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邓楠;陈丽;谭波宇;余胜;彭敏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作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氧化相关物质的影响,以明确其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性成熟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A组(假造模组,普通饲料喂养并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8周]、C组(卡托普利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给予卡托普利干预8周)、D组(非诺贝特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给予非诺贝特干预8周)、E组(卡托普利+非诺贝特联合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给予卡托普利+非诺贝特干预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外周血清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i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类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VEGF浓度,处死大鼠,取出眼球,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值均高于其他4组(P<0.05),而ROS、MDA、VEGF和Tunel指数均低于其他4组(P<0.05);B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值均低于其他4组(P<0.05),而ROS、MDA、VEGF与Tunel指数均高于其他4组(P<0.05);E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值均高于C组、D组(P<0.05),而ROS、MDA、VEGF与Tunel指数均低于C组、D组(P<0.05);D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均高于C组(P<0.05),而ROS、MDA与Tunel指数均低于C组(P<0.05);D组大鼠外周血清VEGF浓度值低于C组(P<0.05).结论 卡托普利及非诺贝特均能改善DR,通过抑制凋亡与抗氧化对视网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李凌冰;赵跃萍;徐葳;邰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依达拉奉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3种晶体液配伍使用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依达拉奉的含量.结果 室温下,依达拉奉注射液与3种晶体液在6h内,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依迭拉奉含量稳定.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分别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3种晶体液配伍使用6h内稳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
作者:马静;贾燕花;王晓青;郭代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加巴喷丁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 98例ASA Ⅰ或Ⅱ级行剖宫产术并自愿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术前应用加巴喷丁,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仅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4 h的镇痛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后24 h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0~4、4~8、8~12、12 ~24 hPCIA按压次数及PCIA药物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镇静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镇痛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5min、10 min Apgar评分均>8分,15 min适应能力及神经行为评分(NAC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中,术前口服加巴喷丁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剖宫产术后疼痛,减少静脉自控镇痛药物量,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项余华;阮彩霞;罗苹;叶月利;柴余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对左氧氟沙星经气管内局部使用所致大鼠气管黏膜和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左氧组)、盐酸氨溴索干预组(干预组),每组30只.对照组仅给予气管穿刺,不注入任何药物.左氧组及干预组大鼠气管均注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8 mg/kg),干预组大鼠则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6h,经腹腔注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0 mg/kg).分别于气管穿刺后2、24、48、72、120、168 h6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气管纤毛形态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左氧组大鼠气道黏膜纤毛上皮及肺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168 h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8、72、120小时时间点,干预组气管黏膜纤毛及肺组织损伤程度较左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可保护气管内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的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
作者:文文;刘玮;胡顺振;赖国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和琥珀胆碱在剖宫产术全麻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孕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用罗库溴铵组(L组)、琥珀胆碱组(S组),每组30例,采用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或琥珀胆碱1.5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插管前1min静注艾司洛尔30 mg).比较两组麻醉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及关腹(T3)时的血压和心率情况,记录两组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新生儿行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S组起效时间较L组缩短[(78.6±10.6)s vs.(87.4±16.7)s] (P<0.05),但L组气管插管条件优良,几乎无不良反应.两组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全麻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比琥珀胆碱长,但气管插管条件优于琥珀胆碱,且不良反应少,是目前剖宫产全身麻醉的良好的肌松药.
作者:汪涛;张望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作为一种新型镇静镇痛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有很好的疗效.近几年发现,右美托咪定还具有抗心律失常,减少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症等作用.本文旨在总结右美托咪定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新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赵丹洋;李文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PDCA循环在医院用药错误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程序,对用药错误可能发生的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检查保障实施并制度化.结果 实施PDCA循环前,165例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处方辨认不清、药品外观相似和药名相似导致的用药错误(53.94%),其中存在错误隐患但错误未发生(A级)5例,发生错误,但未造成患者伤害(B、C、D级)147例,发生错误且造成患者伤害(E级)3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用药错误37例,均为低风险层级(A、B、C、D级).结论 PDCA循环是医院用药错误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措施.按照PDCA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可降低用药错误风险,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郭雪玲;汤松;张万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的临床应用情况,发现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该药合理应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EMRS系统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应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的住院患者病历共277份,对所选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获取有关临床应用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既往史”和“现病史”中相关内容、用药数量和疗程以及心脏疾病相关的检查、检验指标,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溶媒配伍不合理、剂量过大与疗程不当等方面.结论 临床应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做好监护工作,并在用药过程中完善用药记录.
作者:胡涛桃;章玲玲;宋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比较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张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传统方法的疗效,研究VSD在O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行减张切开术,其中28例患者采用传统术后处理方式(传统组),36例患者采用VSD技术处理(VS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VSD组,VSD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感染,早期进行二期缝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安全、有效.
