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强;李文;董言德;朱礼华;甄天民;谭文彬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快速、准确、敏感性高于Kato-Katz法的新型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以便在现场推广应用. 方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159名居民的同一份粪便,用新型定量集卵直检法、Kato-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同时进行检测. 结果 3种方法血吸虫卵检出率依次为25.16%(40/159)、6.29%(10/159)和25.79%(41/159).经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定量集卵直检法与集卵孵化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0,P>0.05);而定量集卵直检法与Kato-Katz法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χ2=28.03,P<0.01).定量集卵直检法镜下检出的虫卵形态不变,卵内毛蚴结构清晰,很容易辨认. 结论定量集卵直检法不仅简便、快速、经济,而且诊断准确,敏感性高,明显优于Kato-Katz法和集卵孵化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晓明;尹晓梅;周利;郭见多;李启扬;王勇;沈光金;吴维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哀牢山脉的元江沿岸,北纬22°26′~24°44′,东经101°48′~104°17′.辖13个县、市,总人口390.8万人,有彝、苗、傣壮、瑶等15个少数民族.该地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恶性疟病例约占疟疾总病例数的20%.疟疾发病主要分布于元江沿岸的元阳、金平、河口、红河县.为了解该地近年疟防工作现状,以制定持续可行的抗疟措施,于2000年7月对该地区的6个县、4个乡、1个农场、一个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伟;郭红平;孙晓东;张再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46岁,四川高县人.因突眼伴双小腿进行性肿胀14个月入院.14个月前患者出现心悸、怕热、多汗、易饥、消瘦.颜面、双手背、双下肢肿胀,并发现突眼、颈粗,9个月前到成都国济甲亢病医院检查,测FT3 6.49 pg/ml、FT4 27.98 pg/ml,TSH 1.45 uiu/ml,诊为甲亢.给予抗甲亢药物治疗20 d,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再次到该医院进行放射性I131治疗.此后症状逐渐好转,饥饿感改善,体重增加,其他症状多汗、心悸等缓解.
作者:严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属半岛内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1.3~13.3℃,相对湿度52%~70%,降雨量平均650~750 mm,是山东的中等经济地区.为控制和消灭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肠道线虫病,我市于1989年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法,对7 871人进行了调查,总阳性人数4 451人,感染率为56.55%.全市1995年开始逐步开展较大范围重点人群肠道线虫集体化疗,感染率明显下降.
作者:王法梓;周健;徐相凯;范玉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皮内实验(ID)、对流免疫电泳(CIEP)、间接血凝试验(IHA)和斑点免疫结合实验(DIBA)已广泛用于包虫病的诊断,各有其优缺点[1,2].为了研究上述免疫学实验方法在诊断原发和术后复发包虫病中的差异,作者对40例原发和38 例术后复发包虫病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
作者:姚繁荣;乔继英;杨君华;张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甘露醇注射液系过饱和溶液,为渗透性脱水剂,是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的首选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滴甘露醇产生静脉炎与性别有关,且男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书绵;高晶;王艳;栾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医学院校与普通高校学生中肠道线虫感染情况有无差异,我们于2001年7~10月选择济宁医学院和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了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刘玉磊;刘仑华;张其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掌握豫南桐柏县的疟疾真实发病情况,评估疟疾在该区域的流行现状. 方法采用捕获-再捕获统计学方法(CRM),估计该县的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 结果调查12个村,4 058户,访问居民19 407人,查出2000年疟疾309例(疫情报告140例),用CRM处理后,估计病例为396例,推算全县发病人数为9 586例,这一总体理论值是全县疫情报告2 704例的3.55倍. 结论桐柏县的疟疾实际发病率约为2.27%,且有发病率超过10%的暴发点,提示该县的疟疾流行形势严峻.在当前传染源漏报普遍存在的情况下,CRM不失为疫情漏报调查的一种好办法.在发病呈点状和带状分布的嗜人按蚊媒介地区,用CRM时,应根据发病率的高、低进行多级别的分层来抽取调查点,避免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
作者:苏云普;陈建设;王万松;常金海;张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自拟驱虫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经临床试用,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凤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声像技术作为业务工作中的辅助手段,以集专业技术、医学知识、艺术美学为一体,具有形式新颖、直观生动、表达准确、传播速度快、宣传范围广的特点,在医学科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所声像工作紧紧围绕寄生虫病防治、科研、临床医疗、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任务,针对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服务方式,为促进寄生虫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特有的作用.
