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晶;吴亚男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一种,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顺应时势,近年来中医药发挥其独特优势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不仅发展了一批优势病种的治疗及相关研究,而且为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病给予了希望,运用于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收效突出,该文对其运用中医药治疗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给予了展望.
作者:谢欢来;余惠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基于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技术探讨通督调神针刺预处理对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28例)和药物组(28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预处理,主穴腰阳关、命门、至阳、神道、大椎、风府、百会等,每天针刺1次,每周7次.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片,30 mg,每天晚上口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28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并应用PWI技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和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9.3%和92.3%.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分值显著降低(P<0川);治疗后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分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治疗前后PWI各参数(rCBV、rCBF、rMTT、rTTP)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PWI各参数(rCBV、rCBF、rMTT、rTTP)结果与药物组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预处理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对改善其脑血流灌注情况与药物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降低严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陈四芳;韩为;储浩然;王颖;柳刚;孙道东;张国庆;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五脉百里香挥发油超临界CO2优萃取条件,并对挥发油成分进行抑菌活性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萃取的佳条件;并用刃天青显色法对挥发油进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五脉百里香挥发油的佳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时间2.72 h(163 min);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 17、1.09、0.54 nmg·mL-.结论:响应面法对五脉百里香挥发油超临界CO2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合理可行,可提高对药材挥发油的提取率;对挥发油进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测定,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
作者:梁锐;赵雅清;成钟;魏砚明;陈秀红;岳晓华;杜俊明;薛慧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缓解外科手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因外科手术术后卧床恢复期患者76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导尿术.观察组在卧床期间给予中医护理促进排尿.结果:两组组间比较排尿评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缓解急性尿潴留患者,且操作简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聂红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晒参水煎液对斑马鱼血管生长的作用,为人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用转基因斑马鱼(fli1a-EGFP),建立正常血管生长模型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RI)诱导的血管损伤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生晒参水煎液进行干预,分别观察斑马鱼肠下静脉和节间血管的情况.结果:斑马鱼正常血管生长模型中,生晒参水煎液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的肠下静脉平均出芽数、平均交叉数和血管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中,与正常组比较,VRI组及人参水煎液各浓度组的完整型血管明显减少,缺陷型血管增多(P<0.01);与VRI组比较,人参水煎液3μg/mL组的完整型血管明显增多(P<0.05),缺陷型血管明显减少(P<0.01),100μg/mL组完整型血管明显减少(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水煎液不能促进斑马鱼正常血管生长,但在较低浓度时可以抑制VRI诱导的血管损伤,而高浓度时则相反.
作者:魏易洪;周忠焱;朱灵妍;王少锋;赵慧珍;曹敏;周端;唐靖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其他中医药相关期刊中检索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提取并汇总纳入研究的原始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OR=3.92,95%CI(3.04,5.06)];治疗后试验组ST大下移幅度低于对照组[MD=-0.48,95%CI(-0.54,-0.42)];治疗后试验组ST下降的导联数(NST)少于对照组[MD=-1.07,95%CI(-1.2,-0.95)];治疗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MD =9.21,95%CI(6.06,12.37)];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MD=-2.01,95%CI(-2.9,-1.13)1.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好,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且发表偏倚可能存在,所以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伍新诚;马晓聪;卓小媛;张新春;郑景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以五味子为原料,以总木脂素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总木脂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还原能力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对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以吸附、解析数据为指标,优选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利用Fe3+法测定总木脂素体外还原能力.结果:确定AB-8型树脂优,佳工艺条件为:五味子总提取物上样浓度为1.5 mg/mL,流速为1 BV/h;终用50%乙醇(低浓度洗脱剂)和70%乙醇(高浓度洗脱剂)进行洗脱;体外还原能力结果显示:五味子总木脂素在50%和70%乙醇组分对Fe3+表现出较高的还原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大孔树脂纯化五味子总木脂素及其体外还原能力的研究,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含量从11.68%提高到41.48%.结论:本实验的梯度洗脱法可显著提高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的质量分数,并且五味子总木脂素在50%和70%乙醇组分表现出良好的体外还原能力,为今后五味子总木脂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晓宇;田振坤;高翔;吴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骨伤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黄埔中医院骨科门诊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 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院内制剂骨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8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MPQ疼痛评分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骨伤膏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唐绍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分化及胞外基质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中药复方低剂量组、中药复方中剂量组以及中药复方高剂量组,以对应药物灌胃7d后取血清,运用各组合药血清对HMCs进行干预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上述3个时间点HMCs增殖分化情况,以qRT-PCR及ELISA法检测48 h FN和ColⅣ mRNA及蛋白活性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MCs增殖分化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含药血清组HMCs增殖分化降低(P<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48 h FN、ColⅣ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48 h FN、ColⅣ mRNA和蛋白活性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1)高糖环境能够刺激HMCs及ECM增殖.(2)四妙散加味治疗DN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MCs胞外基质-FN、ColⅣ mRNA及蛋白活性表达,进而抑制HMCs异常增殖.(3)四妙散加味含药血清中剂量组抑制HMCs及胞外ECM增殖作用佳.
