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春;方刚;张奕梅;钟振国;龚享文;汤红丽
目的 对我院2007年药物咨询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对我院药物咨询窗口2007年1-12月的951例药物咨询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咨询者身分以惠者居多,占88.12%;患者主要针对抗感染药、消化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进行咨询;咨询内容主要为药物的基本信息、药品通用名或成分、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及疗效等.结论 药物咨询工作可以提高药学人员业务能力,有利于医院药学部门开展全面优质服务.
作者:汪宇;梁旭东;刘英;姚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序贯组(60例)静脉点滴莫西沙星400 mg,1次/d.5~7 d后,予口服莫西沙星400 mg,1次/d,序贯治疗,总疗程14 d.对照组(60例)静脉点滴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2.0 g,2 次/d,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天序贯组、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0.0%、85.0%,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7%、93.3%,细菌学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结束后第7天序贯组、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3.5%、83.3%,临床有效牟分别为93.2%、91.7%,细菌学有效率均为100%.两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及细茵学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经济、方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世煜;樊生生;李德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莪术油注射液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的药物浓度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卵巢癌SKOV3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光镜下可见莪术油低浓度组部分细胞体积开始变大,细胞胞浆空泡化,胞浆内出现致密颗粒,细胞核开始变形.细胞胞泉出现大面积的空泡,细胞核变形明显,细胞质出现颗粒脱落,出现细胞质空泡,核内染色质分散.高浓度组细胞肿胀,胞浆减少,核浆比例增加,细胞质大量颗粒脱落,细胞质空泡明显,有胞膜崩解、细胞核溶解;电镜下可见卵巢癌SKOV3细胞胀亡,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莪术油注射液诱导SKOV3细胞胀亡是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美春;方刚;张奕梅;钟振国;龚享文;汤红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现察在颅脑手术前预先切口浸润0.5%罗哌卡因对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切口浸润生理盐水;浸润组20例,切口浸润0.5%罗哌卡因.麻醉诱导依次为静注芬太尼3 μg/kg、雏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2 mg/kg;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记录特定时点患者的MAP、HR、FET-iso,记录术前、切皮后10 min、钻颅骨、切开硬脑膜及术毕、拔管后血糖值.结果 ①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可以降低术中,特别是切皮、钻骨和缝合皮肤等时点的异氟醚呼出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对照组比较,浸润组术中异氟醚消耗的液体量减少约25%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浸润组血糖在切皮后10 min、钻颅骨、切开硬脑膜及术毕、拔管后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切口浸润局麻药物与全身麻醉复合使用可以有效减轻术中疼痛,从而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同时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患者平稳迅速的术后苏醒.
作者:王媛;孟凌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探讨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同时观察甲氨喋呤(MTX)治疗抗CCP抗体阳性早期RA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FLISA法检测69份人血清的抗CCP抗体的表迭情况,并比较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闻的相关性.对于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RA患者,应用MTX(10 me/次,1次/周),治疗6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为74.9l%,特异性为94.74%.RF对RA的敏感性为77.42%,与抗CCP抗体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为76.31%.显著低于抗CCP抗体(P<0.05).早期RA患者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与中晚期RA患者的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54%和83.33%,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CCP抗体与RF、ESR有相关性(P<0.05),而与CRP、免疫球蛋白等无相关性(P>0.05).MTX治疗6个月后,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RA患者改善率为50%.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在RA的早期可以出现,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可以提高抗CCP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MTX治疗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RA患者,短期疗效较好.由于本组例数较少,仍需进一步探讨、观察.
作者:刘晓丹;付海香;崔华东;潘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应用的时间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48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 次/d)口服,3个月、6个月后各行1次血常规及凝血检查;3个月后行DSA检查,评价动脉瘤形状及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3个月内,口服阿司匹林较未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失明显减少,P<0.05;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与口服3个月组比较,P>0.05.口服阿司匹林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动脉瘤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可达到防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作用,不增加术后动脉瘤复发的发生危险或引起动脉瘤破裂.
