分别为(62.9±6.21)、(61.4±6.22) ng/L,(2.4±1.41)、(2.37±1.19) mg/L,(57.26±5.92)、(58.26±5.73) μmol/L,5.78±2.19、14.10±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灌注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初丽敏;魏树林;王晓静;黄芩;曹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前,癌症仍是世界上导致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即使清除原发病灶,复发和转移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麻醉、手术及疼痛等刺激会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对疾病的恢复非常不利,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保护对肿瘤患者非常重要.麻醉可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而麻醉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以对T细胞及NK细胞的影响为主.因此,肿瘤患者的麻醉管理可能潜在地影响其长期预后.本文就不同麻醉方法及不同麻醉药物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娜;席宏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核心途径,对细胞周期、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的调节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作为血管壁的重要细胞成分,其增殖与凋亡的失平衡是决定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VSMC中,细胞凋亡与UPS活性密切相关,且UPS对动脉粥样硬化各个阶段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Ubiquitin-proteasome inhibitors,UPI)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降解,从而调控VSMC的凋亡,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阶段.本文综述了UPI对VSMC凋亡的影响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各阶段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莹;孙瑞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