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赵勤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呼吸机治疗, COPD, 严重呼吸衰竭, 患者, 呼吸机辅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辅助呼吸, 氧和二氧化碳, 通气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技术, 呼吸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分压, 症状和体征, 组织缺氧,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护理体会, 呼吸治疗, 呼吸支持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并可引起一系列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创呼吸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建立气道即可采用面罩或鼻罩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改善肺的适应功能,提高氧分压,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维持动脉血pH在正常范围,使二氧化碳分压维持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2010年1月以来,我科对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3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术后中药熏洗坐浴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肛肠病病人术后行中药熏洗坐浴的疗效.方法:将88例肛肠病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中药熏洗坐浴,并配合相应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坐浴用于肛肠病术后病人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仁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卡西他宾的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卡西他宾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治疗应用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1月至2010年11月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常规使用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再改用卡西他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采用常规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12.5%; 32例患者改用卡西他宾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X2=122.1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作用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西他宾的临床适应症为经紫杉醇和蒽环类药物治疗无效的转移性乳腺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低.

    作者:廖翠玲;唐江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原驻训官兵心率变异性改变的分析

    目的:探索官兵心率变异性(HRV)评分与高原驻训变量的相关关系,摸清高原驻训官兵的身心平衡规律,为高原驻训军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部队89名官兵为调查对象,使用《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SPCS) i进行HRV的“事前-事后”测评.结果:进驻高原前,官兵总体HRV得分为51.708±15.707;进驻高原后为54.505±14.264.总体改变值(后-前)为2.797±21.358,符合正态分布.排除了年龄和军衔的作用(P>0.05).单位变量对HRV改变值存在影响(线性回归P=0.001<0.05).结论:入高原官兵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关照单位变量,更应该重视个体差异.在身心平衡的维度上,可以排除年龄和军衔变量的参考价值.飞行员对高原环境的身心适应性较强,与年龄、军衔无关,与工作、训练内容有关.

    作者:金国辉;陈翼;郑挺;陈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口腔修复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对老年口腔修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老年口腔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口腔修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中50例(62 5%)为活动义齿修复;30例(37.5%)为固定义齿修复.结论:活动义齿修复是老年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关键.

    作者:阎卫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先天性无痛无汗综合症七例

    先天性无痛无汗综合症( fam ilial non-sweatingand nonpainful syndrome)又称遗传性感觉自律神经病,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临床少见.目前该病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其主要缺乏传导痛觉的感受器,传递特异性痛觉通道损害.电镜下观察缺少周围神经,神经纤维无髓鞘,临床表现主要为自幼全身痛觉减退或缺失,伴无汗症或智力稍差,但温觉、触觉、深感觉及位置觉皆完好.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加强监护和自我保护.现将我院收治的七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学院病案教学法的应用

    病案教学法是医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部分.病案教学法是集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于一体的课堂教学.而且以学生为本,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创新性,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张宪涛;刘玉梅;张慧;丁海玲;李新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体会[附81例]

    目的:对本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找出不足之处.方法:整理、归纳病例,对诊治、抢救过程进行剖析.结果:抢救治疗方案可行,抢救成功率高,不足之处得以完善.结论: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龙兴华;吴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

    综述了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不健全,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患者安全目标未落实,如坠床、临床护生带教不严格、专业技术不精,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价值观念提高,患者本身不配合,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服务态度差,解释不到位或超越护士工作、范围、性别观念等.措施为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责任心,强化护理人员的管理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掌握沟通技巧等,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指导分析

    目的: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在康复期的护理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共28例.对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配合一定的物理治疗和心理辅导.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有效的患者有17例(60.7%),显效患者8例(28.6%),无效患者有3例(10.7%).治疗有效率达89.3%.结论:使用该方法取得的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康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流量调节器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住置与静脉回血的情况反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组流量调节器置于茂菲氏滴管和针头之间的下段1/3内,第二组置于中段1/3内,第三组置于上段1/3内,每组各22例.各组的每位患者每天进行1次静脉输液,连续观察5天,观察记录静脉穿刺的回血情况和穿刺成功率.结果:第三组和第二组的穿刺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明显好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位置与静脉穿刺的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有关.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位置越高,静脉穿刺的回血率就越高,可以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陶燕;李少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在2008年11月~ 2010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共有200例,随机将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常用药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有出血现象的患者,在胃镜下喷洒药物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平时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10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两周后患者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有64例显效,显效率为64%,27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27%,9例患者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患者有58例显效,显效率为58%,14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14%,28例患者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72%.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王兴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病理改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病理改善有效率为8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治疗25例伪膜性肠炎(PMC)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5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确诊的25例膜性肠炎患者,全部停用抗生素,停用或减量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并给予相应治疗2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免疫抑制剂抗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腹泻等症状,应警惕伪膜性肠炎,合理的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信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疗机构中病养老人的精神护理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对于病养老人的精神护理方法度其护理效果,讨论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自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38例进入病养结合科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3个月一对一的精神护理干预,观察分析精神护理效果.结果:经3个月一对一的精神护理干预后,所有老人均在精神面貌、语言能力等方面显著提高,慢性疾病的复发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4.73%.结论:经一对一、的精神护理干预后对老年人的病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作者:旷思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先兆流产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探讨

    西医学上的先兆流产,在中医上属于胎漏,胎动不安之类的疾病,近十年来,我们收治了889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彩超确诊胚胎或胎儿存活,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0年10月-2011年9月,10余年间,我们收到了1078例经B超或彩超确诊胚胎或胎儿存活的先兆流产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

    作者:宋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目的: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观察其血气分析的变化.方法:20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气分析为:PH7.326±0115,PaCO210.32±3.75kpa,PaO28.81±3.12kpa,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气( PSV) 10~ 20mmH2O,呼气末正压(PEEP)3~5mmH2O.结果:通气3~6小时后其中14例意识清醒者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在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神志转清,2例治疗无效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与通气前血气分析比较PH、PaO2分别上升至7.423±0.122、11.90±4.18(kpa ),P<0.05; PaCO2下降至6.93±2.38(kpa)P<0.01.结论:无创通气可作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改善CO2留和呼吸性酸中毒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萍;周明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导乐陪伴分娩服务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产妇200例为研究组,200例为对照组,期中对研究组实施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实施非导乐陪伴分娩.结果:实行导乐陪伴产妇总产程、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率、产妇泌乳率及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非导乐陪伴产妇.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产科服务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林美芬;王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泗阳县寄、地防工作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为了解泗阳县卫生防病机构寄、地防工作人力资源现况,进一步整合利用我县的卫生防病的人力资源,确保县、乡二级寄生虫病、地方病防工作人员的稳定.2011年对全县卫生防病机构从事寄、地防工作的人力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有关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研究

    作者针对内科护理学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内科护理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内科护理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作者:康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并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收治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阿立哌唑(47例)和利培酮(49例)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显效率为72.3%,利培酮组患者显效率为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两组患者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体重增加,静坐不能,肌强直,震颤,月经紊乱及泌乳等不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特别是在体重增加,月经紊乱及泌乳等方面,可作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药物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傅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