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郧;卢小伟;赵文成;马珍珍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尿激酶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APE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增高、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对APE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立普妥联合甘乐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生化及肝脏超声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甘乐)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生化及肝脏超声的影响.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我院NAFLD患者106例,口服立普妥(10 mg,每晚1次)、甘乐(40 mg,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TG、TC、ALT、AST及肝脏超声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TG、TC、ALT、AST及肝脏超声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 立普妥联合甘乐可使老年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肝脏超声影像显著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石振东;赵凤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辅助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9 年1月至2012 年10 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2次/d 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静脉用药辅助治疗AECOPD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张强;何忠;谭明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T24细胞贴壁培养于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的1640培养液中,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处理组加入浓度为50、100、200、500 nM pp242;对照组不加药物,每天更换1640 培养液.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pp242对T24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法检测pp242处理后的T24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膀胱癌治疗药物.

    作者:张国君;刘卓刚;张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0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1(36例)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2(32例)单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有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行.

    作者:邢雨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5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并与单独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米非司酮.

    作者:代洪波;林虹;张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瘤消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瘤消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②实验组40例,采用宫瘤消胶囊+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子宫体积、大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大肌瘤体积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指标水平和孕酮(P)指标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宫瘤消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更好地促进肌瘤瘤体吸收,提高临床疗效,恢复性激素正常水平.

    作者:严崴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口服抗结核药致药物超敏综合征一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结核性胸膜炎1个月,发热、皮疹3 d,高热、皮疹加重2 h入院.1个月前,患者因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异烟肼,0.3 g,1次/d;利福喷丁,0.45 g,2次/d;吡嗪酰胺,0.5 g,3次/d;乙胺丁醇,0.75 g,1次/d.3 d前,患者因发热,颜面部、躯干、四肢散在性红色斑片状皮疹,在门诊接受抗过敏治疗.2 h前,因高热40 ℃,皮疹加重,入院治疗.

    作者:赵小红;杨红玲;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吉马酮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吉马酮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吉马酮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吉马酮作用细胞后亚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吉马酮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吉马酮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率与药物呈剂量效应关系;电子显微镜下经吉马酮处理后的细胞可见染色质浓聚、染色质边集等典型的凋亡改变,而空白对照组没有变化.结论 吉马酮可以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超;张毅;何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APE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增高、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对APE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郧;卢小伟;赵文成;马珍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 评价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2组:试验组(国产丙泊酚组)和对照组(竟安组)各4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血浆靶浓度3 μg/mL,至受试者意识消失,然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芬太尼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3 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4~8 ng/mL和肌松药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每5分钟记录血压、心率、BIS.同时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后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为3 μg/mL时的BIS值、辅助用药的种类和剂量、麻醉维持期是否知晓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期间两组高心率、低心率、低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BIS值、意识消失后血浆3 μg/mL时BIS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率均为0.试验组辅用阿托品或麻黄碱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使用总剂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痛、兴奋多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丙泊酚注射液在麻醉深度、意识消失时间、麻醉知晓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与进口丙泊酚注射液(竟安)相当,用于临床麻醉安全有效.

    作者:黄明;陈艳红;孙莹杰;周锦;张铁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帕瑞昔布钠对腰椎内固定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骨科腰椎内固定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A组,生理盐水稀释为2 mL)或生理盐水2 mL(B组).术毕即开始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自控镇痛(PCA).采用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及术后2、4、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患者24 h、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量,同时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于腰椎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可以增强舒芬太尼PCA镇痛效果.

    作者:陈晓光;侯轶楠;李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樟脑搽剂中苯酚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樟脑搽剂中苯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ZORBAX Eclips XDB-C18(4.6 mm×20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 苯酚的线性范围为4.51~112.8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9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谷娜;郭胜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长春西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伴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40例,静脉注射长春西汀20 mg/d.给药前及给药15 d后检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40例T2DM患者的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显著降低(P<0.05).结论 长春西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宇家;刘峰;王艳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76例晚期肾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采用IFN-α、IL-2交替治疗;实验组38例,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总控制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皮疹/脱皮等;实验组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能更好地控制癌变,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青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532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532激光联合应用和血明目片口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532激光光凝治疗的病例79例(79眼),并按要求用药复查且资料完整,其中治疗组43例(43眼),激光后联合应用和血明目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36眼),激光后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包括视力、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65.1% vs.47.2%,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 vs.75.0%,P<0.05).结论 532激光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能够更好地促进积血吸收,改善眼底微循环,减少副作用,提高视功能.

    作者:吴小军;高丰;殷晖;潘颖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目的 观察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10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采用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的50例为观察组,采用硫酸亚铁片联合维生素C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孕妇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对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达98%;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上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5例恶心、呕吐等轻微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17例恶心、呕吐等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均有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疗效优于硫酸亚铁片联合维生素C.

    作者:刘春霞;胡金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药物治疗后树突细胞的变化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伊马替尼、羟基脲3种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后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药物治疗后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9例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的含量.结果 羟基脲组外周血树突细胞含量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伊马替尼组和TNF-α组外周血树突细胞含量比羟基脲组明显增加(P<0.05),但和正常人相似(P>0.05).伊马替尼和TNF-α两组之间树突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DC含量明显减少,抗肿瘤作用下降.而伊马替尼和IFN-α可促使体内DC的增殖,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两者间促使DC增殖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爽;顾敏;刘卓刚;郝良纯;王弘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1例未经化疗或者放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方法进行3~5个疗程的治疗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3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稳定11例,肿瘤增长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8.09%.总的临床收益率为71.4%.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18例),其他为感觉性神经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腹泻.毒副反应主要以1级和2级为主.经过2年随访,死亡18例,存活3例.结论 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宗煜;倪绍祥;张宪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给予恩替卡韦(ETV)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4例给予阿德福韦酯(ADV)10 mg,1次/d口服.观察两组的肝肾功能、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ALT、HBV-DNA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观察组HBeAg阴转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观察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HBV-DNA高度应答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ETV更适用于HBV-DNA明显升高者,对HBV复制所致的重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李东;马德强;柯昌征;张银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蜂胶黄酮对环磷酰胺诱导HL77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蜂胶黄酮(EPF)对环磷酰胺(CTX)诱导HL770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HL7702细胞按一定密度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24孔板,培养24 h后,向各孔中分别加入CTX(4 ng/L)、CTX(4 ng/L)+EPF(20、30、40 ng/L),继续培养24 h,进行WST-1、AO/EB双染、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染色.采用小鼠随机分组,试验组每天给予EPF 100、200、400 mg/mL灌胃,0.5 mL/支,连续给药10 d,同时注射CTX 0.15 g/kg,共3 d.取血清检测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活性及尿素氮(BUN)含量.结果 EPF与CTX共处理HL7702细胞生长抑制明显改善,当EPF浓度达到40 ng/mL时,促进生长作用呈现正比例曲线特征.试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绝大多数细胞形态饱满,几乎没有死亡细胞.CTX单独处理的HL7702细胞组24 h晚期凋亡细胞占30.2%,CTX与EPF共处理细胞组凋亡细胞分别占19.2%、13.1%、7.1%.结论 EPF对CTX诱导的HL7702凋亡作用具有拮抗作用,可缓解CTX引起的毒性.

    作者:张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