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

吴金辉

关键词:合贝爽, 异舒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摘要:目的 探讨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联合使用合贝爽与异舒吉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合贝爽与异舒吉联合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在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目的 研究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规律,释药速率受 PEG种类、PEG用量、包衣膜重量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释药孔大小、片芯硬度、溶出介质pH值和桨转速对其影响较小.结论 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工艺稳定,能够达到9 h明显的恒速释药.

    作者:尹飞;李威;潘卫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静脉应用和术中灌洗对预防血管痉挛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围手术期静脉应用以及术中灌洗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 统计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规范使用尼莫地平以及术中是否同时进行术野内灌洗分为3组,分析其与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围手术期规范使用尼莫地平患者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23.2%)明显低于未规范使用该药物者(36.3%),P<0.01;术中同时进行灌洗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12.5%),灌洗组与单纯静脉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用药组为13.7%,同时辅助术中灌洗组为20.0%,而对照组为32.7%.结论 围手术期静脉内使用尼莫地平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减少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术中灌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抗血管痉挛的作用和效果.

    作者:夏俊哲;陶钧;梁传声;王运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4例住院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抗感染、吸氧、改善通气和利尿等基础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 GS 200 mL+多巴酚丁胺10 mg静滴,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10 d.对照组:5% GS 200 mL+利其丁1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 d.并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86.7%(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1.6%(P<0.01).结论 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可大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文峰;唐娴;陈艳;赵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顿服心律平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和验证顿服600 mg心律平转复近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近期(2 h<持续时间<7 d)发生房颤的患者60例,无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口服组给予心律平片600 mg顿服;静脉组给予心律平针剂70 mg静推,无效后30 min重复该剂量给药.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监护心电及房颤转复情况.结果 口服组30例,1 h转复2例(6.7%),3 h转复16例(53.3%),8 h转复23例(76.7%);静脉组30例,1 h转复7例(23.3%),3 h转复13例(43.3%),8 h转复22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静脉组1例转复后一过性严重窦缓,1例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顿服心律平片与静脉推注心律平针剂转复近期房颤疗效相同,但大剂量口服用药比大剂量静脉用药更安全.

    作者:陈晓明;潘旭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正交设计优选风寒感冒颗粒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风寒感冒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处方中葛根的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本制剂的优化条件为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30 min,浸泡1.0 h.结论 优选出佳制备工艺方案能确保产品质量.

    作者:林清;吴雪梅;马晓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Toll样受体4的影响

    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肺损伤组(LP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分别于气管内给药前、给药1 h、3 h和5 h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行动脉血气分析.注药、机械通气5 h后测定TLR4 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及R组TLR4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LF中TNF-α增加.与LPS组比较,R组TLR4 mRNA表达增高,BALF中TNF-α增加.肺组织损伤程度从轻至重分别为C组、LPS组、R组.结论 瑞芬太尼能加重LPS诱导的ALI大鼠肺组织的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上调TLR4表达有关.

    作者:马铃;李万冬;陈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患者自控镇静用于眼底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自控镇静(PCS)的优越性.方法 42例择期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P组15例,应用1%异丙酚;R组15例,应用0.5%异丙酚+0.001%瑞芬太尼;C组12例,空白对照组.PCS组(P组、R组)采用爱朋全自动注药泵,选择负荷剂量+持续背景输注+PCS(LCP模式)静脉输注异丙酚和(或)瑞芬太尼.术中监测BP、HR、SpO2、RR、听觉诱发电位(AAI)、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患者合作评分、术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AP、HR、SpO2和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RR显著低于P组、C组(P<0.05),PCS组的镇静评分、合作评分、满意度评分、球后阻滞疼痛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PCS组用药量个体差异较大.三组均无术后恶心、呕吐等现象.结论 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进行PCS可安全用于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是一种适用于不同患者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存友;王舒燕;孟凌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肺部改变.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确诊困难,临床上会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延误疾病治疗,同时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对其定义、病原学特点、临床症状及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常用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高媛;谭明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七氟烷对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氧自由基(OFRs)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和七氟烷肺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96只雄性wistar大鼠,参照改良的Eppinger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共分4组,每组24只大鼠.C组:开胸游离左肺门,未行肺门阻断;IR组:阻断肺门45 min后开放再灌注;Sev-C组:吸入1MAC七氟烷30 min,游离肺门不阻断;Sev-IR组:吸入七氟烷30 min后阻断左肺门45 min,然后开放再灌注.每组包括3个时点:缺血阻断45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120 min,每时点6只大鼠,另外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另取6只大鼠行支气管灌洗.记录各时点MAP、SpO2,测定W/D、肺通透指数(LPI),生化法检测肺组织MDA、SOD和MPO含量.结果 与C组和Sev-C组比较,IR组和Sev-IR组再灌注后W/D、LPI均上升(P<0.05),Sev-IR组W/D、LPI升高的程度低于IR组(P<0.05);IR组再灌注60 min、120 min肺组织MDA、MPO含量增加(P<0.05),SOD含量减少(P<0.05).Sev-IR组MDA、MPO增加、SOD减少的程度都低于IR组(P<0.05).结论 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再灌注后肺损伤的机制与OFRs产生过多有关,七氟烷预处理能抑制OFRs的生成,对再灌注后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柴军;王大为;沈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8:1)药效学比较研究