作者:陈延平;阮淑珍;林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中国不同自然隔离群的湖北钉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并为其种及种下分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微卫星锚定PCR(SSR-PCR)技术对中国7省15地湖北钉螺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计算遗传距离(D),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各地域标本PCR扩增产物均呈多态性,其中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湖北钉螺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51±0.048(0.263~0.445);中国大陆湖北钉螺山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3;湖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217;山区型与湖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82~0.308;来自湖北省境内9个地域的湖北钉螺,其遗传距离为0.000~0.167. 结论根据所采集的湖北钉螺标本和SSR-PCR的实验结果,认为中国大陆湖北钉螺在基因分类水平上至少可分为不同层次的4类:①云南洱源、四川天全为一类;②安徽贵池、湖南岳阳、湖北荆门、江西新建为一类;③湖北武汉、湖北钟祥、湖北阳新、湖北松滋、湖北沙市、湖北石首、湖北应城为一类;④湖北赤壁单独为一类.其中①与②③④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②③④又可再分为②③与④两类,②③还可再分为单独的两类.此外,台湾钉螺为单独的一类.
作者:牛安欧;熊衍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在泰安地区有较多的恙虫病病例出现,同时也有儿童和孕妇患此病,由于氯霉素、四环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所以本次对6例患者用红霉素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疗法.
作者:万宝美;尹燕明;王海霞;周玉霞;张玉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寻找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马来丝虫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现场检测. 方法根据马来丝虫HhaⅠ重复序列,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1对和寡核苷酸探针1条,采用地高辛加尾标记试剂盒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进行非放射性标记,并对标记后的探针进行标记效率检测;将血液标本和蚊虫标本分别用蛋白酶K等处理液和Chelex-100处理后,结合PCR技术,对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并将此探针用于平远县马来丝虫病的监测. 结果经测定,标记后探针的有效浓度为1.5~2 fmol/μl;结合PCR技术,该探针可检出100 μl阳性血样中1条微丝蚴;50只蚊中含有1只只感染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班氏丝虫等其它寄生虫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自平远县的240份血液标本和1 008只中华按蚊标本均为阴性. 结论该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作为一种新的马来丝虫病监测方法在现场中使用.
作者:黄志彪;黄少玉;阮彩文;潘波;吴旭光;沈秀婷;邓卓晖;崔惠儿;游恒龙;姚良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测定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浸泡蚊帐后媒介按蚊对其敏感度现状. 方法在广西那坡县采用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测定媒介按蚊对除敌、奋斗呐、杀飞克及拜虫杀的敏感度,分别按20 mg ai/m2的剂量来浸泡蚊帐纱布,捕捉野外吸血按蚊并暴露于药帐3 min,观察24 h死亡率. 结果浸帐区及对照区的按蚊触药后24 h校正死亡率均>95%,并且浸帐区与对照区死亡率无差异. 结论广西那坡县应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浸泡蚊帐后按蚊对4种常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仍敏感; 选择性局部应用杀虫剂可以延缓媒介按蚊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作者:谭毅;邹为民;周建国;王红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 特异性抑制剂(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分别特异性抑制TPK、PKC和PI-3K后,对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经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诱生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及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 方法分别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0、4、8和12周,用单克隆抗体分离脾CD4+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试验,用EL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IFN-γ、IL-4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 结果 Tyrphostin-25对IFN-γ和IL-4水平的抑制作用均非常显著(P<0.01),D-sphingosine主要影响IL-4的表达(P<0.01),而Wortmannin则主要影响IFN-γ的表达(P<0.01),对反映Th1/Th2免疫平衡的Th2分化指数分析表明,D-sphingosine可使Th2免疫应答优势减弱,而Wortmannin则可使Th2免疫应答优势增强.对脾CD4+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水平检测结果显示,NO水平动态与IFN-γ相一致,NO水平主要受TPK抑制剂Tyrphostin-25和PI-3K抑制剂Wortmaninn的影响,结合该两种信号分子抑制剂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作用结果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作用. 