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东;赵旭梅;汤后林;张辰辰;刘秋杉
目的 了解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为疾病防治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人口死亡登记数据,应用人口系数、负担系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评价居民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 结果 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老年人口系数为7.91%、老年负担系数为10.23%;居民粗死亡率为55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9.39/10万;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7-2015年齐齐哈尔市居民各类疾病PYLL为2 163 230人年,PYLL率前两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结论 齐齐哈尔市居民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负担有上升趋势;居民标化死亡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影响齐齐哈尔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钞虹;朱可佳;程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为建立心理分析常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6年6月1日-12月31日,前往西安市新城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医疗保健服务的1 021名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测量. 结果 西安市社区居民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在1.24~1.67之间,未发现有明显峰值.除敌对(t=1.111,P=0.267)、恐怖(t=1.658,P=0.098)和精神病性因子意外(t=0.359,P=0.719),其余各因子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得分均高于男性得分;2016年与1986年男性各因子得分比较发现,躯体化(t=2.240,P=0.025)、人际关系(t=5.132,P=0.000)、抑郁(t=2.730,P=0.006)、焦虑(t=2.029,P=0.043)4个因子2016年得分低于1986年中国正常人常模.女性焦虑(t=2.722,P=0.007)和精神病性(t=3.302,P=0.001)2个因子2016年得分高于1986年中国正常人常模;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发现18~ <45岁间(青年组)得分高,尤其是在30~ <40岁组中,2016年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1986年中国正常人常模得分. 结论 与1986年中国正常人常模相比,2016年西安市居民总体心理健康保持稳定状态,具体表现为女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等方面有上升趋势.西安市居民在18~<45岁间(青年组)心理健康问题为严重,尤其是30~<40岁组中,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有上升趋势.
作者:谭姣;马永红;何宏灵;石明娟;雷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教室进行物质环境卫生状况监测,以期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给予合理化建议及改进措施. 方法 2016-2017年抽取西城区108所中小学校进行教室物质环境现场监测,监测项目包括人均面积、采光系数、侧后墙反射比、窗地面积比、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黑板面平均照度、黑板照度均匀度、黑板尺寸、黑板反射比、课桌分配符合率、课椅分配符合率、普通教室内噪声、二氧化碳浓度、温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参照国标GB/T 18205-2012的标准分析上述项目的合格率. 结果 各项目合格率为:人均面积86.57%、采光系数37.97%、侧后墙反射比19.43%、窗地面积比43.06%、课桌面平均照度85.65%、课桌面照度均匀度80.56%、黑板面平均照度44.44%、黑板照度均匀度23.63%、黑板尺寸26.85%、黑板反射比8.25%、课桌分配符合率68.52%、课椅分配符合率66.20%、普通教室内噪声88.43%、二氧化碳浓度87.04%、温度99.07%.其中人均面积合格率中学优于小学(81.54% vs.94.19%,x2=7.123,P=0.008),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90% vs.79.07%,x2=5.031,P=0.025)及黑板尺寸合格率(41.54% vs.4.65%,x2=35.856,P=0.000)小学均优于中学,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6-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教室物质环境卫生状况总体良好,个别指标有待提高,需完善监管体系,引起校方重视.
作者:牛姣涵;姚盛英;曹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湖南省某医院烧伤住院患儿病例特征,为有效防控儿童烧伤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14年12月湖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4岁及以下烧伤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儿童烧伤的有关特征. 结果 2002-2014年间共收治14岁及以下烧伤患儿1 003例,住院人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热液烧伤患儿占烧伤总数的50.3%;各烧伤类型的1~3岁患儿数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x2=59.52,P<0.001);热液烧伤以城市户口患者为主,其他烧伤类型以农村户口患者为主(x2=50.74,P<0.001);电/化学烧伤的住院天数长(H=10.52,P=0.033),热液烧伤住院费用多(H=19.18,P=0.001).城市户口(0R=0.218,95% CI:0.093 ~0.508)、春季(OR=0.235,95%CI:0.083~0.666)、夏季(OR=0.273,95%CI:0.103 ~0.719)和秋季(OR=0.203,95%CI:0.055~0.748)不易发生火焰烧伤,城市户口儿童不易发生电/化学烧伤(OR=0.188,95%CI:0.100~0.356),秋季(OR=4.396,95%CI:1.879~10.285)易发生电/化学烧伤. 结论 湖南省某医院2002-2014年烧伤住院患儿以热液烧伤患儿为主,户口所在地和季节是不同烧伤类型发生的影响因素,应根据各烧伤类型的住院病例特征,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粘惠瑜;胡明;邵凯;冉昱;刘四云;常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把国际劳工组织的国际化学品控制工具箱(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trol toolkit,ICCT),应用到没有类比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一个新建农药生产项目拟采取的危害控制方法是否合理,为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一个新建农药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按照ICCT方法进行危害程度分级,得到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与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护措施比较. 结果 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1-甲氧基-2-丙醇、2,6-甲基乙基苯胺、甲氧基丙酮、环己烷、二氯乙烷、乙酸、乙酸酐、甲苯、氯乙酰氯、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精异丙甲草胺等,其中乙酸、乙酸酐、氯乙酰氯、碳酸氢钠、精异丙甲草胺拟采取的控制措施不足,存在一定的风险,须进一步改进,其余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合理.通过两年的运行,目前未发生职业健康损害. 结论 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找不到合适类比的情况下,ICCT法是一种有效的替代评价方法.