    目的 考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8:1,PPCL-SBT(8: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PPCL-SBT(4: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PPCL-TZBT(8:1)]的体内抗菌试验,比较3种受试物的ED50值.方法 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大肠杆菌(E.coli)作为感染菌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对已感染的小鼠按不同组别分别静脉注射PPCL-SBT(8:1)、PPCL-SBT(4:1)和PPCL-TZBT(8:1)各剂量,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 PPCL-SBT(8:1)、PPCL-SBT(4:1)和PPCL-TZBT(8:1)对S.aureus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803.8、947.8和785.7 mg/kg,对K.pneumoniae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685.4、670.1和544.5 mg/kg,对E.coli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1 108.7、1 133.9 g和1 076.4 mg/kg.其ED50值经t检验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CL-SBT(8:1)、PPCL-SBT(4:1)和PPCL-TZBT(8:1)对S.aureus、K.pneumoniae、E.coli感染的小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体内的抗菌作用相当.

    作者:余洋;李平;王秀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的疗效

    目的 观察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轻中度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 入选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的神经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后循环缺血急性期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华岩;张朝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米氮平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米氮平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确诊的90例抑郁症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米氮平组45例,文拉法辛组45例.疗程8周,评定两组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文拉法辛相当.结论 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疗效与起效时间与文拉法辛相当,且服用方便,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

    作者:赵青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OSMS)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型的28例患者为A组,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患者28例为B组.所有患者以甲泼尼龙1 000 mg+生理盐水 500 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5 d,继之以泼尼松片60 mg/d,晨顿服,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4~6周.分别在冲击治疗前1 d及治疗后第15天,采用ED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满意,但在视神经脊髓型及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冯雪梅;李瞿;冯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深静脉营养在ARDS早期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肠外深静脉营养(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PN治疗的ARDS患者36例(A组)并与随机选择的39例非TPN治疗的ARDS患者(B组)进行比较.营养支持期间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生化、血糖、血脂、微量元素进行监测.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结果 A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1±1.9)d,死亡率30.6%;B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8.6±2.1)d,死亡率48.8%.两组比较,P<0.05.结论 在ARDS患者治疗中早期应用TPN,机械通气时间短,死亡率降低,能够改善预后及营养状况.

    作者:王鲜颖;崔君柯;王君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在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进行3个月的治疗.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早晚各1次,每次1揿.在此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5 mg,每晚1次;对照组单纯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每次1吸,早晚各1次.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前、后两组的呼吸频率、FEV1、P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EOS、IgE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EOS减少,IgE降低(P<0.01).结论 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显著提高对儿童哮喘的疗效.

    作者:于霞;林忠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目的 观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06-2008年收治经胃镜证实为胃溃疡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33%、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与奥美拉唑疗效相当,未发生不良反应,且费用较奥美拉唑低廉,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俐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6-2008年我院发生输液反应的药物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及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上报的输液反应报告101份,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1份报告中,发热75例,过敏反应14例,心血管反应5例,消化道反应5例,其他2例.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输液不良反应55例;抗生素类25例;生物生化药及酶类9例;中药7例;其他5例.结论 输液反应引发因素众多,以发热反应为主,其中配伍大容量注射液类药物发生率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药学性质,合理配伍并正确操作.

    作者:邓汉英;李斌;区林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静滴复方甘草酸苷40 mL,1次/d,口服左西替利嗪5 mg,1次/d;对照组32例,单服左西替利嗪5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11%、62.50%(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0-2006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所分离出的菌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2000-2005年每年分离出的菌株数在61~104株之间,占分离菌株数的第7到第10位.2006年分离出247株鲍曼不动杆菌,占分离菌株的第5位.2000-2002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很低;到2003年,则只有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20%.2005和2006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高达4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王爽;李冬;褚云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合贝爽与异舒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联合使用合贝爽与异舒吉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7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合贝爽与异舒吉联合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在防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金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