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彪;黄少玉;阮彩文;潘波;吴旭光;沈秀婷;邓卓晖;崔惠儿;游恒龙;姚良治
1 我国中部地区近40年疟疾流行状况我国中部地区的苏、鲁、豫、皖、鄂5省曾是我国主要的疟疾流行区.60和70年代,在北纬32°~36°,东经112°~122°之间,包括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和江苏省中北部以及湖北北部的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约3亿人口地区曾两次暴发大范围的疟疾流行并波及毗邻地区.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1970年5省疟疾发病2 198万人,占全国疟疾病例的91.2%.在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苏、鲁、豫、皖、鄂5省自1973年开始组织5省疟疾联防,经5省的共同努力,很快控制了暴发流行,使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高琪;尚乐园;顾政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在用阿苯达唑片剂作为对照的条件下,观察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阿苯达唑乳剂12.5 mg/kg*d、阿苯达唑片剂20 mg/kg*d,每3个月为一疗程,以停药时的疗效为近期疗效,停药后随访1~2年的结果为远期疗效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服用阿苯达唑乳剂的49例患者中近期治愈率为67.35%,远期治愈率74.19%;服用阿苯达唑片剂的32例患者中近期治愈率为31.25%,远期治愈率为36.0%. 结论阿苯达唑乳剂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包虫病患者的治疗和手术后防止复发.
作者:张贺玲;朱其银;荆强;樊奇;阿孜古丽·苏来曼;顾再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阐明Fcc1/HN株与云南株间的不同生物学特性. 方法用M26-32作探针,筛选恶性疟原虫cDNA基因表达文库,根据所获得的靶抗原决定簇表位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地高辛酶促生物标记Fcc1-HN株DNA的PCR扩增产物,分别与Fcc1/HN株DNA、云南株DNA和阳性克隆511的扩增产物杂交. 结果 PCR扩增后Fcc1/HN株DNA在约500 bp和450 bp处有2条特异性条带;云南株DNA在约500 bp处有1条较淡的条带和1 300 bp处一较亮的特异性条带;阳性克隆511仅在约500 bp处有1条特异性条带.标记探针能与克隆DNA、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和云南株的PCR扩增产物杂交. 结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云南株在基因组DNA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张小萍;高琪;顾亚萍;王伟明;王丽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肝泡球蚴病或泡型包虫病(AE)同时并发肺、脑转移,临床上罕见.1985~2000年本室共诊断103例肝AE[1],其中2例(1.9%)同时并发双侧肺和大脑转移,分别经外科活检或尸解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次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皮内实验(ID)、对流免疫电泳(CIEP)、间接血凝试验(IHA)和斑点免疫结合实验(DIBA)已广泛用于包虫病的诊断,各有其优缺点[1,2].为了研究上述免疫学实验方法在诊断原发和术后复发包虫病中的差异,作者对40例原发和38 例术后复发包虫病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
作者:姚繁荣;乔继英;杨君华;张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开辟新的抗阴道毛滴虫药物,本实验选择了3种具有杀虫、消炎作用的中药进行了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彦英;王秀菊;郭永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甘露醇注射液系过饱和溶液,为渗透性脱水剂,是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的首选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滴甘露醇产生静脉炎与性别有关,且男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书绵;高晶;王艳;栾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东经100°53′~102°15′,北纬34°03′~34°55′.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3 500 m以上,高4 539 m,低3 292 m.属于高原亚寒带湿润气候区.高气温24.6℃;低气温可达-30.2℃.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全县总面积7 000 km2.总人口2.8万,其中蒙古族占85.11%,牧业人口占85.4%[1].
作者:刘巴睿;马宵;何多龙;刘海青;乔久先;罗布;吴海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7年之前,河北省无恙虫病病例报告.1997年秋季,该省某县的一个山村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发热疾病流行,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证实为恙虫病流行,这是河北省首次发现恙虫病病例[1],次年进行了疫源地的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祖文刚;李春明;陈素良;郭逸秀;孔令义;师鉴;周立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寻找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马来丝虫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现场检测. 方法根据马来丝虫HhaⅠ重复序列,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1对和寡核苷酸探针1条,采用地高辛加尾标记试剂盒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进行非放射性标记,并对标记后的探针进行标记效率检测;将血液标本和蚊虫标本分别用蛋白酶K等处理液和Chelex-100处理后,结合PCR技术,对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并将此探针用于平远县马来丝虫病的监测. 结果经测定,标记后探针的有效浓度为1.5~2 fmol/μl;结合PCR技术,该探针可检出100 μl阳性血样中1条微丝蚴;50只蚊中含有1只只感染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班氏丝虫等其它寄生虫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自平远县的240份血液标本和1 008只中华按蚊标本均为阴性. 结论该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作为一种新的马来丝虫病监测方法在现场中使用.
