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刘瑶;苟小军
目的:调查我院医师对处方点评结果的接受度。方法将405份医师回复进行分类整理,把医师的反馈意见归纳为接受、不接受两大类,统计医师对处方点评结果的接受度,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医师对处方点评结果的总接受度为56.05%,其中对适应证或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用药频次不适宜、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适宜、溶媒选择与溶媒浓度不适宜的接受度分别为59.14%、21.74%、28.75%、48.21%、100%、100%。结论医师对处方点评结果的接受度仅为56.05%,这与药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处方点评依据的理解、把握、执行有关,可通过掌握充分的处方点评技术依据,提升点评药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逐步完善处方点评的评价标准和细则,提高处方点评的工作质量和医师的接受度。
作者:阮广新;何淑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二甲双胍是临床中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有降血糖的作用,还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抗肿瘤机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激活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途径、降低循环中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联合相关药物增强对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等,以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病风险。目前,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冯瑾;陈光侠;费素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复方金银花外洗液的体外抗炎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复方金银花外洗液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观察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的分泌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TNF-α、IL-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复方金银花外洗液在0~210μL/mL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金银花外洗液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 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复方金银花外洗液中、高剂量组培养液上清中 TNF-α、IL-6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中TNF-α、IL-6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不同浓度外洗液处理后,炎症因子TNF-α、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金银花外洗液在细胞水平的主要抗炎作用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黄开远;吴群华;谢展雄;刘江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乳膏对麻醉前置尿管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需要置尿管的男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组(联合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置尿管前后( T1、T2),气管导管拔出后1 min ( T3)、15 min ( T4)的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以及T3、T4时的躁动、对尿管耐受程度。结果舒芬太尼组与联合组在T1、T2时血压及心率更为稳定,但舒芬太尼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更高;利多卡因组及联合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对尿管耐受性好,但利多卡因组在T1、T2时血压、心率波动较大。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可避免单用利多卡因置尿管时引起的循环波动,降低单用舒芬太尼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使男性患者在全麻过程中更加舒适安全。
作者:王小华;陈宏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无创通气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4年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70例,分为乙酰唑胺治疗组(研究组,38例)和非乙酰唑胺治疗组(对照组,32例),测定患者服用乙酰唑胺0、24、48 h后的PaCO2、HCO3-,以及血清、尿液的pH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48 h的PaCO2、HCO3-、血清pH值均降低(P<0.05),尿pH值升高(P<0.05),但治疗24 h与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在治疗48 h时HCO3-降低,尿pH升高(P<0.05)。研究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5.53±1.72) d vs.(18.81±4.08) d,P<0.001],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877)。结论乙酰唑胺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PaCO2、HCO3-及血清和尿液的pH值,连续2d服用可缩短无创通气治疗时间。
作者:杨丹芬;宋根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实施前置性医嘱审核及干预工作后对我院输液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经临床药师实时审核并退回的不合理输液处方的类型、构成及修改情况,比较推行前置性医嘱审核工作前后门诊输液处方质量的变化。统计分析2012-2014年的不合理输液处方退回率,纵向观察前置性医嘱审核工作对输液处方质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通过实时审核、干预不合理输液处方,不合理输液处方总体修改成功率达98.96%。与2011年未实行前置性医嘱审核时相比较,2012-2014年输液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下降( P<0.05),随着输液处方总数的增加,不合理输液处方退回率逐年下降( P<0.05)。结论前置性医嘱审核干预工作可明显提高输液处方质量,控制输液不合理应用现象。