作者:王小龙;丁燕;俞晓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宝山区2015-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9 475例,年均发病率为236.41/10万.不同月份发病数、不同年龄组发病数、不同地区发病率和不同月份聚集性疫情报告数均可聚成3类.5-7月为发病高峰(占44.16%),人群主要集中在1~4岁年龄组(占73.73%),发病率高的地区为顾村镇、杨行镇和罗店镇;聚集性疫情在5-6月报告多,2015-2016年期间本区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sckievirus A6,CoxA6). 结论 2015-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发病仍处于高强度流行状态,流行特征具有时间、地区、人群差异,优势病原为CoxA6,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作者:高雅;金凯;茅俭英;宗莲;向伦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永州市中心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医院2015-2016年医院感染病例,对其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医院感染病例共分离病原菌1 873株,分离培养阳性率居前六位的科室分别是神经内科(20.59%)、神经外科(20.41%)、胃肠外科(17.10%)、烧伤外科(15.11%)、肝胆外科(14.65%)和重症医学科(14.44%).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较高,为20% ~ 5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8.46%,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大于4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高于42%,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较低,低于30%.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 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较多,应了解科室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加强耐药菌监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刘海霞;李毓琴;黄晓芬;蒋晓军;李红阳;付金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湖南省郴州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谱和优势毒株基因特征,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13-2015年郴州市HFMD临床诊断病例肛拭子或粪便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sckievirus A16,CVA16)、CVA6、CVA10和其他肠道病毒(HEV).除上述型别外无法分型的其他HEV阳性标本再进行RT-PCR扩增,通过基因测序比对,鉴定病原体型别. 结果 郴州市2013-2015年共检测HFMD标本2 343份,肠道病毒阳性1 325份,阳性检出率为56.55%;HFMD病原谱包括16种肠道病毒,已知型别中前5位分别为CVA6(31.77%),CVA16(16.45%),HEV71 (13.74%),CVA10(11.47%),柯萨奇B组5型(CVB5) (0.30%),仍有25.13%的其他HEV未分型;聚集性病例以CVA16和其他HEV为主,重症及死亡病例以HEV71和其他HEV为主,不同年份(x2=64.90,P<0.001)、不同类型(x2=56.41,P<0.001).郴州市的CVA6分离株均分布于同一进化簇,与长沙市分离株亲缘关系近. 结论 2013-2015年,CVA6已成为郴州地区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型别,在手足口病监测中应加强非HEV71和非CVA16型肠道病毒检测.
作者:谢群;刘爱平;谭徽;陈柏塘;朱韩武;陈白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竹县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相关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流行趋势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2016年,对大竹县暗娼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进行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并对其艾滋病知晓率情况、相关行为特征及HIV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3-2016年共完成监测1 422人,监测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7.1%,2013-2016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2,P<0.01);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8.7%,近1个月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92.7%;近一年接受了任何一种预防干预服务的比例为94.6%;暗娼人群HIV阳性检出率为1.5%,其中高、中和低档次暗娼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7%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7,P<0.01). 结论 虽然四川省大竹县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较高,接受预防干预服务的比例较高,但是中低档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率仍然较高,需进一步加大干预措施针对性和覆盖面,控制艾滋病在大竹县的传播流行.