作者:龚俊;冯滢;王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2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对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提出了具体意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提出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的建议;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及时干预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并在益生菌制剂的选择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结果 2例糖尿病合并脓毒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有效,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了药物不合理应用,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马洁;王南;张四喜;宋燕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的剂量与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乌司他丁使用剂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A组(2.0×104 kU/kg乌司他丁,26例)、B组(1.0×104 kU/kg乌司他丁,28例)、C组(等体积生理盐水,31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炎性指标及认知功能.结果 术后1、7d时,三组患者的CRP、TNF-α、IL-6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A组低,C组高;术后3、7d时,三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血清Sl00β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A组低,C组高.结论 大剂量(2.0×104 kU/kg)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抑制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作者:滕成玲;赵玉;吕德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美洲大蠊浸膏(APE)对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和肝窦内皮细胞(SEC)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用稀释不同倍数的美洲大蠊浸膏干预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和肝窦内皮细胞(SEC).MTT法测定HSC-T6和SEC的增殖情况;ELISA测定药物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α-SMA、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结果 美洲大蠊浸膏叮抑制HSC-T6和SEC的增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美洲大蠊浸膏组细胞上清中α-SMA、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美洲大蠊浸膏可抑制HSC-T6和SEC增殖,并不同程度抑制α-SMA、Ⅳ-C和LN的分泌,有可能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用药.
作者:胡建鹏;宋正己;寻琳婷;李玉莲;赵雪茹;李霆;张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并初步探讨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一给药二甲双胍(A组)、西格列汀(Sitagliptin)(B组),观察组(C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并观察各组总体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C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分别为(7.4±1.7)、(8.2±1.9)mmol/L,与A组、B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尿酸(UA)均较A组、B组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全面控制血糖,降低体重,降低血尿酸,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值得临床应用雅广.
作者:单玲;鲁丽;李延彬;杨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氯化钾注射液联合用药选择合适的溶媒,考察其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组,测定溶液的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液中磷酸肌酸钠的含量.参照临床常用剂量,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氯化钾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实验组,分别于0、0.5、1、2、4、8h观察溶液的澄明度,按《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ⅨC光阻法测定≥10 μm和≥25 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和pH值.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10%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后澄明度合格,磷酸肌酸钠的含量、pH值和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澄明度符合要求,pH值偏高,微粒数超出规定范围.结论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氯化钾注射液联合使用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
作者:高声传;沈丽;何一闻;刘美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参口服液提取过程采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的可能性及其方法.方法 制备共122份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原儿荼醛含量,并收集NIR图,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校正模型.结果 采用二阶求导及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后的校正模型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3.456,相关系数为0.988,优于其他优化方式.结论 基于PLS的原儿茶醛NIR模型可用于丹参口服液提取过程的在线分析.
作者:冯婉红;邹艳君;麻淑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及造模组(80只),利用链脲佐菌素进行糖尿病造模,并利用优维显碘普罗胺对造模成功的76只大鼠进行对比剂造影,同时将上述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联合用药组(灌胃给予普罗布考及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组(仅灌胃给予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组(仅灌胃给予瑞舒伐他汀)、模型组(仅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观察造影前、造影后24、48及72 h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造影72 h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普罗布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造影24、48及72 h后Scr、BUN均明显下降,联合用药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普罗布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大鼠病理切片情况均明显优于造模组、普罗布考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其肾小管损伤评分为0.62分,明显优于造模组(2.5分)、普罗布考组(1.62分)和瑞舒伐他汀组(1.57分);造影72 h后,联合用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普罗布考组及瑞舒伐他汀组.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各单一用药.
作者:曹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老年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VEGF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吸氧、消炎、止咳平喘治疗,试验组加服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30 d后对两组患者VEGF水平及肺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诱导痰VEGF降至(70.07±8.78)、(49.81±5.67) ng/L,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EV1% pre、FEV1/FVC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老年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VEGF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刘勇进;张意仲;夏仁瑞;叶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冲6%羟乙基淀粉(130/0.4)和乳酸林格氏液对全麻下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孕足月孕妇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氏液组(A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液组(B组),每组30例.麻醉前分别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500 mL,记录T1(入室后)、T2(预冲液体后)、T3(插管后即刻)、T4(胎儿娩出)、T5(胎儿娩出后10 rain)、T6(拔管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观察麻黄碱的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两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T6时,B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较A组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降低(P<0.05);在T5、T6时,B组患者的舒张压(DBP)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使用阿托品和麻黄碱.结论 全麻剖宫产前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能够有效减少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张士杰;王晓明;邱爽;段丽芳;董有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是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其不仅对生殖和性功能有重要作用,也影响肌肉、骨骼等其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骨骼肌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17β-雌二醇是导致骨骼肌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17β-雌二醇与骨骼肌内糖与脂肪代谢,骨骼肌发育和17β-雌二醇与骨骼肌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17β-雌二醇与骨骼肌目前研究未解决的问题及近期及远期研究方向.
作者:辛俊池;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B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Con组),细胞未做特殊处理.CoCl2组:300 μM CoCl2预处理4h后,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24h,然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AM1241 1μmol/L组、AM1241 3 μmol/L组、AM1241 5μmol/L组、AM1241 10 μmol/L组:培养孔中分别加入浓度为l、3、5、10 μM AM1241处理2h后,加入300μM的CoC12处理4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h,之后更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技术检测bcl-2、caspase-3、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与AM1241 1μmol/L组和AM12413 μmol/L比较,AM1241 5μmol/L组和AM1241 10 μmoL/L组预处理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的增殖能力(P <0.05或P <0.01),上调bcl-2 mRNA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caspase-3和iNOS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5μM和10μMAM1241预处理通过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对缺氧/复氧后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冯娅妮;石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