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伟;郭红平;孙晓东;张再兴
近年来在泰安地区有较多的恙虫病病例出现,同时也有儿童和孕妇患此病,由于氯霉素、四环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所以本次对6例患者用红霉素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疗法.
作者:万宝美;尹燕明;王海霞;周玉霞;张玉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我国中部地区近40年疟疾流行状况我国中部地区的苏、鲁、豫、皖、鄂5省曾是我国主要的疟疾流行区.60和70年代,在北纬32°~36°,东经112°~122°之间,包括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和江苏省中北部以及湖北北部的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约3亿人口地区曾两次暴发大范围的疟疾流行并波及毗邻地区.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1970年5省疟疾发病2 198万人,占全国疟疾病例的91.2%.在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苏、鲁、豫、皖、鄂5省自1973年开始组织5省疟疾联防,经5省的共同努力,很快控制了暴发流行,使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高琪;尚乐园;顾政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声像技术作为业务工作中的辅助手段,以集专业技术、医学知识、艺术美学为一体,具有形式新颖、直观生动、表达准确、传播速度快、宣传范围广的特点,在医学科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所声像工作紧紧围绕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临床医疗、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任务,针对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服务方式,为促进寄生虫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特有的作用.
作者:陈延平;阮淑珍;林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皮内实验(ID)、对流免疫电泳(CIEP)、间接血凝试验(IHA)和斑点免疫结合实验(DIBA)已广泛用于包虫病的诊断,各有其优缺点[1,2].为了研究上述免疫学实验方法在诊断原发和术后复发包虫病中的差异,作者对40例原发和38 例术后复发包虫病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
作者:姚繁荣;乔继英;杨君华;张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 特异性抑制剂(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分别特异性抑制TPK、PKC和PI-3K后,对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经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诱生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及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 方法分别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0、4、8和12周,用单克隆抗体分离脾CD4+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试验,用EL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IFN-γ、IL-4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 结果 Tyrphostin-25对IFN-γ和IL-4水平的抑制作用均非常显著(P<0.01),D-sphingosine主要影响IL-4的表达(P<0.01),而Wortmannin则主要影响IFN-γ的表达(P<0.01),对反映Th1/Th2免疫平衡的Th2分化指数分析表明,D-sphingosine可使Th2免疫应答优势减弱,而Wortmannin则可使Th2免疫应答优势增强.对脾CD4+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水平检测结果显示,NO水平动态与IFN-γ相一致,NO水平主要受TPK抑制剂Tyrphostin-25和PI-3K抑制剂Wortmaninn的影响,结合该两种信号分子抑制剂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作用结果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作用. 结论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可调节日本血吸虫特异性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Th1/Th2免疫偏移,为探索控制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潜在新途径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夏超明;骆伟;龚唯;周卫芳;李允鹤;查锡良;熊思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哀牢山脉的元江沿岸,北纬22°26′~24°44′,东经101°48′~104°17′.辖13个县、市,总人口390.8万人,有彝、苗、傣壮、瑶等15个少数民族.该地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恶性疟病例约占疟疾总病例数的20%.疟疾发病主要分布于元江沿岸的元阳、金平、河口、红河县.为了解该地近年疟防工作现状,以制定持续可行的抗疟措施,于2000年7月对该地区的6个县、4个乡、1个农场、一个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伟;郭红平;孙晓东;张再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三峡水库是举世睹目的伟大工程,她的建成将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水面扩大、流速减缓、形成无数的岛屿;原有无数的小溪流将成为死水区域,成为大面积的媒介孳生地,从而对相关疾病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于1999年开展了三峡库区疟疾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诗国;肖邦忠;李宗明;张依德;龚一顺;李向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寻找一种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较好防治效果的措施. 方法干预实验的现场为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的两个行政村.各抽取500人以上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群,分别采取隔年群体化疗与每年群体化疗措施.以基线调查和效果考核资料进行两种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6.26%和72.79%,各组干预前后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干预后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隔年化疗)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7 042.56元,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06.28元,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5.52元;对照组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13 173.5元,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80.98元,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26.23元,是实验组的1.59倍. 结论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隔年群体化疗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效果好的措施.
作者:郭见多;刘兴柱;吴维铎;胡翰亭;张诚;杨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方法用Sheather's蔗糖梯度离心法从微小隐孢子虫感染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纯化卵囊.用酚-氯仿法抽提卵囊总DNA.针对本虫18S rRNA基因片段设计1对引物,对模板DNA进行PCR扩增,同时以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和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以及人体血细胞等DNA样本为对照.用琼脂糖电泳和溴乙腚染色对PCR产物进行检测. 结果仅微小隐孢子虫DNA被扩增出一 500 bp的DNA片段.其它对照DNA样本均未出现扩增反应. 结论 PCR对隐孢子虫检测的特异性可高达100%,敏感性也很强,可检测到20 pg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DNA.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微小隐孢子虫的PCR方法有效.
