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驱虫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薛凤荣

关键词:驱虫, 利胆汤, 治疗, 胆道蛔虫症, 临床试用, 疗效满意
摘要:笔者自拟驱虫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经临床试用,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河北太行山区恙虫病疫源地调查

    1997年之前,河北省无恙虫病病例报告.1997年秋季,该省某县的一个山村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发热疾病流行,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证实为恙虫病流行,这是河北省首次发现恙虫病病例[1],次年进行了疫源地的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祖文刚;李春明;陈素良;郭逸秀;孔令义;师鉴;周立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泡球蚴病同时并发肺脑转移2例

    肝泡球蚴病或泡型包虫病(AE)同时并发肺、脑转移,临床上罕见.1985~2000年本室共诊断103例肝AE[1],其中2例(1.9%)同时并发双侧肺和大脑转移,分别经外科活检或尸解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次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甲亢粘液性水肿误诊丝虫病象皮腿1例

    患者,男,46岁,四川高县人.因突眼伴双小腿进行性肿胀14个月入院.14个月前患者出现心悸、怕热、多汗、易饥、消瘦.颜面、双手背、双下肢肿胀,并发现突眼、颈粗,9个月前到成都国济甲亢病医院检查,测FT3 6.49 pg/ml、FT4 27.98 pg/ml,TSH 1.45 uiu/ml,诊为甲亢.给予抗甲亢药物治疗20 d,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再次到该医院进行放射性I131治疗.此后症状逐渐好转,饥饿感改善,体重增加,其他症状多汗、心悸等缓解.

    作者:严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室内感染蚊虫体内登革病毒的研究

    目的探讨检测媒介蚊虫体内登革病毒的方法. 方法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两种有效媒介为研究对象,在人工经口感染大剂量登革2型病毒(DEN-2)的基础上,通过蚊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和蚊头部压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结果埃及伊蚊感染DEN-2病毒1 d后,接种C6/36细胞,盲传一代后第5 d出现空斑现象,确证细胞发病.白纹伊蚊经口感染登革病毒后,取吸血雌蚊每日进行头部压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从蚊虫感染后第1 d~第20 d内均能检测到病毒抗原. 结论用免疫荧光技术,可直接检测出感染蚊体内是否携带登革病毒,是较为简便、省时、敏感的方法.

    作者:赵玉强;李文;董言德;朱礼华;甄天民;谭文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莒南县疟疾发病季节性特征分析

    莒南县位于鲁东南边缘,现辖18个乡镇,935个行政村,98万人口,属温暖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主要蚊媒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原系以间日疟为主的高发病率疟疾流行区,通过近40年的系统防治,于1989年全县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为了探讨疟防后期监测管理方法及制定相应防制对策,现应用圆形分布法对全县1956~1989年疟疾发病的季节性特征及规律作一分析.

    作者:朱孔序;郭凤莲;赵翠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两种剂型阿苯达唑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在用阿苯达唑片剂作为对照的条件下,观察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阿苯达唑乳剂12.5 mg/kg*d、阿苯达唑片剂20 mg/kg*d,每3个月为一疗程,以停药时的疗效为近期疗效,停药后随访1~2年的结果为远期疗效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服用阿苯达唑乳剂的49例患者中近期治愈率为67.35%,远期治愈率74.19%;服用阿苯达唑片剂的32例患者中近期治愈率为31.25%,远期治愈率为36.0%. 结论阿苯达唑乳剂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包虫病患者的治疗和手术后防止复发.

    作者:张贺玲;朱其银;荆强;樊奇;阿孜古丽·苏来曼;顾再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山东省区域性疟疾联防的组织形式及基本经验

    山东省于1964年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冀鲁豫三省疟疾联防,1974年起又加入了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联防,我们从参与省际疟疾联防中,直接接受卫生部的领导和国内著名专家的指导,学习了兄弟省的先进经验,促进了我省疟疾防治工作的开展,也引发了我们组织省内重点疟区开展区域性联防的工作思路.20多年的防治实践证明,我省疟疾发病重点区域的疟疾联防工作不但为山东省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巩固和扩大全省基本消灭疟疾的成果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邓绪礼;张玉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肝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人体所有器官都可受累.为了解乙肝患者中弓形虫感染状况,作者于1999年9月~12月对326例乙肝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作者:苑文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国中部地区目前的疟疾形势

    1 我国中部地区近40年疟疾流行状况我国中部地区的苏、鲁、豫、皖、鄂5省曾是我国主要的疟疾流行区.60和70年代,在北纬32°~36°,东经112°~122°之间,包括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和江苏省中北部以及湖北北部的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约3亿人口地区曾两次暴发大范围的疟疾流行并波及毗邻地区.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1970年5省疟疾发病2 198万人,占全国疟疾病例的91.2%.在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苏、鲁、豫、皖、鄂5省自1973年开始组织5省疟疾联防,经5省的共同努力,很快控制了暴发流行,使发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高琪;尚乐园;顾政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绵阳市1950~1999年疟疾疫情及防制效果

