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华;田浩;谢飞;郭威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 血糖( 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肝肾功能、体重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沙格列汀组显效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沙格列汀组患者 FBG、PG2h、HbA1c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二甲双胍组FBG、PG2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HbA1c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沙格列汀组治疗后FBG、PG2h、HbA1c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等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体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较轻微,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格列汀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对肝肾功能、体重等无明显影响,且不良反应少,但由于沙格列汀为新药,临床试验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耐药性仍需进行长期的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潘珺;郑娟;沈大跃;董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就1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特罗凯致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给予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
作者:丁荣楣;王平;马丽君;田奕;郭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含铋剂及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在Hp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经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失败的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序贯疗法,继续口服泮托拉唑4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疗程10 d,后泮托拉唑40 mg,1次/d,延续21 d;观察组予以雷贝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疗程10 d,后雷贝拉唑20 mg,1次/d,延续21 d。结果两组间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P与ITT分析均显示,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结论对于初次根治Hp失败的患者,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能显著促进溃疡愈合并提高Hp的根治率,但采用含铋剂及雷贝拉唑的四联法疗效更令人满意。
作者:魏鹏;车海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46例来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华法林单药治疗),每组23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的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肾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脑血栓发生率较低,出血风险较小,对肾功能也没有严重损害,但与华法林单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潘建生;方汉云;李碎朋;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5-Fu)通过激活促凋亡信号通路介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分别在0(空白对照组)、40、80、160μM浓度5-Fu干预72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5-Fu对HepG-2的抑制作用,DAPI染色检查细胞形态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内源性Fas蛋白以及cleaved-caspase-8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Fu干预组明显抑制HepG-2的细胞增殖(P<0.01),诱导细胞凋亡。此外,5-Fu可有效上调HepG-2内源性Fas蛋白和cleaved-caspase-8表达水平(P<0.01)。结论氟尿嘧啶介导的抗肝癌作用是通过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激活内源性Fas信号通路而诱导癌细胞凋亡。
作者:任召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EXH-1626的LC-MS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大鼠体内EXH-162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色谱柱为汉邦ODS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用乙酸调pH至3)70∶30,流速为0.6 mL/min;质谱用ESI离子源及选择性离子监测( SIM)。血浆样品加入内标卡马西平,经蛋白沉淀剂沉淀血浆蛋白,测定EXH-1626的血药浓度,数据经BAPP2.2软件拟合处理,分别考察2个剂量下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血浆中EXH-1626在5~1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方法学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等均符合要求。大鼠灌胃给药(80 mg/kg)后,其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一室模型(W=1),t1/2为24.14 h、Cmax为222.33 ng/mL、Tmax为5.50 h,当大剂量灌胃给药(250 mg/kg)时,大鼠体内药时曲线呈现多峰曲线,药动学过程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10和20 mg/kg)后体内药时过程也符合一室模型(W =1),t1/2分别为2.23和5.48 h、血浆清除率( CL)分别为0.29和0.08 L/( h·kg)。结论 EXH-1626在大鼠体内存在饱和非线性动力学,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EXH-1626血药浓度测定及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泰平;肖红;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止汗外用凝胶中指标性成分姜黄素的定性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定性鉴别止汗外用凝胶中的姜黄素。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指标性成分姜黄素的含量,色谱柱:Ecosil ODS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45∶55∶6);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制剂薄层色谱与化学对照品(姜黄素)及阳性对照药材(郁金)薄层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斑点。姜黄素的线性范围为0.1~0.8 mg/mL,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12%,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符合测定要求。制剂样品中姜黄素的平均含量为0.2016%。