作者:钟晓东;赵旭梅;汤后林;张辰辰;刘秋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制定初产与经产新生儿宫内生长胸围曲线,研究宫内生长潜力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调查方法,2013年4月-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 852例(男9 396例,女7 456例)胎龄28~42周活产单胎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按初产儿和经产儿分类制定新生儿宫内生长胸围曲线.曲线拟合应用Lambda Mu Sigma(LMS)方法. 结果 经产儿胸围50th百分位曲线形态和增长趋势与初产儿胸围曲线完全一致,两者呈现均衡规律的增长趋势.经产儿每个胎龄的胸围50th曲线值都大于初产儿曲线:胎龄28~36周,经产儿比初产儿胸围增加0.1~0.2 cm.胎龄37~42周,经产儿比初产儿胸围均值增加0.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4.80,P<0.01~ <0.001).结论 经产新生儿胸围宫内生长水平高于初产新生儿.分娩产次是胎儿宫内生长潜力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雷敏;连朝辉;麦慧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掌握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3-10月,按照《全国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 487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检测. 结果 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70.34%),供水方式包括:常规处理(16.21%)、沉淀过滤(30.87%)、仅消毒(9.28%)和未处理(43.64%);枯水期和丰水期合计采集水样5 366份,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7.13%和46.97%,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5.02%和45.87%;不同水处理工艺的供水水质中,有消毒措施工艺的供水水质(52.53%)明显高于沉淀过滤(39.23%)和未处理(47.31%)的水质(P<0.05).正常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57.43%)明显高于偶尔使用(48.94%)和不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39.07%)(P<0.05);单项指标达标率低的为总大肠菌群(64.60%)和菌落总数(87.30%);达标率较低的指标还包括氟化物(92.12%)和六价铬(96.07%). 结论 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农村饮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毒理学指标氟化物和六价铬超标较为严重.
作者:孟昭伟;雷佩玉;郑晶利;常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广西镉污染区饮用水食用农产品和空气镉污染状况,对居民通过饮用水、食物和空气镉暴露水平进行评估. 方法 2014-2015年在广西污染区和对照区分别采集饮用水食物和空气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法(ICP-MS)检测重金属镉指标,应用点评估方法计算居民环境镉暴露量,评价暴露风险. 结果 污染区和对照区饮用水镉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00 25和0.000 05 mg/L,合格率均为100.0%,污染区饮用水镉含量高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区空气镉含量中位数为12.4 ng/m3,高于对照区的2.69 n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区食物中的大米、干豆类和蔬菜类镉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389、0.216、0.052 mg/kg,均高于对照区(分别为0.119、0.161、0.025 mg/kg).污染区和对照区调查对象每人每日从环境介质(饮水、食物和空气)摄人镉的暴露量分别为117.46、39.55μg,其中食物镉摄入分别为116.77和39.41 μg,占比99%以上;每月膳食镉摄入量分别为61.78、20.85 μg/(kg·BW),每月通过膳食摄入镉的量分别是PTMI的2.47、0.83倍. 结论 广西污染区食物镉暴露对人群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作者:梁林涵;钟格梅;黄林;许露曦;黄江平;蒋慧;陈康成;黎勇;黎林;韦日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进一步了解湖南省境内钉螺分布规律,为省内“精准血防”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全国钉螺普查的相关要求,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全国钉螺调查方案》为实施标准,在2016年春季查螺期间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环境进行钉螺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标准查螺数据库,统计分析现有钉螺面积、流行区类型、环境类型、植被等分布情况.结果 2016年全省完成钉螺普查392.07万框,调查面积32.49亿m2,查获活螺31.95万只,活螺密度0.081只/框.共查出钉螺环境1 707处,钉螺面积16.63亿m2,其中垸内钉螺912处,面积1 725.48万m2.全省41个疫区县有31个县发现现有钉螺孳生环境,分布在170个乡镇的743个行政村.全省现存钉螺疫区流行类型以湖沼型为主,占总有螺面积97.5%;环境类型以垸外滩地为主,占54.5%;植被环境以杂草为主,占70.5%.全面完成了湖南省41个疫区县级单位钉螺分布调查、螺情资料汇编、有螺环境地理信息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Google Earth平台)地图绘制. 结论 通过此次钉螺普查,全面掌握湖南省钉螺的分布状况,为全省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夏蒙;周杰;赵正元;胡本骄;汤凌;李广平;罗志红;任光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主要实验操作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日常检测工作对室内环境污染状况,提出关键风险因素. 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检测实验操作可能溅洒的病毒液,采用含指示病毒的模拟样本,测试生物安全柜分别在吹吸、振荡等试验操作时,对台面的污染情况.对肠道病毒实验室内高危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用PCR法检测结果评估污染现状. 结果 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吹吸和振荡操作,以操作点为中心,从距中心点各个方向不同距离的范围内采样,结果均未能检测到目标病毒.肠道病毒实验室物体表面PCR阳性率16.28%. 结论 实验室日常操作的安全风险总体可控,生物安全柜能有效控制实验操作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内环境污染可能多由手卫生措施不到位和日常消毒不彻底所造成,手卫生成为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风险因素,实验室应强化工作人员手卫生和日常消毒的管理和培训.