    绵阳市1950~1999年共报告疟疾174 480例,死亡87例,年平均发病率85.7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并存的复媒介区所报告的疟疾病例占总数的61.0%,通过4个阶段的防治,发病率从1953年的1 091.42/10万,降至1999年的0.038/10万.从1992年起,各县、区发病率均在0.01以下.1996年止,已有6县经过省考核验收达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作者:刘汉军;周云;刘昌弟;刘琼珍;刘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型定量集卵直检技术现场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快速、准确、敏感性高于Kato-Katz法的新型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以便在现场推广应用. 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159名居民的同一份粪便,用新型定量集卵直检法、Kato-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同时进行检测. 结果 3种方法血吸虫卵检出率依次为25.16%(40/159)、6.29%(10/159)和25.79%(41/159).经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定量集卵直检法与集卵孵化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0,P>0.05);而定量集卵直检法与Kato-Katz法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8.03,P<0.01).定量集卵直检法镜下检出的虫卵形态不变,卵内毛蚴结构清晰,很容易辨认. 结论定量集卵直检法不仅简便、快速、经济,而且诊断准确,敏感性高,明显优于Kato-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晓明;尹晓梅;周利;郭见多;李启扬;王勇;沈光金;吴维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海南省疟疾发病及疫情漏报情况调查

    目的掌握疟疾实际发病人数,分析疫情漏报原因,提出相关措施,减少疟疾疫情漏报. 方法在海南省疟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4个市县12个乡镇36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由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调查访问,了解疟疾发病人数;对调查点的各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进行调查,通过对医生的访问并查阅血检记录、门诊登记、治疗处方、住院记录等,统计疟疾病例数. 结果共调查38 635人,疟疾发病1 733例,发病率为4.49%,同期该人群报告疟疾疫情93例,漏报1 640例,漏报率为94.63%.医疗机构漏报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私人诊所30.30%、乡镇卫生院22.01%、村卫生室14.63%、农场医院11.46%、患者自诊自治9.39%、县医院6.46%、农场连队卫生室5.73%、县防疫站为0.对125个各类医疗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血检或诊断为疟疾的共4 685例,但上报疫情仅为388例,漏报4 297例,漏报率为91.72%,同时漏报疟疾死亡1例. 结论海南省疟疾疫情漏报问题较为严重,漏报主要发生在基层乡村各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

    作者:王善青;陈文江;王光泽;李才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水蛭寄生鼻腔2例报道

    水蛭是一种寄生虫,属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以吸食人畜血液为生.我院接诊了2例鼻腔水蛭病人,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洪斌;陈光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水蛭可溶性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水蛭可溶性抗原(LSA)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方法首先用Western blot对LSA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性进行分析,进而对LSA-ELISA用于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效果作出评价. 结果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的结果表明,LSA的主要蛋白组分区带为8条,其中分子质量为116~118、72、45和31 ku蛋白组分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用LSA-ELISA检测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85份,阳性检出率为90.59%(77/85)检测正常人血清87份和其它3种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6份,假阳性率分别为4.60%(4/87)和1.79%(1/56).与SEA-ELISA法比较,两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的抗LSA抗体;用L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而水蛭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血吸虫异源抗原.

    作者:秦志强;曾庆仁;易新元;李中杰;曾宪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西宁市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

    肠道寄生虫病是危害少年儿童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调查西宁市该群体的感染情况,对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作者:刘培运;韩秀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黑龙江省试点区华支睾吸虫病基线调查

    按照韩国国际协力团(KOICA)与中国卫生部合作项目<中韩试点地区蠕虫病控制策略>的计划,黑龙江省被确定为食源性蠕虫(华支睾吸虫)控制的试点地区.根据项目书的要求,于2000年5月在试点地区开展了华支睾吸虫基线调查工作,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淑梅;葛涛;袁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群包虫病流行调查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东经100°53′~102°15′,北纬34°03′~34°55′.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3 500 m以上,高4 539 m,低3 292 m.属于高原亚寒带湿润气候区.高气温24.6℃;低气温可达-30.2℃.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全县总面积7 000 km2.总人口2.8万,其中蒙古族占85.11%,牧业人口占85.4%[1].

    作者:刘巴睿;马宵;何多龙;刘海青;乔久先;罗布;吴海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梁山县肠道线虫病防治结果分析

    梁山县位于鲁西南,曾是山东省肠道线虫病流行严重的县之一.经过20年的防治和各类驱虫药的广泛使用,人群肠道线虫病感染率显著下降.为巩固防治成果,并为肠线虫病的防治和消除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梁山县20多年的肠线虫病防治工作概况作一简要总结.

    作者:颜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红河州疟疾流行与防治现状调查

    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哀牢山脉的元江沿岸,北纬22°26′~24°44′,东经101°48′~104°17′.辖13个县、市,总人口390.8万人,有彝、苗、傣壮、瑶等15个少数民族.该地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恶性疟病例约占疟疾总病例数的20%.疟疾发病主要分布于元江沿岸的元阳、金平、河口、红河县.为了解该地近年疟防工作现状,以制定持续可行的抗疟措施,于2000年7月对该地区的6个县、4个乡、1个农场、一个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伟;郭红平;孙晓东;张再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伍用的体内、外抗恶性疟作用

    目的了解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伍用的体内、外抗疟作用 . 方法采用青蒿琥酯与诺氟沙星(A组)或甲硝唑(B组)联用3 d疗法治疗无并发症的恶性疟.体外测定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3种药物单一用药及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或甲硝唑联用的敏感性. 结果体内观察法共收治70例病人,其中A组55例,B组15例.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6.5±16.5) h(8 h~93 h)、(19.2±11.0) h(4 h~41 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37.4±15.3) h (13 h~93 h)和(42.8±14.7) h(25 h~72 h);28 d复燃率分别为47.4%和75.0%.体外微量法测得青蒿琥酯与诺氟沙星伍用的ID50分别为单用组的5.9%和0.3%;青蒿琥酯与甲硝唑伍用的ID50分别为单用组的38.8%和5.6%. 结论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伍用在体外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明显增效作用,但在临床治疗中未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春富;杨恒林;李丽;李兴亮;杨品芳;高白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