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勇;汪国军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晖;朱宏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262例病人分别口服布洛芬糖浆和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结果 服布洛芬组降热效果明显优于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组.结论布洛芬糖浆可作为小儿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可用来代替注射退热针剂为高热患儿降温.发热为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发热可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出现精神及食欲不振、呕吐等,特别是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高热常易致惊厥而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引起患儿及家长高度紧张.
作者:李玉侠;刘登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临床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以及性质采用WolfF硬质的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装置、狄激光机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在本组100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为95%,有3例患者由于结石下方输尿管狭窄、扭曲,因此不能进行输尿管镜下操作,所以手术失败.采用输尿管镜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排净率85.7.%(30/35),中下段结石患者的排净率为96.95%(63/65),双J管在术后之后的1-4个月拔除,术后随访1到5个月,通过B超、X线检查未发现结石复发的现象;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输尿管镜进行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可以得出,输尿管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以及创伤小的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
作者:孙清营;赵洪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小儿肠套叠需手术复位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失败需手术复位病例40例,其中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各完成2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而住院费用方面则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并发症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一样安全、有效,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组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彭永辉;林伟斌;聂向阳;何永忠;龚独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对8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而对照组53例患者单纯采取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讨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作者:姚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积极地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积极地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效果比较,对照组治疗效率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加用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只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中,金属基托或支架增强的丙烯酸树脂基托通过牙合支托将牙合力传递到基牙上.只要义齿支架刚性足够、基牙健康足以承担额外载荷及牙合支托形态正确,无论缺牙区跨度多长皆可完全依靠缺隙两端基牙来支持和固位.远中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的一侧或两侧基托从末端基牙向远中伸展覆盖剩余牙槽嵴,因而不能得到足够的基牙支持和固位,所以需要剩余牙槽嵴承担部分支持作用.由于条件限制,其远中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使用时支持和固位相对差一些.下面对影响游离端义齿支持和固位的因素加以分析.
作者:姜敬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分析了军队中小医院门诊工作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从责任心和使命意识,加强专业培训,合理分配技术力量,重视卫生宣传工作,完善考核制度,狠抓质量工作,学习心理和法律知识等方面培养军队中小医院门诊人才队伍.
作者:秦士新;唐建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月经恢复后放置3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2月428例经阴道分娩月经恢复后需要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根据患者需要分别放置3种不同的宫内节育器(爱母IUD、吉妮IUD和花式IUD),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观察3种不同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连续使用率达99.46%,A组与C组分别为94.7%与93.64%,B组连续使用率略高于A组与C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节育环放置后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加或经期延长、疼痛、点滴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A组发生率为22.73%;B组发生率为11.29%;C组发生率为24.55%;B组发生率明显高地A、C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宫内节育器均可达到避孕的目的,但吉妮IUD效果略好于爱母IUD与花式IUD,带器后不良反应小,可作为节育的首选.
作者:泮江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复杂且微妙的,既想向护士倾诉自己的问题,又不信任护士,因此作为护士,应该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构建和谐的护理平台.
作者:樊英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30例患儿住院隔离消毒等一系列观察与护理使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本病的治疗没有对病因的针性的药物,只有通过对症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作者:孙茂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尿液中红细胞的检测结果对干化学和沉渣镜检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对临床收集的120尿液分别进行尿液潜血和红细胞检测,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阳性51例,阳性率42.5%,镜检法阳性37例,阳性率30.8%.结论结合干化学和沉渣镜检两种方法对尿液红细胞检测更有意义.
作者:沈欣;原翠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我科诊治的74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例.对护理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其转归.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而护理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24小时尿蛋白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严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可预防控制并发症,利于维护母婴健康,促进康复.
作者:赫静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脑外科昏迷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7例脑外科昏迷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经过我院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死亡5例,植物状态1例,重残3例,中残4例,良好14例.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好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邓玉兰;廖华;刘章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腹腔镜下电凝妊娠部位两侧后剪断,再电凝并剪断系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情况和各项生命特征指标等,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68.218.3)min,腹腔平均出血量为(173.527.8)ml.患者术后情况良好,各项生命特征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宫外孕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在诊断和治疗宫外孕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存在技术要求高、手术费高、视野范围小等缺点.
作者:陈保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探讨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11月16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6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均成功.结论 对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前及时胃肠减压、减轻胸腔压力,有效的氧气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加强呼吸道,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观察患儿的腹胀、喂养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武春玲;耿利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导致患者不孕,的妇产科输卵管不孕症治疗方案.方法:全面回顾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输卵管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其中,前一组患者口服抗生素,同时施行宫腔镜下插管输卵管通液术,后一组患者再加活血类中药通输卵管.结果:对照组病人39例有效,有效率为65.5%,治疗组病人56例有效,有效率为93.3%.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够显著提升妇产科输卵管不孕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惠茹;王梅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和对比常规气管切开护理与采用微滴泵持续气管内滴入雾吸液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采取随机分组,分别进行两种方法的护理.结果 常规护理组30名患者痰痂形成2例,特殊护理组30名患者痰痂形成2例,(P0.05),采用微滴泵持续气管内滴入雾吸液大大降低了痰痂的形成.结论采用微滴泵气管内滴入雾吸液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是气管切开后值得推广的新的护理措施.
作者:刘颖;谷秀改;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眼科手术后继发的斜视和复视的临床相关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1年之间,我院诊治的眼科手术后继发斜视的患者158例(158眼),男94例(94眼),女64例(64眼);患者年龄为11-89岁,平均年龄(60.1±19.3)岁.经病史查询,所有患者于术前都没有斜视及复视病史.对患者的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前节和视网膜进行常规检查.对患者5cm及33cm的注视眼位进行检查.使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对患者斜视度数进行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在眼科手术后的1个月内都出现了各种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及原在位眼球偏斜和.其中60例为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患者,50例为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16例为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22例为眼眶手术后患者,10例为眼表和外眼手术后患者.出现复视症状的患者人数为122例,通过代偿头位法减轻或消除了其中42例患者的复视症状.结论:在实施手术前,眼科手术医疗人员应对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以及眼位有充分的认识.在诊治合并隐斜视及继发性斜视等高危手术之前,应做好充分、必要的手术准备,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危险性等相关内容的说明.
作者:孙霞;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60%).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平;阮红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