作者:雷亚克;戴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登革热是重要的蚊媒传播疾病,其传播和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量研究证实登革热传播风险与气温、降雨等气候因素以及人口密度、交通、土地使用方式和公共卫生状况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多数研究只涉及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的独立作用效应,针对多因素联合作用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多因素预测预警系统,以提高早期预警能力.
作者:郭泽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评价早产儿营养状态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8月31日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住院早产儿104例(男70例、女3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BP及PA.以Metcoff临床营养状态评分法(Clinic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CANS)作为早产儿营养状态的分组标准,分为营养不良组(n=46)及营养正常组(n=58).比较同胎龄早产儿RBP及PA,同时以受试者特征曲线判断RBP及PA指标对早产儿营养状态诊断性能. 结果 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间男女比例、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不良组的RBP及PA均低于营养正常组(t=2.43、2.459,P<0.05),不同胎龄组间RBP及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RBP及PA对早产儿营养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73.9%及69.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及0.711. 结论 血清RBP及PA对早产儿营养不良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对于评价早产儿营养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宽鹏;张林;胡彬;刘彪;莫丽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筛选2012年1月1日以后接受HAART的成年患者,利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分析患者的基线、治疗后6、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 843例研究对象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18.94±143.96)个/μl,接受HAART后6个月为(334.31±188.62)个/μl,12个月后为(382.79±204.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56.98,P=0.000).影响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开始治疗年龄、WHO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受性别、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开始治疗年龄、初始治疗方案等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女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二线药物的患者上升较快.受WHO临床分期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上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WHO临床分期越靠前,上升速度较快. 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早开展HAART,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郑武;笪琴;张薇;汤恒;彭国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查明2017年湖北省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致病因子、传播途径、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个案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对供水系统进行现场调查,采集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17年5月1-12日,共搜索到病例80例,91.3%(73/80)病例来自该校S学院,S学院罹患率为4.5%(73/1 612).5月1-8日,S学院学生和教职工中到过实验楼者、未到实验楼者发病率分别为5.4%(73/1 354)和0%(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70,P=0.000);曾在实验楼洗水果吃的发病风险是未暴露组的7.1倍(95% CI:2.74~18.42).10份病例标本、1份二次供水顶层水箱水样、3份实验室的末梢水样、2份实验室水龙头物表涂抹样本均检出诺如病毒GⅡ.17型核酸阳性. 结论 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因二次供水被诺如病毒GⅡ.17污染所导致,建议加强学校二次供水卫生学监管力度.
作者:吴杨;刘力;刘漫;官旭华;邢学森;李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的家庭参与式模式(family-integrated care,FICare)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应用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效果. 方法 对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NICU收治12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在该院待产分为研究组(母亲分娩前在产科待产的61例早产儿)和对照组(母亲系急诊人院分娩的65例早产儿).对照组在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FICare,研究组从孕妇人住产科病房就进行FICare宣教及培训,将干预关口前移,在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FICare.比较两组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达120ml/(kg·d)的时间、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院内感染、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情况.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纯母乳喂养率提高,研究组为85.2%,对照组为64.6%、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提高,研究组为(36.82±1.68),对照组为(36.22±1.39)、家长满意度提高,研究组为90.2%,对照组为76.9%、母乳喂养达120 ml/(kg·d)的时间缩短,研究组为(10.1±5.2)d,对照组为(12.9±6.8)d、住院时间缩短研究组为(15.3±5.2)d,对照组为(17.7±6.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实施系统化的FICare干预关口前移可改善早产儿母乳喂养、提高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汪倩;李素萍;杨春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2,PGE2)、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对浙江树兰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24)与死亡组(n=8).另选取同期来该院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PCT、PGE2、CRP水平,分析血清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CT[(11.8±1.4) μg/L vs.(0.33±0.05) μg/L]、PGE2[(672.8±181.2) μg/L vs.(182.2±80.8)μg/L]、CRP[(128.8±25.3)mg/L vs.(45.2± 10.0) m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血清PCT[(10.2±1.2)μg/L vs.(16.4±1.4) μg/L]、PGE2[(610.9±141.3) μg/L vs.(855.3±153.0)ug/L]、CRP[(123.3±19.8)mg/L vs.(145.4±23.8) m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中无论死亡组还是存活组血清PGE2水平与PCT、CRP存在正相关性(P<0.05). 结论 PGE2在血流感染致脓毒症体内高表达,且与PCT、CRP存在正相关性,为探讨临床血流感染致脓毒症的炎症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辛海亮;吴倩;张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