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飞;李威;潘卫三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常规给予福莫特罗治疗;治疗组23例,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FEV1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轻日常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各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噻托溴铵与福莫特罗联合治疗COPD,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作者:林琳;赵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理气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理气健脾汤口服,对照组44例以匹维溴安口服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理气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李宏升;李可竹;陈苏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在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进行3个月的治疗.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早晚各1次,每次1揿.在此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5 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纯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次1吸,早晚各1次.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前、后两组的呼吸频率、FEV1、P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EOS、IgE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EOS减少,IgE降低(P<0.01).结论 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显著提高对儿童哮喘的疗效.
作者:于霞;林忠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欣母沛与宫腔填纱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11例.35例为欣母沛治疗组,76例为宫腔填纱治疗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欣母沛组均成功止血,且无一例产褥感染、晚期产后出血;宫腔填纱组75例成功止血,1例止血效果欠佳,出血量达3 000 mL,行子宫次全切,术后24 h拔纱,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例,产褥感染5例.结论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宇;文艳芬;邹艳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OSMS)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的28例患者为A组,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患者28例为B组.所有患者以甲泼尼龙1 000 mg+生理盐水 500 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5 d,继之以泼尼松片60 mg/d,晨顿服,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4~6周.分别在冲击治疗前1 d及治疗后第15天,采用ED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满意,但在视神经脊髓型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冯雪梅;李瞿;冯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优选风寒感冒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处方中葛根的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本制剂的优化条件为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30 min,浸泡1.0 h.结论 优选出佳制备工艺方案能确保产品质量.
作者:林清;吴雪梅;马晓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规律,释药速率受 PEG种类、PEG用量、包衣膜重量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释药孔大小、片芯硬度、溶出介质pH值和桨转速对其影响较小.结论 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工艺稳定,能够达到9 h明显的恒速释药.
作者:尹飞;李威;潘卫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06-2008年收治经胃镜证实为胃溃疡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33%、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与奥美拉唑疗效相当,未发生不良反应,且费用较奥美拉唑低廉,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俐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和验证顿服600 mg心律平转复近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近期(2 h<持续时间<7 d)发生房颤的患者60例,无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口服组给予心律平片600 mg顿服;静脉组给予心律平针剂70 mg静推,无效后30 min重复该剂量给药.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监护心电及房颤转复情况.结果 口服组30例,1 h转复2例(6.7%),3 h转复16例(53.3%),8 h转复23例(76.7%);静脉组30例,1 h转复7例(23.3%),3 h转复13例(43.3%),8 h转复22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静脉组1例转复后一过性严重窦缓,1例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顿服心律平片与静脉推注心律平针剂转复近期房颤疗效相同,但大剂量口服用药比大剂量静脉用药更安全.
作者:陈晓明;潘旭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抗菌药物在全面、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不合理的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造成资源负担.本文对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徐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小儿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5例均为住院患者,用药剂量:375 mg/(m2·次),每周1次,连续 4次.可与化疗方案联用.结果 5例为完全缓解,其中Ⅲ期2例,Ⅳ期3例(白血病期1例).主要不良反应:低热2例,消化道反应、头晕 1例,关节疼痛、皮疹等,均未出现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为主方案化疗是治疗CD20+小儿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作者:王秀丽;郝良纯;徐刚;王欢;王弘;边爽;朱会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ICU近2年收治的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大黄、芒硝及硫酸镁治疗,监测服药前后患者的腹围、膀胱压及肠鸣音等.结果 9例患者腹围平均由(130±10)cm降至(115±6)cm,膀胱压由(28±4)cmH2O降至20 cmH2O以下,肠鸣音由消失增至3~5次/min,排出大量稀便,腹胀减轻,肠功能恢复.结论 大黄、芒硝及硫酸镁可促进肠蠕动,降低腹内压,改善患者的麻痹性肠梗阻,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东雁;于晓江;马翠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1例确诊患者常规进行膝关节穿刺,玻璃酸钠2 mL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给药5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5周后,83.9%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解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联合使用合贝爽与异舒吉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合贝爽与异舒吉联合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在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金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中成药消炎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磷酸调pH值为2.7)(40:60);检测波长:275 nm;流速:l.0 mL/min.结果 黄芩苷在0.201 0~0.704 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1.24%(n =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旺;张骥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减轻小儿异丙酚麻醉诱导时所引起的注射痛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 98例ASAⅠ级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混合液(RL组).观察预注不同药物对静脉给予异丙酚后所致的小儿疼痛反应,即Ambesh评分.结果 RL和R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RL组混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降低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P<0.05).结论 静脉预先给予0.5 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轻小儿由异丙酚诱导引起的注射痛,混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进一步降低疼痛发生率.
作者:李璐;陈宏志;龙波;孟凌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所分离出的菌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2000-2005年每年分离出的菌株数在61~104株之间,占分离菌株数的第7到第10位.2006年分离出247株鲍曼不动杆菌,占分离菌株的第5位.2000-2002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很低;到2003年,则只有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20%.2005和2006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高达4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王爽;李冬;褚云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七氟烷对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氧自由基(OFRs)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和七氟烷肺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96只雄性wistar大鼠,参照改良的Eppinger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共分4组,每组24只大鼠.C组:开胸游离左肺门,未行肺门阻断;IR组:阻断肺门45 min后开放再灌注;Sev-C组:吸入1MAC七氟烷30 min,游离肺门不阻断;Sev-IR组:吸入七氟烷30 min后阻断左肺门45 min,然后开放再灌注.每组包括3个时点:缺血阻断45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120 min,每时点6只大鼠,另外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另取6只大鼠行支气管灌洗.记录各时点MAP、SpO2,测定W/D、肺通透指数(LPI),生化法检测肺组织MDA、SOD和MPO含量.结果 与C组和Sev-C组比较,IR组和Sev-IR组再灌注后W/D、LPI均上升(P<0.05),Sev-IR组W/D、LPI升高的程度低于IR组(P<0.05);IR组再灌注60 min、120 min肺组织MDA、MPO含量增加(P<0.05),SOD含量减少(P<0.05).Sev-IR组MDA、MPO增加、SOD减少的程度都低于IR组(P<0.05).结论 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再灌注后肺损伤的机制与OFRs产生过多有关,七氟烷预处理能抑制OFRs的生成,对再灌注后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柴军;王大为;沈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中西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应用针灸配合中西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纯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张新广;陈凯;杨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肺部改变.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确诊困难,临床上会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延误疾病治疗,同时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对其定义、病原学特点、临床症状及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常用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高媛;谭明旗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