作者:温志锋;孟庆萍;臧培卓;梁传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波依定与心痛定治疗高血压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波依定,开始剂量5mg,1次/d,如未达到治疗目标血压,则增至10 mg,1次/d.对照组给予心痛定10 mg,3次/d.两组疗程4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血压平均从治疗前(161±19)/(99±10)mmHg降至疗程结束时(121±10)/(75±8)mmHg,P<0.05;对照组血压平均从治疗前(160±18)/(100±11)mmHg降至疗程结束时(127±11)/(82±7)mmHg.两组间对比,治疗组降压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1.5%)优于对照组(6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波依定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较小的降压药物,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多丽娟;李高凯;贺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含奈迭铂(NDP)与含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中晚期卵巢癌患者60例,分别进入奈达铂+环磷酰胺或顺铂+环磷酰胺组,分析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奈迭铂组与顺铂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6.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奈达铂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46.7%)低于顺铂组(73.3%),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奈达铂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36.7%)高于顺铂组(26.7%),但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贫血发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奈迭铂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0%)低于顺铂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奈达铂组1例患者(3.3%)出现肝功能损害,顺铂组未发现肝功能损害.两组均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病例.奈达铂组尿β2-MG异常发生率(16.7%)低于顺铂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环磷酰胺为中晚期卵巢癌的有效化疗方案.
作者:吕靖;阚旋;英焕春;薛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促进药物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应用,我院实行临床药师查房制度,以协助医师合理化用药.笔者列举18例典型干预病历分析得出结论,临床药师查房制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舍理用药的问题,预防潜在的药物不良事件.
作者:王飞;李毅;匡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 对2005-2007年我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进口药品及甲亢灵的用量逐年增多.结论 门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巯咪唑为首选.
作者:凌国华;沈勤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新鲜气流中加入氧化亚氮对七氟醚吸入浓度的影响.方法 20例ASA Ⅰ~Ⅱ级的患儿于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骨科手术,运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先后吸入纯氧(Ⅰ组)和氧气一氧化亚氮(Ⅱ组),充分去氮,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维持PETCO2 35~40 mmHg.调节新鲜气体流量:Ⅰ组氧气2 L/min;Ⅱ组氧气和氧化亚氮各1 L/min.七氟醚蒸发器开至2%刻度,于吸入麻醉开始、麻醉后30 s、1 min、2 min、3 min直至达到目标浓度时的各个时间点测定患者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及达到目标浓度的时间、MAP、HR、SPO2、PET CO2.结果 (1)两组七氟醚吸入浓度逐渐升高,麻醉后6 min Ⅰ组浓度明显高于Ⅱ组(P<0.05).(2)吸入浓度达到目标吸入浓度的时闻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结论 新鲜气流中加用氧化亚氮可减慢吸入七氟醚浓度的上升速度,应用纯氧可更快达到目标吸入浓度.
作者:李云峰;吴秀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依迭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1)指数评分.结果 14 d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A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正不良反应.结论 依迭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贾春红;张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阿司匹林是应用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阿司匹林抵抗(AR)却使得部分个体对阿司匹林反应不良,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发生机制、发生率、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黄小红;李碧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几年,零库存理念进入到医药行业.笔者从医院实行药品零库存的意义、管理的方式及利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闻捷馥;杨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 选择93例心功能分级(NYHA)2~4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1年.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压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前后2次LVDd、LVEF位,并观察心串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65.治疗后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朔;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比卡鲁胺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单周期平行对照试验设计,采用HPLC法,测定4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比卡鲁胺片或康士得后,不同时刻血泉中比卡鲁胺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40名受试者口服合比卡鲁胺50mg的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比卡鲁胺的Tmax分别为(19.3±12.4)、(24.6±10.7)h,Cmax分别为(1137.2±202.3)、(1094.2±199.0)ng/mL,t1/2分别为(98.2±22.0)、(106.0±19.4)h.用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为(178535.6±36640.9)、(186744.4±44359.9)ng/(h·mL),AUC0-∞分剐为(185230.9±38327.7)、(193807.6±46 347.8)ng/(h·mL).以受试者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AUC0-t的平均值计算,比卡鲁胺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6%.结论 根据双单侧检验表明,两种制荆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何艳艳;朱鹤云;胡艳玲;孙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抗菌药物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疾病谱,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5月我院出院患者真菌培养的阳性病例.结果 应用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占同期真菌感染的45.74%,白色念珠菌是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占44.19%.继发真菌感染多发于老年患者,占感染病例的52.6%.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多.诱发真菌感染的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结论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依据,尽量减少多联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频繁更换品种和连续长期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余泽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造影荆在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造影荆肾病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原因,逐渐引起更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杜敏;马淑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到的231例抗茵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抗茵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7类36个抗茵药物.其中头孢茵素类89例(38.5%),喹诺酮类55侧(23.8%),青霉素类42例(18.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1.0%)、消化系统(12.2%)、神经系统(8.6%).222例(96.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滕永和;吴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我院门诊药局12个月退药处方进行分析,发现患者退药原因复杂,不同的退药原因退回药品的时间也不相同,退回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很多医疗安全隐患.笔者建议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尽量减少退药,确保医院用药安全.
作者:裴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