作者:刘兴才;李彩云;李健;宋小平;花萍;陈瑞祥;丁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和脑代谢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脑水肿,而水通道蛋白( AQP)是控制脑水肿的重要蛋白。丙泊酚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水通道蛋白,从而控制脑水肿,本文对丙泊酚对AQP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春雷;宋春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建立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脏重塑模型,观察PNU282987保护心脏的作用。方法连续7 d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小鼠心脏重塑模型,同时腹腔给予PNU282987,检测小鼠心脏重量指数、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的活性,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丙肾上腺素组心脏重量指数增加,血清LDH和CK水平显著升高,心肌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NU282987可显著降低心脏重量指数、血清LDH和CK水平,增加心肌SOD活性,降低心肌MDA含量,下调iNOS表达。结论 PNU282987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降低iNOS的表达,保护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小鼠心脏重塑。
作者:方欢乐;张飒乐;马怀芬;邓文丹;韩宁娟;杨永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 PCT)检测对脑出血发热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脑系疾病中心收治的脑出血伴发热者240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不参考PCT值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参考PCT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记录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3、5、7、30 d的PCT动态值,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及转归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结果抗感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1、3、5、7、30 d的PCT水平分别为(18.23±2.01)、(14.34±1.87)、(7.24±1.12)、(3.43±0.34)、(0.87±0.04)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04±2.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67% vs.86.67%),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9.32±1.23) d vs.(13.38±1.31)d],使用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2573.21±142.15)元vs.(4632.15±264.7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6242.25±243.24)元 vs.(8321.55±754.36)元,(9.89±1.54)dvs.(11.38±1.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 vs.86.6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23±1.79)分vs.(8.67±1.83)分,(63.32±6.42)分 vs.(62.34±6.39)分,P>0.05]。结论PCT作为鉴别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所致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发热早期治疗时临床药师与医师设计或优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谢广超;李琼;蔡静月;蔡杰;梁宇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 ILD)患者血常规特征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 GCS)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对54例COPD患者、63例ILD患者、64例正常人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剂量GCS治疗前后ILD患者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 COPD组、ILD组的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ILD组红细胞计数(RBC)低于COPD组和对照组(P<0.01),且COPD组RBC升高明显(P<0.01);ILD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OPD组(P<0.01)。 GCS治疗后,ILD 组 RBC 升高;低剂量组 PLT、淋巴细胞降低(P <0.05),中性粒细胞升高(P <0.05);高剂量组WBC、中性粒细胞降低(P<0.05)。结论 ILD患者血常规红细胞参数低,高、低剂量的GCS均有改善ILD患者低红细胞参数的作用,短期应用高剂量GCS能够降低患者WBC。
作者:沈锦红;韩可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采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脑血疏口服液中3种有效成分-芍药苷、黄芪甲苷及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选用Phenomenex Luna C18(10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含10 mmol/mL乙酸铵乙腈溶液( A)、10 mmol/mL乙酸铵水溶液( 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为ESI源负离子-MRM模式下检测,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25℃。结果芍药苷、黄芩甲苷及丹皮酚3种成分线性范围分别为0.20~2.00μg ( r =0.9991)、2.00~20.00μg (r =0.9990)、1.00~10.00μg (r =0.9985),3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97.9%、102.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适用于同时测定脑血疏口服液中芍药苷、黄芪甲苷及丹皮酚的含量。
作者:杨有林;齐武强;鲁旭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制剂骨痨敌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制剂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ECOSIL C18柱(250 mm ×4.6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10μL。结果通过对25批制剂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标定出9个共有峰。采用对照品指认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柚皮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5个色谱峰。并运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计算软件”,计算25批注射液的相似度在0.985~0.997之间。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骨痨敌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作者:刘虹霞;张译丹;张国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预防用药的指征和使用时机。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指南和相关文献,充分评估该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风险等级,为患者的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的时机向医师提出建议,确保患者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判断该患者具有预防性使用G-CSF的指征,建议正确的使用时机应在化疗结束后24~48 h开始。结论临床药师向医师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相应的药学监护,避免患者骨髓功能受到进一步抑制。
