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原发性高血压中青年人群的健康教育调查回访

冷静

关键词:中青年人群, 血压偏高, 心理状况, 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采用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助组调查表,对150例体检血压偏高的20-40岁人群进行调查,分析该抽样人群心理状况,并给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三个月后再次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了解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结果显示,中青年人群对血压偏高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健康教育对帮助患者规范化治疗,控制血压,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有着重大意义.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江阴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290例病人退出治疗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患者退出治疗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12月间在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退出治疗290例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在入组治疗362例患者中,脱失290例,占45.54%,退出治疗的原因可归纳为8种因素:(1)因偷吸毒品而被强制隔离戒毒,30例,占10.34%;(2)固与毒品无关的违法犯罪被抓,136例,占46.9%;(3)主动退出46例,占15.86%;(4)自认为戒断,不再需要服用美沙酮,10例,占3.45%;(5)疾病/怀孕52例,占17.93%;(6)外出打工/出差/做生意/移居/出国,4例,占1.38%;(7)死亡,4例,占1.38%;(8)其他原因,8例,占2.76%.结论:维持治疗中患者退出治疗的原因客观存在,但采取相应对策,可降低脱失率,提高维持率.

    作者: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MP(马法兰、波尼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不受性别、年龄、分期、分型的影响,病例组使用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MP方案治疗,观察3个月,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临床特征及反应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观察其缓解率.结果: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缓解率为71.4%( 15/21);对照组单用MP方案治疗缓解率为52.4%( 11/21).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缓解率明显优于单用MP方案治疗.

    作者:张丽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儿童慢性咳嗽的认识

    咳嗽是小儿就诊时常见的主诉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儿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肺炎”,因此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化痰止咳药物诊断的混乱、治疗的盲目显而易见.以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而且持续难愈的慢性咳嗽往往成为医务人员认识上及治疗上的难点问题.

    作者:马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幼儿消化不良中的作用

    无器质性疾病或生化异常但是确实存在消化道症状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被称作功能性消化不良(FD).消化不良为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主要表现在呕吐、腹泻并伴有腹胀腹痛,脸颊凹陷精神萎靡,严重者还会出现水电解质指数混乱等症状.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2009年3月~2010年2月期间,将127例患儿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所取得效果的不同,情况如下:127例均符合以下标准:持续性反复发作上腹痛或不适;具有下列症状之一项或数项,即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上述症状持续1周以上;经胃镜、B超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和肝胆胰等疾病.男60例,女67例.

    作者:蒋蓓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流量调节器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住置与静脉回血的情况反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组流量调节器置于茂菲氏滴管和针头之间的下段1/3内,第二组置于中段1/3内,第三组置于上段1/3内,每组各22例.各组的每位患者每天进行1次静脉输液,连续观察5天,观察记录静脉穿刺的回血情况和穿刺成功率.结果:第三组和第二组的穿刺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明显好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位置与静脉穿刺的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有关.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位置越高,静脉穿刺的回血率就越高,可以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陶燕;李少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00例妇科急腹症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就200例妇科急腹症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医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200例,年龄16 ~ 50岁.200例患者均在门诊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mg,2/日,连服10天,血β-HCG不降或下降<50%可再服2~3个疗程.宫外孕患者同时服中药宫外孕方:紫草10g,丹参30g,姜黄10g,天花粉30g,当归10g,蜈蚣30g,水蛭10g.每日1剂,分2次.结果:200例患者中,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00例(5(%),有效(症状有所减轻)62例(31%),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38例(19%),有效率81%,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早孕时期一旦出现阴道出血,应及早就医,争取在尚未发生输卵管破裂前作出诊断.

    作者:童优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肠溶片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肠溶片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氧吡格雷和阿斯匹林肠溶片联合其他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既往45例有资料记载的应用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的患者进行效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thel指数三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中,三项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三项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肠溶片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西吉县“复明工程”132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由国家卫生部、中国残联、财政部共同实施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给我县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共为132位老年病人施行了该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该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132例151只眼,其中男59例,女72例,年龄55 ~ 87岁,术前视力光感~ 0.3.单纯性白内障56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25例,高血压合并白内障33例,肾病合并白内障2例.