作者:于洋;马进;李敬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胫骨结节外侧入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胫骨骨折采用胫骨结节外侧入路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1周内,通过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患者肢体功能参照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估.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手术时间:(40±20) min,失血量:(50±30)mL,下地负重时间:(7±4.8)d,骨折愈合时间:(16±5.6)周 本组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并发症:远端锁钉脱落1例,近端锁钉钉尾皮下滑囊炎2例,膝前区疼痛2例.结论:胫骨结节外侧入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具有髓内钉固定诸多优点的同时显著降低膝前区疼痛的发生.
作者:张立新;郝明;黄明华;王金泉;石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中医经方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应用广泛,总有效率高,复发率小.结论:中医经方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广泛的运用前景及研究价值.
作者:曾丽金;陈国忠;李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的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狗肾细胞(MDCK)培养,通过3种不同的加药方式,检测不同煎煮方法的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对A型流感病毒直接灭活、干预吸附、抑制增殖的作用 结果:在直接灭活作用中,浓度为12.5%的麻黄先煎30 min组、先煎35 min组、先煎40 min组比同浓度四药同煎组具有更强的灭活流感病毒作用(P<0.05),其中麻黄先煎30 min组灭活能力强(P<0.01);在干预吸附作用中,浓度为12.5%的麻黄先煎20、30、35 min组比四药同煎组对病毒吸附的干预作用强(P<0.05),其中麻黄先煎20、30 min组效果突出(P<0.01);在抑制增殖作用中,浓度为25%的麻黄先煎10 min组、20 min组、25 min组、30 min组、40 min组与四药同煎组相比较,对流感病毒的增殖抑制效果明显(P<0.05),其中先煎10、20、30 min效果突出(P<0.01).上述3种作用都未体现出量效关系.结论:麻杏石甘汤煎煮方法的不同可以导致其抗流感病毒效果的差异.
作者:童骄;葛资宇;王小玉;戴冰;李玲;张波;肖子曾;那婧婧;邹莉;卢芳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清名医叶天士集先贤医论之精华,提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思想,完善了络病学说.笔者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综合古今文献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COPD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以正虚为本,痰饮、血瘀为标;病因为六淫外邪袭肺,久病肺虚;补虚祛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旨在为临床COPD的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考.
作者:黄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的炎症肠道疾病,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也相当局限,目前国际上认为UC发病主要和遗传、免疫、饮食等因素有关,该文将进一步探讨UC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从中医角度思考UC发病因素,提供诊疗思路及新的方法.
作者:孙健;高文艳;林一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病进展到肾衰竭阶段共同的病理过程,肾间质纤维化与慢性肾病预后密切相关,TGF-β1和CTGF在肾脏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许多中药中成药通过对肾脏纤维化TGF-β1和CTGF进行干预发挥抗纤维化作用.该文将对近年单味中药在肾脏纤维化的体内外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庄丽华;胡家才;吴昊;周甜;邓巧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吴鞠通“精确识证”的观念就是要准确认识疾病过程中的症状、证候、体征、病因、病机、疾病和检查检验等多种证据,大程度地追求治疗方法和用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以提高治疗疾病临床疗效.该文总结了顾武军教授运用“精确识证”观念为指导治疗肺癌的经验,首先应该精确识别正气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在放化疗过程中以健脾益肺、扶助正气为主;其次要精确识别痰、毒、瘀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放化疗后则以涤痰化瘀、抗癌解毒为要,祛邪与扶正兼顾,充分发挥中药的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再次需精确识别胸腔积液和呼吸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善用仲景《伤寒论》方剂,逐水与止血并举,可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丁艳;郭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上中西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诸多,西医治疗包括手术、药物;中医治疗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推拿、中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及其他中医药联合疗法,现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疗法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征;王海燕;马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银杏叶对精神分裂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局部脑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精神分裂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丹参酮联合银杏叶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局部脑血流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自由基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CGI-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银杏叶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多局部脑血流量,能显著清除氧自由基、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精神分裂症状恢复.
作者:田静彬;李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师承、家传、院校、书院讲学和自学模式等,不同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一定条件下,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均可以起到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其中尤以师承、院校及自学模式为.通过全面深入探究,综合分析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历史渊源和根本规律,提出了“院校—师承—自学”三位一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培养目标及培养内容做了初步探索.
作者:闫海军;傅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搜集到的122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冠心病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型中,(1)气阴两虚证多见于女性,痰瘀互结证多见于男性;(2)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心肌桥,但以气滞血瘀证更为显著;(3)气阴两虚证以冠脉单支病变为著,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以多支病变为著;(4)气阴两虚证以冠脉轻度狭窄为多见,痰瘀互结证以冠脉重度狭窄为多见 结论: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阳;陶弘武;刘宇慧;魏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