作者:徐苏颖;戴助;桂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脑片对小鼠转轮平衡能力及转棒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晕痛定组,大、中、小剂量清脑片组,每组10只。分别灌服大、中、小剂量清脑片混悬液、晕痛定胶囊混悬液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进行转轮实验。将小鼠放在转轮上,转速调至20 r/min,每只小鼠重复测定3次,记录小鼠在滚轴上持续运动不掉落的时间(以秒计数),并取其长停留时间及三次停留时间的总和作为观察指标;另取小鼠50只,按上述方法分组、给药,连续给药10 d,于末次给药后1 h进行转棒平衡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清脑片组长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中、小剂量清脑片组的长停留时间略有延长(P >0.05);大剂量清脑片组三次停留时间总和明显延长(P <0.05);与对照组比较,清脑片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大、中、小剂量清脑片组小鼠在转棒上停留时间略有延长(P>0.05)。结论大剂量清脑片可延长小鼠长停留时间及三次停留时间总和,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作者:谢国旗;郝少君;苏峰;黎丹东;张正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兔寻常型银屑病动物模型,探讨丹槐银屑浓缩丸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维A组、丹槐组。测定4组家兔耳病变组织VEGF蛋白及VEGF mRNA的表达,以及受体1(FLT-1)、受体2(KDR)的表达量,检测真皮乳头血管密度(MVD)、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肝功能三项[胆汁酸( 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丹槐组VEGF蛋白及VEGF mRNA、受体FLT-1、受体KDR表达、MVD、T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阿维A组比较,丹槐组VEGF蛋白及VEGF mRNA、受体FLT-1、受体KDR表达明显下降。丹槐组与阿维A组间MVD、T淋巴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丹槐组肝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丹槐银屑浓缩丸在不影响动物肝功能的情况下,可降低实验性寻常型银屑病家兔耳病变组织VEGF的过度表达,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病变组织皮下血管新生与重建,并具有与阳性阿维A类似的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皮损局部炎症反应,进而降低真皮乳头微血管的异常增生,减轻寻常型银屑病对皮肤组织的破坏。
作者:冯萍;黄萍;吴胜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 ADR)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118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ADR发生率,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180例患者发生ADR 35例,ADR发生率2.9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的过敏性反应为主。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过敏史、给药剂量、溶媒种类、给药途径和合并用药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3岁)、有过敏史、超剂量给药、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和同时合并3种以上药物是喜炎平注射液致ADR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时,医生应进行危险因素预判,对可能发生ADR的高危患者进行适当监护,以安全、有效地应用喜炎平注射液。
作者:刘万银;李艳辉;池宗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实用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早期干预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患者的糖调节受损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同胞的保护效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41例患者分为自然转归组、生活方式干预组、二甲双胍干预组、罗格列酮干预组。自然转归组不愿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组:提供书面饮食、运动指导方案;二甲双胍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0.5 g,3次/d;罗格列酮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 mg,1次/d。干预治疗5年。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葡萄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hINS)和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阳性率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然病程,三组分别恢复为正常糖耐量的61.9%、62.7%及66.1%。三组胰岛B细胞功能(空腹、负荷后2 h)中,C肽、胰岛素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进展为LADA的发病率降低。结论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干预对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效应,能有效减少或延缓LADA患者胰岛细胞抗体阳性同胞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葡萄糖耐量受损( IGT)、IFG合并IGT患者进展为LADA。
作者:陈飞;刘瑶;苟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氯沙坦进行治疗,100 mg/次,1次/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9、肾功能、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清 VEGF 表达为(72.21±8.21)、(102.34±11.32) ng/L, MMP-9分别为(58.45±8.01)、(80.54±9.75)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分别为(154.43±8.32)、(184.32±9.54)μmol/L,尿素氮为(10.32±1.23)、(12.46±1.87) mmol/L,24 h 尿蛋白为(0.78±0.08)、(1.12±0.12) g/24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空腹血糖分别为(4.35±0.57)、(5.75±0.92) mmol/L,三酰甘油为(1.76±0.13)、(2.12±0.22) mmol/L,总胆固醇为(4.21±0.32)、(4.86±0.43)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MMP-9表达,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安全性高。
作者:黄贤珍;刘紫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