    作者:韩悲鸿;刘静;胡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体会[附81例]

    目的:对本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找出不足之处.方法:整理、归纳病例,对诊治、抢救过程进行剖析.结果:抢救治疗方案可行,抢救成功率高,不足之处得以完善.结论: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龙兴华;吴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目的: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风险防范、风险处理等全方位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将风险减至低限度.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强化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执行操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频域OCT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PACG 52例( 52眼),应用OCT对不同时期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APACG RNFL平均厚度明显增厚后变薄.结论:OCT能够反映青光眼RNFL厚度的改变,并能为临床早期诊断青光眼提供更多的信息,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检查方法.

    作者:高莉;汤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与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率,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与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5例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例数均为15例;A组为吞咽训练组,B组为神经肌肉电刺激( neuro muscularel 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组,C组为电针治疗组.三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NMES和电针治疗干预,干预三周.在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所用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结果:治疗三周后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C组疗效分别高于A组(P<0.01);B、C组之间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电针治疗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在临床康复治疗中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爱连;盛克清;陈镜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浅谈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纠纷的发生也日渐上升.调查显示: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很大的意义.[1].因此沟通技巧是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而非语言行为是伴随着语言行为发生的,它可改变语言行为所表达的意思,比语言行为更接近事实.在护患、医护交流中,如果能够恰到好处的应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可弥补在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

    作者:何燕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解决对策,提高社区孕妇系统管理率.方法:针对2009年10月-2010年11月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1523名流动孕产妇的保健卡记录情况,对这些资料和产妇的相关情况应有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两年中,流动的孕妇在本所在的社区住院并生产的概率维持在98.45%.≥5次产前体检率由58.93%提高到79.01%.流动产妇系统管理明显改善.但是仍然有很多流动孕产妇没有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及没有做产前检查.结论:本社区的在孕产妇系统管理方面逐年改进;完善管理外来流动的孕产妇的管理,加强流动孕产妇-社区计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构建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流动孕产妇管理的有效关键的环节.

    作者:徐秀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Pramlintide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我国的高发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生理基础,是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进而造成了慢性血糖升高,发生全身代谢紊乱.因此,通过这两种不同的病理生理,临床研究出了不同作用靶点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以更好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减少糖尿病进展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为:胰岛素、磺脲类、α-糖苷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和苯甲酸衍生物等.而近年来,随着众多医生学者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其已经发现了多种新型药物,Pramlintide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综述了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Pramlintide的临床应用,以供学者参考.

    作者:花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晕针病人的护理

    目的:通过了解晕针发生的原目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晕针的防治方法,减少晕针发生率,预防医疗意外的发生.方法: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结果:晕针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精神状态;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护士穿刺技术,医疗环境舒适程度,药物性质有关系.结论:晕针病人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对症处理.

    作者:梁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推进“无红包医院”创建之想

    “无红包医院”是一面旗帜、一个品牌,更是一种追求,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自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以来,很有成效,已充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为进一步巩固”无红包医院”创建成果,应始终保持创建“无红包医院”的高度、强度和力度,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动力,把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卫生工作综合目标,将创建活动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医院行风建设、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医院管理年、医院平安建设等紧密结合,做到组织上有保证,工作上有位置,考核上有标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并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拓展创建活动的内涵、从而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作者:周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推拿疗法配合心理疏导在交感性颈椎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交感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采用推拿行法配合心理疗法,对照组31例单纯使用推拿疗法治疗.对比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2组治疗周期均为两个疗程40天,1个疗程完毕后休息一周.结果:治疗组的近远期行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交感性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韩三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记录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对照组为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陈楚权;印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临床治疗,并作相应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48名,将这48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名患者,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给予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病情恢复状况进行统计,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x 2分析,α =0.05.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1:治愈9例,好转3例,无效4例;对照组2:治愈6例,好转4例,无效6例.结论:临床上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合理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锦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