作者:黄志彪;黄少玉;阮彩文;潘波;吴旭光;沈秀婷;邓卓晖;崔惠儿;游恒龙;姚良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快速、准确、敏感性高于Kato-Katz法的新型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以便在现场推广应用. 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159名居民的同一份粪便,用新型定量集卵直检法、Kato-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同时进行检测. 结果 3种方法血吸虫卵检出率依次为25.16%(40/159)、6.29%(10/159)和25.79%(41/159).经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定量集卵直检法与集卵孵化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0,P>0.05);而定量集卵直检法与Kato-Katz法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8.03,P<0.01).定量集卵直检法镜下检出的虫卵形态不变,卵内毛蚴结构清晰,很容易辨认. 结论定量集卵直检法不仅简便、快速、经济,而且诊断准确,敏感性高,明显优于Kato-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晓明;尹晓梅;周利;郭见多;李启扬;王勇;沈光金;吴维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防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1996~200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 结果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2)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4~10月份;(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8.49/10万下降至2001年的1.24/10万. 结论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詹劲基;钟逶迤;吴裕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三峡水库是举世睹目的伟大工程,她的建成将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水面扩大、流速减缓、形成无数的岛屿;原有无数的小溪流将成为死水区域,成为大面积的媒介孳生地,从而对相关疾病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于1999年开展了三峡库区疟疾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诗国;肖邦忠;李宗明;张依德;龚一顺;李向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冈比亚按蚊中肠抗原抗媒介免疫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抗媒介疫苗抗原. 方法解剖室内饲养的冈比亚按蚊雌蚊中肠,立即置于冷的pH 7.4 PBS溶液中,用SDS-PAGE方法获得分子质量为43 ku中肠蛋白抗原,皮下注射免疫大白兔3次,获得的免疫血浆膜饲冈比亚按蚊成蚊,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对冈比亚按蚊死亡率和生殖率的影响. 结果膜饲免疫血浆的冈比亚按蚊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死亡率增加56%;生殖率明显下降,实验组蚊虫平均产卵率为71.4个,对照组为88.1个,下降18.7%. 结论采用有效的方法分离蚊媒中肠的关键性抗原-中肠蛋白抗原可能成为抗蚊媒和其它抗媒介疫苗的靶抗原.
作者:公茂庆;黄勇;李士根;Brian D.Foy;John C.Beier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医学院校与普通高校学生中肠道线虫感染情况有无差异,我们于2001年7~10月选择济宁医学院和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刘玉磊;刘仑华;张其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伍用的体内、外抗疟作用 . 方法采用青蒿琥酯与诺氟沙星(A组)或甲硝唑(B组)联用3 d疗法治疗无并发症的恶性疟.体外测定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3种药物单一用药及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或甲硝唑联用的敏感性. 结果体内观察法共收治70例病人,其中A组55例,B组15例.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6.5±16.5) h(8 h~93 h)、(19.2±11.0) h(4 h~41 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37.4±15.3) h (13 h~93 h)和(42.8±14.7) h(25 h~72 h);28 d复燃率分别为47.4%和75.0%.体外微量法测得青蒿琥酯与诺氟沙星伍用的ID50分别为单用组的5.9%和0.3%;青蒿琥酯与甲硝唑伍用的ID50分别为单用组的38.8%和5.6%. 结论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伍用在体外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明显增效作用,但在临床治疗中未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春富;杨恒林;李丽;李兴亮;杨品芳;高白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水蛭是一种寄生虫,属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以吸食人畜血液为生.我院接诊了2例鼻腔水蛭病人,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洪斌;陈光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寻找一种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较好防治效果的措施. 方法干预实验的现场为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的两个行政村.各抽取500人以上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群,分别采取隔年群体化疗与每年群体化疗措施.以基线调查和效果考核资料进行两种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6.26%和72.79%,各组干预前后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干预后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隔年化疗)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7 042.56元,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06.28元,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5.52元;对照组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13 173.5元,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80.98元,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26.23元,是实验组的1.59倍. 结论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隔年群体化疗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效果好的措施.
作者:郭见多;刘兴柱;吴维铎;胡翰亭;张诚;杨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哀牢山脉的元江沿岸,北纬22°26′~24°44′,东经101°48′~104°17′.辖13个县、市,总人口390.8万人,有彝、苗、傣壮、瑶等15个少数民族.该地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恶性疟病例约占疟疾总病例数的20%.疟疾发病主要分布于元江沿岸的元阳、金平、河口、红河县.为了解该地近年疟防工作现状,以制定持续可行的抗疟措施,于2000年7月对该地区的6个县、4个乡、1个农场、一个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伟;郭红平;孙晓东;张再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方法用Sheather's蔗糖梯度离心法从微小隐孢子虫感染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纯化卵囊.用酚-氯仿法抽提卵囊总DNA.针对本虫18S rRNA基因片段设计1对引物,对模板DNA进行PCR扩增,同时以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和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以及人体血细胞等DNA样本为对照.用琼脂糖电泳和溴乙腚染色对PCR产物进行检测. 结果仅微小隐孢子虫DNA被扩增出一 500 bp的DNA片段.其它对照DNA样本均未出现扩增反应. 结论 PCR对隐孢子虫检测的特异性可高达100%,敏感性也很强,可检测到20 pg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DNA.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微小隐孢子虫的PCR方法有效.
作者:丁慧萍;卢思奇;李凤舞;戎煜;张西臣;王凤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