作者:丁慧萍;卢思奇;李凤舞;戎煜;张西臣;王凤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伍用的体内、外抗疟作用 . 方法采用青蒿琥酯与诺氟沙星(A组)或甲硝唑(B组)联用3 d疗法治疗无并发症的恶性疟.体外测定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3种药物单一用药及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或甲硝唑联用的敏感性. 结果体内观察法共收治70例病人,其中A组55例,B组15例.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6.5±16.5) h(8 h~93 h)、(19.2±11.0) h(4 h~41 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37.4±15.3) h (13 h~93 h)和(42.8±14.7) h(25 h~72 h);28 d复燃率分别为47.4%和75.0%.体外微量法测得青蒿琥酯与诺氟沙星伍用的ID50分别为单用组的5.9%和0.3%;青蒿琥酯与甲硝唑伍用的ID50分别为单用组的38.8%和5.6%. 结论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伍用在体外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明显增效作用,但在临床治疗中未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春富;杨恒林;李丽;李兴亮;杨品芳;高白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掌握豫南桐柏县的疟疾真实发病情况,评估疟疾在该区域的流行现状. 方法采用捕获-再捕获统计学方法(CRM),估计该县的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 结果调查12个村,4 058户,访问居民19 407人,查出2000年疟疾309例(疫情报告140例),用CRM处理后,估计病例为396例,推算全县发病人数为9 586例,这一总体理论值是全县疫情报告2 704例的3.55倍. 结论桐柏县的疟疾实际发病率约为2.27%,且有发病率超过10%的暴发点,提示该县的疟疾流行形势严峻.在当前传染源漏报普遍存在的情况下,CRM不失为疫情漏报调查的一种好办法.在发病呈点状和带状分布的嗜人按蚊媒介地区,用CRM时,应根据发病率的高、低进行多级别的分层来抽取调查点,避免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
作者:苏云普;陈建设;王万松;常金海;张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自拟驱虫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经临床试用,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凤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冈比亚按蚊中肠抗原抗媒介免疫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抗媒介疫苗抗原. 方法解剖室内饲养的冈比亚按蚊雌蚊中肠,立即置于冷的pH 7.4 PBS溶液中,用SDS-PAGE方法获得分子质量为43 ku中肠蛋白抗原,皮下注射免疫大白兔3次,获得的免疫血浆膜饲冈比亚按蚊成蚊,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对冈比亚按蚊死亡率和生殖率的影响. 结果膜饲免疫血浆的冈比亚按蚊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死亡率增加56%;生殖率明显下降,实验组蚊虫平均产卵率为71.4个,对照组为88.1个,下降18.7%. 结论采用有效的方法分离蚊媒中肠的关键性抗原-中肠蛋白抗原可能成为抗蚊媒和其它抗媒介疫苗的靶抗原.
作者:公茂庆;黄勇;李士根;Brian D.Foy;John C.Beier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46岁,四川高县人.因突眼伴双小腿进行性肿胀14个月入院.14个月前患者出现心悸、怕热、多汗、易饥、消瘦.颜面、双手背、双下肢肿胀,并发现突眼、颈粗,9个月前到成都国济甲亢病医院检查,测FT3 6.49 pg/ml、FT4 27.98 pg/ml,TSH 1.45 uiu/ml,诊为甲亢.给予抗甲亢药物治疗20 d,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再次到该医院进行放射性I131治疗.此后症状逐渐好转,饥饿感改善,体重增加,其他症状多汗、心悸等缓解.
作者:严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甘露醇注射液系过饱和溶液,为渗透性脱水剂,是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的首选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滴甘露醇产生静脉炎与性别有关,且男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书绵;高晶;王艳;栾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寻找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马来丝虫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现场检测. 方法根据马来丝虫HhaⅠ重复序列,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1对和寡核苷酸探针1条,采用地高辛加尾标记试剂盒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进行非放射性标记,并对标记后的探针进行标记效率检测;将血液标本和蚊虫标本分别用蛋白酶K等处理液和Chelex-100处理后,结合PCR技术,对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并将此探针用于平远县马来丝虫病的监测. 结果经测定,标记后探针的有效浓度为1.5~2 fmol/μl;结合PCR技术,该探针可检出100 μl阳性血样中1条微丝蚴;50只蚊中含有1只只感染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班氏丝虫等其它寄生虫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自平远县的240份血液标本和1 008只中华按蚊标本均为阴性. 结论该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作为一种新的马来丝虫病监测方法在现场中使用.
作者:黄志彪;黄少玉;阮彩文;潘波;吴旭光;沈秀婷;邓卓晖;崔惠儿;游恒龙;姚良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水蛭可溶性抗原(LSA)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方法首先用Western blot对LSA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性进行分析,进而对LSA-ELISA用于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效果作出评价. 结果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的结果表明,LSA的主要蛋白组分区带为8条,其中分子质量为116~118、72、45和31 ku蛋白组分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用LSA-ELISA检测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85份,阳性检出率为90.59%(77/85)检测正常人血清87份和其它3种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6份,假阳性率分别为4.60%(4/87)和1.79%(1/56).与SEA-ELISA法比较,两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的抗LSA抗体;用L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而水蛭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血吸虫异源抗原.
作者:秦志强;曾庆仁;易新元;李中杰;曾宪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传统的灭螺药物五氯酚钠由于对人畜毒性大,对环境有滞效污染、生产成本过高等原因,已被禁用或限用,因而寻找新的灭螺替代药已是血防工作的当务之急.为了进一步筛选出更适用的灭螺新药,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血防科和六合县血防站在江滩现埸进行了杀虫单、硼矿石粉、灭螺灵3号灭螺效果试验,并以氯硝柳胺作对照,从效果、使用方法、药源、价格等方面综合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声洲;李承相;李法宝;张家琮;徐国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肺螨病是某些螨类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寄生于肺部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并在特定的人群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1],因该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加之痰检较为繁杂,技术要求高,故而诊断困难.为了寻找一种简便可靠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作者以粉尘螨成螨作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58例肺螨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永春;李士根;郭永和;秦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10年首次在南美洲发现恶性疟原虫对奎宁具有抗性,随后的30年间一批化学合成药物,如氯喹、乙胺嘧啶、氯胍先后被用于疟疾治疗.时至50年代初,安全性好,特异性强,廉价的氯喹成为全球控制疟疾的主要药物.
作者:董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