结论 TLC法定性鉴别和 HPLC法定量测定止汗外用凝胶中姜黄素,方法可行,重现性好,为止汗外用凝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刘嘉;赵庆年;刘汉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和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方法取某三甲医院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鼻咽癌患者217例,其中121例合并使用康艾注射液治疗,96例未使用,两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康艾组瘤体缩小的有效率为32.2%,与非康艾组的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但治疗后康艾组与非康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康艾组放化疗后呕吐、头晕、精神不佳发生率分别为19.0%、9.1%、2.5%,明显低于非康艾组的34.4%、18.8%、11.5%。康艾组药品费用较高,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考虑社会劳动成本,两组总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康艾组能减轻治疗呕吐、头晕和精神不佳症状,成本-效果更优。结论康艾注射液对鼻咽癌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作者:邓勋;刘海燕;王艳;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放疗相比治疗成人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纳入相关研究,2名研究员背对背独立提取有效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418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近期疗效方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疗法高于单纯放疗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2,95%CI:2.09~5.58,P<0.00001);1年、2年、3年生存率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疗法均高于单纯放疗疗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生存率:OR=2.99,95%CI:1.85~4.84,P<0.00001;2年生存率:OR=4.52,95%CI:2.55~8.01,P<0.00001;3年生存率:OR=4.41,95%CI:1.83~10.64,P=0.0010),在安全性方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疗法不增加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行放疗同时联合替莫唑胺口服化疗明显增加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赛男;蔡炜嵩;曾越灿;吴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氯胺酮作为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现较广泛应用于临床儿科麻醉。氯胺酮药理毒理作用复杂,大量研究表明,氯胺酮可在急性期内导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NMDA是钙离子高度通透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与触发突触长时程增强( LTP)效应和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氯胺酮导致小鼠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NMDA受体表达上调有关。而且氯胺酮能否导致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氯胺酮儿科麻醉十分重要,值得学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氯胺酮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与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晨;田乃元;吴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分别应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对腹腔及切口进行冲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甲硝唑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聚维酮碘组和生理盐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能有效降低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兆其;谢亮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NVP-BEZ235对卵巢癌细胞 SKOV3的增殖抑制及体内、体外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对贴壁生长的卵巢癌细胞SKOV3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采用Cell Count Kit-8检测不同浓度NVP-BEZ235(125、250、500、1000 nmol/mL)处理SKOV3细胞48 h后的增殖抑制效应。选取无增殖抑制的浓度125 nmol/mL处理细胞,Transwell法检测体外侵袭变化,斑马鱼移植癌细胞模型检测体内侵袭变化。结果 NVP-BEZ235能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增殖, Transwell法检测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 NVP-BEZ235显著抑制 SKOV3细胞在斑马鱼体内转移。结论 NVP-BEZ235对于卵巢癌细胞SKOV3具有抑制增殖,减少体外体内侵袭,具有成为卵巢癌治疗药物的可能。
作者:秦宇;赖慧玲;赵雪娇;王常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左室重构的疗效。方法将9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48例)与依那普利组(5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并随访至半年。记录两组在急性期与慢性期的常规诊疗指标,如血压、心率、血脂、超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心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结果急慢性期两组在常规诊疗指标及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厄贝沙坦组MMP-2,9活性较依那普利组更低(P<0.05);半年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依那普利且不良反应低,厄贝沙坦可作为ACEI的替代药物。
作者:段班燕;何圆圆;党书毅;周明;谢建;李军;许海军;王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培菲康胶囊联合锌剂治疗小儿感染轮状病毒引起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所接收治疗的感染轮状病毒并已至肠炎的患儿160例,按照就诊顺序均分为A、B、C、D 4组,每组40例。四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A组作为对照组,不再做其他处理;B组给予口服培菲康胶囊散剂;C组口服葡萄糖酸锌;D组给予培菲康胶囊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四组患儿腹泻治疗总效率、症状恢复平均时间。结果 D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B、C组( P<0.01、P<0.05、P<0.05);A、B、C、D组患儿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4.18±1.12)d、(3.42±1.06)d、(3.42±1.53)d、(1.95±0.98)d。平均止泻时间D组显著短于A、B、C组(P<0.01、P<0.05、P<0.05)。结论培菲康胶囊联合锌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培菲康胶囊及锌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陆荣耀;刘绍胜;涂林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介绍我院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方法,探讨合理的管理模式。方法从建立试验药品管理制度、建立中心试验药房管理模式、试验用药品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我院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管理。结果从我院实践情况来看,中心试验药房管理模式在对试验用药品的管理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中心试验药房专人、专职、集中管理试验用药品,保障受试者用药安全,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可靠。
