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瑛
目的 探讨将地佐辛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后替代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在静脉麻醉下行乳腺肿块单纯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A组,20例),术毕前15 min予地佐辛0.1 mg/kg静脉推注;芬太尼组(B组,20例),术毕前15 min予芬太尼1 μg/kg静脉推注.结果 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A组低于B组(P<0.05);苏醒至送出手术室时间段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苏醒后即刻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min~3 h,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地佐辛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的痛觉过敏效果确切.
作者:刘奕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汤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诊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对照组40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②实验组40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自拟中药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以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或附件压痛、白带增多、腹痛、附件包块、盆腔积液等症状体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自拟中药汤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有助于减轻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赵宇昊;朱梅;朱培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1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伴血栓形成,需高度重视.结论 一旦出现HIT,须及时停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换为非肝素类抗凝剂.
作者:王雪云;贾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因间歇性上腹部隐痛10余年,症状加重伴咽部不适、心烦、失眠10 d于2011年12月3日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心、肺阴性,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既往体健,有青霉素药物过敏病史.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乙肝三对、CEA、CA199均正常,腹部B超、胸部X线、心电图均正常,上消化道钡餐提示:慢性胃炎,胃下垂.
作者:王珍香;刘峰;王静;解放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IPF发病中的作用;沙利度胺对IPF患者TNF-α及TGF-β的影响.方法 IPF患者57例,20例单用强的松治疗(激素组),37例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治疗(联合治疗组),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TNF-α、TGF-β1的变化,同时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BALF液及血清中TNF-α、TGF-β1,作为对照组.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激素组(P<0.05);IPF患者的BALF液及血清中TNF-α、TGF-β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激素组及联合治疗组BALF液及血清中TNF-α、TGF-β1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BALF液及血清中TNF-α、TGF-β1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激素组(P<0.01).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可有效控制IPF发展;TNF-α、TGF-β1在IP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对其抑制作用更强;沙利度胺通过降低TNF-α、TGF-β1表达来抑制肺纤维化.
作者:史捷;强宁侠;喻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状态,比较分析心理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52例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Zun9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心理治疗后1周再次评分.结果 96.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焦虑发生率为53.8%,抑郁发生率为42.3%;心理治疗后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下降至75%,焦虑发生率为36.5%,抑郁发生率为38.5%.患病后女性焦虑、抑郁情绪较男性明显.情绪障碍:≤40岁35例,>40岁17例.结论 临床上心理干预对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状态有良性作用,且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
作者:涂振东;彭占荣;陈卫华;付梅梅;王小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方法 将41例存在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效胰岛素组(21例)及长效胰岛素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中效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长效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未见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杜强;邵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后出现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和乳酸酸中毒并发症,停药后病情得到缓解.本文通过对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提示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利奈唑胺在该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需要临床进一步验证.
作者:赵新菊;王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胎盘植入及胎盘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胎盘部分植入以及胎盘粘连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4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静滴缩宫素20 U治疗.记录产后12、24、72 h及7 d阴道出血情况、胎盘排出情况与子宫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产后12、24 h阴道内的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2 h观察组阴道内的流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阴道内流血逐渐停止的患者例数与胎盘自子宫内排出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胎盘部分性植入及胎盘粘连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长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我院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干预措施前(2008年8月-2009年3月)、干预后(2009年9月-2010年4月)我院123例应用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的住院患者,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用药疗程、用法用量、微生物检查及药敏试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 干预后,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的临床应用仅为干预前的7.0%;干预前有44.3%的病例应用不合理,干预后无不合理应用病例;干预后,用药疗程、用法用量合理性、微生物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均有明显改善,但药物利用指数(DUI)仍>1.结论 实施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对促进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应用效果显著,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和临床各科室应加强合作,保证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改进.
作者:杨燕;徐红青;刘亚蓉;徐勤;黄敏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6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 溶栓后6 h,患者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16.75±4.56 vs.23.89±6.17,P<0.05),24 h NIHSS较溶栓后6 h明显降低(10.78±3.72 vs.16.75±4.56,P<0.05),7 d NIHSS较24 h明显降低(5.47±1.96 vs.10.78±3.72,P<0.05).结论 在一定的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史宝和;陈晓虹;李成洋;阿拉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椎管内注入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因其高效持久的镇痛效果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应用吗啡存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阿片类不良反应.为了平衡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者针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椎管内吗啡的用法、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总结椎管内吗啡的给药方法与存在的问题,并列举影响镇痛效果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作者:邵春莹;孟凌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单独使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入院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只进行甲氨蝶呤的注射治疗.20 mg/次肌肉注射,1次/d,治疗5 d.实验组为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米非司酮采取空腹口服的方式,100 mg/次,2次/d.甲氨蝶呤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有效117例(97.5%),平均治疗天数为(14.8±5.07)d; 对照组有效109例(90.8%),平均治疗天数为(21.17±5.8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
作者:潘九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及阳性纤维的平均灰度值.结果 各治疗组N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治疗组NT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SP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治疗组SP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 胃痛消痞方可以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升高的NT,并使降低的SP升高.
作者:吴艳慧;于文靖;陈苏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此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B组(单用丙泊酚组)和D组(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吸宫时和手术结束时MAP、SpO2、HR、RR的变化、术毕苏醒时间、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疼痛分级及丙泊酚总用量等.结果 与B组比较,D组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MAP、HR、SpO2、RR)变化更为平稳,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微,但苏醒时间略延长.结论 与单用丙泊酚相比,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联合麻醉更能满足无痛人流的手术要求,且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减低.
作者:周广俊;顾平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对2011年我院住院药房的退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加强药房药品管理,提高规范化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徐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时,易发生渗漏肿胀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4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的肿胀部位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易发生肿胀的部位为腕部静脉(27例),其次为手背静脉(14例),肘窝部静脉通常不易发生肿胀(4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同时对肿胀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能达到防止静脉留置针发生渗漏肿胀,从而达到使用的佳效果.
作者:韩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对照组A单纯口服厄贝沙坦,对照组B单纯口服氨氯地平,观察组服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以12周为1个疗程,对比三组的总有效率以及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同时监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高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作者:孙丹;赵广翊;陈培红;董云霞;陈亮;孟凌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荷丹片单独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ST、ALT、TG、TC等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荷丹片治疗NAFLD较单用荷丹治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兴涛;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