结论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可调节日本血吸虫特异性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Th1/Th2免疫偏移,为探索控制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潜在新途径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夏超明;骆伟;龚唯;周卫芳;李允鹤;查锡良;熊思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掌握疟疾实际发病人数,分析疫情漏报原因,提出相关措施,减少疟疾疫情漏报. 方法在海南省疟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4个市县12个乡镇36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由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调查访问,了解疟疾发病人数;对调查点的各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进行调查,通过对医生的访问并查阅血检记录、门诊登记、治疗处方、住院记录等,统计疟疾病例数. 结果共调查38 635人,疟疾发病1 733例,发病率为4.49%,同期该人群报告疟疾疫情93例,漏报1 640例,漏报率为94.63%.医疗机构漏报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私人诊所30.30%、乡镇卫生院22.01%、村卫生室14.63%、农场医院11.46%、患者自诊自治9.39%、县医院6.46%、农场连队卫生室5.73%、县防疫站为0.对125个各类医疗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血检或诊断为疟疾的共4 685例,但上报疫情仅为388例,漏报4 297例,漏报率为91.72%,同时漏报疟疾死亡1例. 结论海南省疟疾疫情漏报问题较为严重,漏报主要发生在基层乡村各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
作者:王善青;陈文江;王光泽;李才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阐明Fcc1/HN株与云南株间的不同生物学特性. 方法用M26-32作探针,筛选恶性疟原虫cDNA基因表达文库,根据所获得的靶抗原决定簇表位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地高辛酶促生物标记Fcc1-HN株DNA的PCR扩增产物,分别与Fcc1/HN株DNA、云南株DNA和阳性克隆511的扩增产物杂交. 结果 PCR扩增后Fcc1/HN株DNA在约500 bp和450 bp处有2条特异性条带;云南株DNA在约500 bp处有1条较淡的条带和1 300 bp处一较亮的特异性条带;阳性克隆511仅在约500 bp处有1条特异性条带.标记探针能与克隆DNA、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和云南株的PCR扩增产物杂交. 结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云南株在基因组DNA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张小萍;高琪;顾亚萍;王伟明;王丽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寻找一种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较好防治效果的措施. 方法干预实验的现场为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的两个行政村.各抽取500人以上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群,分别采取隔年群体化疗与每年群体化疗措施.以基线调查和效果考核资料进行两种干预措施的防治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6.26%和72.79%,各组干预前后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干预后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隔年化疗)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7 042.56元,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06.28元,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5.52元;对照组两年总的费用消耗为13 173.5元,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180.98元,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26.23元,是实验组的1.59倍. 结论在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隔年群体化疗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效果好的措施.
作者:郭见多;刘兴柱;吴维铎;胡翰亭;张诚;杨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水蛭可溶性抗原(LSA)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方法首先用Western blot对LSA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性进行分析,进而对LSA-ELISA用于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效果作出评价. 结果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的结果表明,LSA的主要蛋白组分区带为8条,其中分子质量为116~118、72、45和31 ku蛋白组分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用LSA-ELISA检测慢性血吸虫患者血清85份,阳性检出率为90.59%(77/85)检测正常人血清87份和其它3种寄生虫病患者血清56份,假阳性率分别为4.60%(4/87)和1.79%(1/56).与SEA-ELISA法比较,两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较多的抗LSA抗体;用L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而水蛭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血吸虫异源抗原.
作者:秦志强;曾庆仁;易新元;李中杰;曾宪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绵阳市1950~1999年共报告疟疾174 480例,死亡87例,年平均发病率85.7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4/10万.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并存的复媒介区所报告的疟疾病例占总数的61.0%,通过4个阶段的防治,发病率从1953年的1 091.42/10万,降至1999年的0.038/10万.从1992年起,各县、区发病率均在0.01以下.1996年止,已有6县经过省考核验收达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作者:刘汉军;周云;刘昌弟;刘琼珍;刘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