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效果探讨

黄学华;崇雨田

关键词:基层, 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针对基层乡镇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病的慢性病患者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结果:开展慢性病管理后,疾病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经组织管理、操作技术、督导监管、信息收集等各流程进行操作,能确保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进而提高社区整体效益.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其适应症及并发症预防.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48例,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患者胆结石平均直径(0.85±0.07)cm,平均出血量(48.6±5.72)ml,平均手术时间(93.5±25.3)min;平均腹腔引流液量(47.3±31.6)ml;平均住院时间(4.8±3.7)d.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具有微创性、影响小、疼痛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掌握其适应症能更有效的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机体恢复.

    作者:廖继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夜班护士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对策

    目的:了解夜班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的程度,以便更好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制式调查问卷,调查了在南京同仁医院工作的近100名护士,对问卷调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用百分率统计出每个问题所占比例.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差异.经过统计,找出了在不同年龄段影响夜班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结论:夜班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较明显,应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并提示护理管理者关注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状态,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与护士的沟通.

    作者:张慧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2012年间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47-68岁之间,女性35例,年龄在51-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采用每天20mg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34例,采用每天40mg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有所改善,但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A组41例患者中,出现消化不良2例,肝酶升高3例,局部肌肉疼痛并伴有肌酶升高1例,占14.6%,B组34例患者中,出现消化不良1例,肝酶升高2例,局部肌肉疼痛并伴有肌酶升高2例,占14.7%,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的区别.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疾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对患者应用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于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表现一致.

    作者:仇敏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治疗声带肿物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81例声带息肉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22-63岁之间,女性41例,年龄在24-71岁之间.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44例患者,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2%,对照组37例患者,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8.4%.结论:在治疗声带息肉疾病时,采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更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铭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57例肩周软组织的损伤B超诊断配合针刀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显像在肩周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57肩)肩周痛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以健侧作为对照.结果:图像显示,急性损伤时肌腱组织内水肿,肌腱回声减低;慢性损伤时肌腱内回声杂乱,光点增粗增强,并可伴有钙化.57例B超诊断分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积液、冈上肌腱炎、冈下肌腱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腱鞘积液等.在B超的引导下刺入针刀,进行松解、剥离及除疤痕.结论:B超可以对肩周软组织损伤部位作出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针刀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使针刀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陈丽丽;周江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并比较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电生理室2010年3月-2011年12月行心电检查冠心病患者85例,均依次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方式监测,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阳性率等.结果:本次研究85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监测检出心律失常51例,检出阳性率为60.0%;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心律失常65例,检出阳性率76.5%.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两组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检出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率失常阳性率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于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类型.

    作者:鞠伟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住院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产生并发症.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中出现排便异常情况的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便秘改善和复发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便秘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周晋;周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程序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程序化护理的效果以及患者功能的未来恢复情况,为类似临床护理提供有益指导.方法: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8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开始之后便进行全方位的程序化护理,包括编制护理规划、术前机体应激训练、术后身体机能适应性早期训练、术后身体功能恢复性训练等;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未进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进行常规护理的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结果: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短2周,长10周,平均3.6周;未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短3周,长13周,平均5.2周;上述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当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以及褥疮等并发症;未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当中,共出现关节僵直5例、肌肉萎缩3例、深静脉血栓4例、褥疮10例.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程序化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肌力,避免发生关节僵直、挛缩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孙丽华;顾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骨折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通过对住院病人骨折的老年人在心理、饮食、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等等方面的护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掌握骨折病人的护理内容,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戴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模式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满意度分别为85.5%和96.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宣教能使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克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护理

    过敏性紫癜又称为Sehonlein-HenoCh紫癜(HSP),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管炎.

    作者:杜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针对基层乡镇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病的慢性病患者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结果:开展慢性病管理后,疾病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经组织管理、操作技术、督导监管、信息收集等各流程进行操作,能确保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进而提高社区整体效益.

    作者:黄学华;崇雨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人急性脑卒中26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脑卒中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66例脑卒中患者,男245例,女21例,进行了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变化.结果:脑卒中后心电图变化总发生率为83.5%(222/266例).其中出血性卒中51例,心电图改变51例(100.0%),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171/215例(79.5%,P<0.01),除心房纤颤外,多种心电图改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脑卒中可促发心电图改变,尤以出血性卒中明显.机理可能与心血管中枢损害、心肌缺血、神经传递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平衡失调和颅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作者:夏福荣;毕红军;慈书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上报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在实行操作期间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伤口处理上报情况,为发生暴露后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了解护理人员的主观防护意识,在操作中有没有正规操作,防护用品有没有正确使用,发生暴露后的处理与上报情况.结果:多数护理人员思想观念滞后,防护意识淡薄,受伤后不能正确处理伤口和上报,有报告显示,受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的约占72.7%,不能正确处理伤口占36.2%,受伤后报告率低(10.2%).结论:应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问题,须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教育和管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刘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利器损伤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利器损伤情况,分析损伤发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本院2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发生的锐利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利器伤发生率高达85%,伤后主动上报率为60%.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是锐利器伤危险高发人群,加强责任心,完善操作规程,正确处理锐利器械,规范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锐利器伤发生的保证.

    作者:李鹏;李国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临床药学在护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临床药学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将成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药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学发展.临床药学是医,护,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其中心内容是研究和提倡临床合理用药,药师走出药房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通过参加查房、会诊,抢救危重病人等工作,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并对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提出改进意见,面对病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紧密配合临床搞好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随意乱用药物,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要想搞好合理用药单靠医师们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药师与护理人员的参与、协作.

    作者:佟巍巍;翟会珍;韩金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139例康复护理

    目的:旨在临床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心脏及相应的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13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均选自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病患,在其住院期间进行康复护理.结果:139例病患在接受康复护理之后,只有13例再发生梗死现象.平均住院天数15天,出院时,全部病患生活均可自理.其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结论: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心脏和相应的机体功能可以有效地恢复,避免或是减少病患卧床及并发病的发生率,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丹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超声诊断

    目的:观察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声像图特征.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因外伤(炮崩伤12眼、车祸碰伤2眼、棍击伤4眼、拳击伤5眼、石块击伤7眼)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观察晶状体脱位的各种声像图表现.结果:30例(30眼)均手术结果证实.其中晶状体完全性脱位12眼(40%),不完全性脱位18眼(60%).结论:外伤性晶体脱位声像有特征表现:悬韧带回声线不连续;前房深度异常;晶状体回声缺如;晶状体各象限悬韧带不等长.用高频率超声在晶状脱位的诊断中具有很高实用价值,为临床诊断不同类型晶体脱位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何利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查房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护理查房可强化护士的护理技能,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们的整体综合素质.方法:每周周五科室组织一次护理业务查房,每月两个骨科组织一次护理查房.综合两个科室的不同病种进行教学查房,对疑难病例的讨论和分析.结果:让护士们知晓了骨科的专业疾病的护理,增加了护士的知识水平,知识储备更多了,提高了我们的护理质量.结论:护理查房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整体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解决护理工作的疑点难点,可全面考核护士的素质.

    作者:史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优化药厂管理模式的思考

    药品对疾病预防以及疾病的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生产药品的厂家,抓管理、抓质量愈发重要,本文从药片质量管理入手,论述了当前药厂药品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在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在药厂的实际生产经营中有借鉴作用.

    作者:卢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