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立;陈积民;陈泽奎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与类型.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1-2012年56例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后ADR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生ADR 17例(30.3%);总ADR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无关;ADR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47.2%),其次为腹泻、皮疹、精神异常(均为11.7%),罕见药物热、癫(癎)、肝功能异常(均为5.9%).结论 利奈唑胺注射液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杨赛成;牟琼雅;王石健;王金明;王彬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使用0.1%洗必泰进行口腔冲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口腔擦洗,观察组在使用0.1%洗必泰进行口腔擦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定植菌及VAP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细菌图片培养阳性率降低16.67%;痰培养阳性率降低28.3%;发生VAP风险降低28.33%;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0.1%洗必泰进行口腔冲洗可以降低患者VAP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姜艳;刘洁;田春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的完整性进行调查,为临床安全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药房的中成药说明书211份,对其药品基本信息、药品质量保障信息、药品安全性信息、药品特性信息和特殊人群用药信息的标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1份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药品基本信息和药品质量保障信息的标示率近100%;而药品安全性信息和药品特性信息匮乏,特殊人群用药信息的标注率几乎为0.同时在项目内容表述方面也存在问题.结论 应加强中成药说明书规范化管理,为医师和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罗艳;黄显金;裴丽;刘京伟;邵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氯胺酮联合前列地尔对ICU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入住ICU中的52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组.B组加用氯胺酮和前列地尔.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8 h后,B组患者的FIB、气道压力、咪哒唑仑剂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氯胺酮和前列地尔可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粘度,减少镇静剂用量,有利于ICU重症哮喘患者尽早脱机拔管.
作者:称宏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时间点应用对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术中静吸复合麻醉,A组在气管插管后给予地佐辛0.1 mg/kg;B组于关闭气腹时给予地佐辛0.1 mg/kg;C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血压(MAP)、心率(HR)和呼吸(RR)的变化,术后5 min的VAS评分、苏醒时间、改良OAA/S评分.结果 B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优于其他两组,患者苏醒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0.05);术后5 min的VAS评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改良OAA/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手术近结束时给予地佐辛可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建议地佐辛在全身麻醉中镇痛时尽量早期使用.
作者:田春梅;苑妍新;高瑞英;赵丽;李阳;王丹;董有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甲状腺手术术后临床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ASA 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14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73例.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g吗啡、10 mg地塞米松调至10 mL;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g地佐辛、10 mg地塞米松调至10 mL,于手术结束后静脉推注.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动力学指数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 VAS分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应用于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安全性、耐受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方涛;王珏;郑海燕;蔡华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暖胃止痛贴缓解静滴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肺炎中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2年6-12月12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阿奇霉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暖胃止痛贴防治胃肠道不良反应,对照组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暖胃止痛贴可以有效防治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在治疗小儿肺炎中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向阳;张爱雪;潘少华;苏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根据临床用药相关问题,探讨用药指导师在确保用药安全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方法 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针对药品使用过程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指导师专业特长,整理总结指导师工作范畴.结果 从药品培训、管理制度、执行医嘱环节、安全意识等方面,指导师通过科学方法,系统管理模式的开展,找到科室在药品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结论 用药指导师参与临床药品管理,通过科学管理药品,制订统一药品规范,对于用药安全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韩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杨黄总黄酮分散片的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研究.方法 以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采用正交法对杨黄总黄酮分散片的处方进行筛选.结果 主药含量10%,填充剂为MCC与乳糖(6:2),粘合剂为5% PVP K17乙醇溶液,湿法制粒,外加7%立崩为崩解剂,压力选择3 kg,为制备杨黄总黄酮分散片的佳处方工艺.结论 该法制备杨黄总黄酮分散片工艺简单,崩解快,性质稳定,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2 mL/次,2次/d,连用1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血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作用机制与下调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抑制气道重塑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王静;凌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67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疫毒蹯肝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HBV-DNA转阴率71.6%,临床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HBV-DNA转阴率44.4%,临床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血清水平及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显著提高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促进肝功能转归.
作者:戴以顺;齐兴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90例老年DPN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对照组加用甲钴胺.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及肝肾功能.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采用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的TSS对患者DPN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采用KEYPOINT型肌电图测定患者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密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及2hPG均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刀割样疼痛、烧灼痛、针刺样疼痛及麻木4项评分、DPN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3例因输液过快致输液局部疼痛,在调整滴速后疼痛感消失,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α-硫辛酸治疗老年DPN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郑卫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银离子抗菌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在60例Ⅱ度烧伤患者身上分别选取2处面积相当的创面.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软膏;试验组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平均换药次数,并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用药后第7、14天创面愈合率增高,换药次数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磺胺嘧啶银相比,银离子抗菌敷料在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方面,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抑菌效果与磺胺嘧啶银相当,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Ⅱ度烧伤的外用药物.
作者:刘琳娜;李学拥;吴晓春;赵聪颖;关波;李诗草;张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为医疗单位更好地使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药品单剂量分包机使用前后的住院药房的口服药品消耗量、患者药品费用和工作效率的改变.结果 使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后,所调查疾病的药品费用、日均费用与使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浪费和污染降低,患者用药准确性、依从性及药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结论 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有助于提高住院药房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作者:杨建萍;来小英;王莉;刘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对近年已报道的五倍子外用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介绍了五倍子的外用制剂、临床应用等情况,并对中药外用剂型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五倍子外用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姜清华;王磊;杨跃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氨水杨酸颗粒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依从性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采用对氨水杨酸颗粒剂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8例,分析依从性状况及原因,总结心理干预对策.结果 48例患者中,依从性良好22例(45.8%),依从性差26例(54.2%).患者依从性状况与患者年龄、对耐多药肺结核的了解程度、患者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的依从性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护理工作人员需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对氨水杨酸颗粒的疗效.
作者:沈轶群;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IL-18、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IL-18、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观察组IL-18、IL-33水平降低(P<0.05);治疗6、12个月后,IL-18、IL-33水平低于治疗3个月后(P<0.05),治疗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主要方法,其治疗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清IL-18、IL-33水平有关,可以将检测血清IL-18、IL-33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艳敏;成旭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照组仅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连续治疗4 周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0% vs.79.1%,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秀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的248例患者.将所选患者因溶栓药物不同分为A组(阿替普酶)和B 组(尿激酶),每组124例.观察两组血管总再通率、发病6 h内及6 h后溶栓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出血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发病6 h后溶栓,A、B组分别有28(70.0%)、18(47.4%)例再通;发病6 h内溶栓,A、B组分别有76(90.5%)、68(79.1%)例再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2例(1.6%),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2例,脑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牙龈出血4例;B组死亡5例(4%),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3例,脑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5例,牙龈出血8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具有血管开通率高、出血等并发症少、安全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作者:胡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GMC,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GMC增殖,选择佳刺激浓度,并在普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不同剂量的条件下,比较GMC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增殖情况.结果 葡萄糖佳刺激浓度为0.6 g/L;普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对葡萄糖刺激的GMC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对G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治疗糖尿病肾病.
作者: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