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红
目的:研究妇产科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时运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诊治的266例妇科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妇科的很多手术中需要应用腹腔镜,同时可以应用腹腔镜联合其它手术方式来治疗复杂的疾病.根据不同难度的手术,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有所不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方法的优势在于方便、简单、恢复快、出血少以及微创等,能够将诊断和治疗集为一体,被广泛的应用于妇科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是首选的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
作者:张美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为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相关风险的发生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来本院心内科治疗的6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统计学原理随机等分为研究A组和对照B组,每组300例分别给予不同护理管理方式,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医患纠纷、风险处理、工作熟练度、患者满意比率和质量评分的差异性,派专人统计分析记录结果.结果:相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践中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院综合竞争力.
作者: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老年患者住院跌倒,在医院频频发生, 这不仅给老年患者生理上增加了更大的痛苦,也给病人及家属精神上、经济上造成更大的负担,另一方面,患者与医院产生的医疗纠纷,破坏了社会和谐,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加重医患紧张关系.这些不利于医院的建设发展,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根据临床护理的调查,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提出防跌倒对策以及对防止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及护理有所帮助.
作者:曾蕾;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ICU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识别、评价及处理,持续寻觅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探索风险管理对于ICU护理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估量出其可以有效回避的护理风险,不断改善护理的质量.全科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潜在风险识别的知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相关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辨别风险事故的临场应变能力,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为患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这样才能通过ICU护理风险事故的分析与防范,树立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并加强风险监控力度,落实好护理仪器的监控以及相关的护理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而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雷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有效护患沟通艺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沟通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有效护患沟通艺术,比较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及加强有效护患沟通前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评分情况.结果:加强有效护患沟通后,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护患沟通艺术在耳鼻咽喉专科护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投诉及纠纷发生,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烦躁、焦虑心理,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刘泽琴;巫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CU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60名ICU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对现有的排班制度不满、家庭与工作不能兼顾、福利待遇过低等.结论:ICU护士应与管理者共同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满意度,减少辞职的发生.
作者:陈一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需择期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在其围手术期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的基础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下的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x2=9.42,P<0.05);并且其总满意率为94.67%,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x2=9.82,P<0.05);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3%,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x2=9.16,P<0.05),数据分析发现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高危前列腺增生的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患者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全程护理干预法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曾明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福他溃疡临床治疗中口腔解毒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患者1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解毒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日,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减轻,充血面积和溃疡面积均变小,观察组疗效显著,p<0.05;对照组远期治疗有效率为81.3%,观察组远期治疗有效率为97.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解毒汤是一种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较理想.
作者:郭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退化、独居等特殊的生理特点,及生理时期,身心上极易出现敏感、焦虑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病情等变化特点,从生活起居、用药、心理护理、非语言交流、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在护理上应注意细致入微,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患者在尊重、安全、生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作者:肖明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式用于剖宫产手术临床效果,分析佳麻醉剂量,为临床上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100例剖宫产产妇手术时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式,50例产妇采用0.625%罗哌卡因1.4ml硬膜外麻醉,设为研究组;50例产妇采用0.625%罗哌卡因2.0ml进行硬膜外麻醉,设为对照组.分别从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产妇的生命体征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和出现低血压与心动过缓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评价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分析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方式在临床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差异以及佳麻醉剂量.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前、用药后30min以及术后,产妇在MAP、HR、SpO2以及RR几个方面,两组剖宫产产妇均能保持较稳定的状态,浮动较小,对照组产妇在MAP、HR两项指标上,相对出现更大程度的浮动,较之研究组受药物的影响更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对引发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进行具体比较,研究组组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硬外膜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两组麻醉效果相当,1.4ml,0.625%左罗哌卡因起效迅速,并不比1.4ml,0.625%左罗哌卡因起效慢.但研究组稍低剂量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破宫产产妇术后的运动恢复较快,身体的各项指标浮动变化较小,不良反应稍,安全性更高,对将来婴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治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疫荧光法在微生物学快速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疫荧光法快速检验的500例病患,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疫荧光法进行检验.结果:疫荧光法是对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和真菌等进行快速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细菌学、微生物学的检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物素&亲和素的疫荧光技术、荧光A蛋白免疫技术、荧光菌球术等的检验,实现了对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而准确的检验.
作者:乔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蒙医千百年来以治本而著名于世,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一个好的医生必须锻炼好自己的基本功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学习,是适应社会医学不断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蒙医医生的基本功包括对病史的采集必须详尽,体格检查准确而全面,实验室的选择科学而合理,辅助检查认真而周到,这些对于蒙医医生在临床决策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道德修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否则达不到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临床决策能力和水平.
作者:莎仁图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下宫腔镜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对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80例在静脉麻醉下行官腔镜手术病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者反应及手术进程,对生命体征变化、手术操作、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恢复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280例行静脉麻醉官腔镜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术后人性化的护理,所有手术病人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及麻醉苏醒期,无一例病人发生并发症,手术结局良好.结论:人性化护理运用于静脉麻醉的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降低检查的难度,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痛苦,预防和减少低钠血症、心脑综合症、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人性化护理对于提高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玲;寇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治疗后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本次观察的12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者共15例,占12.5%,其中严重并发症者4例,占3.33%,包括损伤胸膜者1例,损伤血管者1例,严重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者1例;轻度并发症患者11例,占9.17%,其中切口感染者2例,腹膜损伤者3例,皮下气肿者6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为7.6天,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4天,出现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稍长于未出现并发症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临床医生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同时注意严格控制后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培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带吸引双极电凝在鼻内镜下经口径路腺样体手术中止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鼻内镜下经口径路腺样体手术的253例患者术中使用带吸引双极电凝止血.结果:253例患者均良好止血,无一例行鼻咽部填塞止血,术后均无再次出血,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带吸引双极电凝在鼻内镜下经口径路腺样体手术中的应用,止血快捷彻底、术野清晰、定位明确、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针刺配合电针、TDP、超短波的分期治疗,观察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恢复.方法:结合病史与体征,鉴别确诊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总数的85.7%;显效2例,占9.0%;好转3例,占14.3%;无效1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配合电针是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的良好途径.
作者:纪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50例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且在短期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患者(因本院设备不够完善,无条件做此项目,故借鉴2007年本人在州级直属医院进修期间的病例为例,选患者50例),采用与自身对照比较的方式对阴道镜下活检以及病例的结果进行研究,并对浸润性宫颈癌的漏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5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诊断结果为30例符合(60%),20例不符合(40%),其中8例诊断不足(16%),12例诊断过度(24%).在本组患者当中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的患者为7例,漏诊率为14%.通过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者在阴道镜下活检时造成浸润性宫颈癌的漏诊发生几率明显高于低于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阴道镜直视下活检的诊断方式对于CIN来说尚未具有可靠性,对于浸润性宫颈癌的漏诊率较高,在对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时若结果为HSIL时要注意浸润性宫颈癌的漏诊可能性.
作者:牛正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临床对症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获抢救成功.结论:通过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杨升辉;李诗东;魏银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微型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隐形疝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精索粘连、阴囊肿胀、腹胀、睾丸异位、睾丸猥琐发生率以及疝气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疝复发率较低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业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肛肠治疗仪与传统手术相比在治疗肛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肛瘘患者为实验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肛肠治疗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疼痛、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肛肠治疗仪治疗肛瘘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陈桂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