作者:吴娟;张顺国;陈敏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是一种肠促胰岛素,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其中,利拉鲁肽为重要代表药物,本文对利拉鲁肽的新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丁卓玲;熊杏安;肖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我院“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的现状,探讨相关风险和对策。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各临床科室“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从科室分布、药物种类、“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分类、依据和证据等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选548项“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全院42.9%的临床科室存在“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现象,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呼吸科(136项,24.8%)、儿科(111项,20.3%)、肿瘤内科(95项,17.3%)。涉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药品品种有155种,占我院全部药品种类的15.6%。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分别是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53种,34.2%)、神经系统用药(17种,11.0%)、消化和代谢用药(13种,8.4%)和心血管系统用药(13种,8.4%)。我院超说明书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用药(494项,95.4%),其次是药品的使用人群不在说明书批准范围(86项,16.6%)、给药剂量不在说明书批准范围内(79项,15.3%)和给药途径不在说明书批准范围内(29项,5.6%)。采用 MICROMEDEX 推荐、证据和有效性分级评价,260项(42.8%)“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被MICROMEDEX收录,其余57.2%未被收录,表明我院部分“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值得进一步商榷。结论“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现象在客观上现实存在,它涉及到药品有效性、医疗责任、伦理学和报销等问题,存在巨大法律风险。卫生行政部门应明确对待“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的态度,医疗机构应慎重评价和使用“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制药公司应积极推荐说明书的更新。
作者:张波;赵彬;张钰宣;梅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机制及LNCaP和IA8两种细胞株中的E钙粘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意义,对前列腺癌治疗的分期及药物使用进行指导。方法对前列腺癌LNCaP和IA8两种细胞株中的E钙粘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印迹法进行鉴定,分析其不同的转移潜能以及在前列腺癌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E钙粘素在LNCaP中存在高表达,在IA8中却缺失,而波形蛋白却在IA8中存在高表达,在LNCaP中缺失,可见E钙粘素和波形蛋白在LNCaP和IA8细胞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β-肌动蛋白在二者的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的E钙粘素/β-肌动蛋白及波动蛋白/β-肌动蛋白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LNCaP和IA8细胞株中确实存在着E钙粘素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说明E钙粘素和波形蛋白在前列腺癌的骨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促进或者抑制作用,这对探讨前列腺癌细胞骨转移的机制和治疗并终对抗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勇;闫骏;朱小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慢性肾性贫血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慢性肾性贫血患者120例,按照就诊时间均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贫血基础治疗。 A组不作其他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B组给予蔗糖铁治疗;C组给予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在治疗后8、16周检测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治疗24周后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时,C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含量高于A、B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C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治疗24周之后,治疗有效率C组显著高于A、B两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曲兆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在佐匹克隆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佐匹克隆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常规给予洗胃、补液、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其中纳洛酮组(18例)加用纳洛酮治疗;醒脑静组(18例)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17例)同时加用醒脑静、纳洛酮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频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轻中重度患者神志恢复时间分别为(137±37)min,(366±64)min,(526±109)min,纳洛酮组分别为(139±42)min,(395±95)min,(652±126)min,醒脑静组分别为(144±55)min,(381±78)min,(708±144)min,联合治疗组中度及重度患者神志恢复时间显著短于纳洛酮组和醒脑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与纳洛酮治疗组、醒脑静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就诊时与清醒后的呼吸、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佐匹克隆中毒起效快、疗效确定,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刘晶淼;徐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