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爱玲;郭红梅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组织中VEGF水平;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EGF水平. 结果 1) VEGF表达阳性率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逐渐增高,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92.86% (26/28),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81.82%(18/22);2)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癌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恶性乳腺癌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乳腺癌组与恶性乳腺癌组比较,其VEGF的浓度较恶性乳腺癌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VEGF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有关;VEGF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VEGF含量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畅;曹仁贤;陶松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知信行干预对20岁以下青少年人工流产女性生殖知识掌握程度及行为情况的影响. 方法 将2011年11月- 2012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人工流产的158例青少年女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知信行干预护理,通过医院专业人员自拟人工流产青少年性和相关生殖健康知识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生殖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行为情况,及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 结果 在调查的158例来诊流产的青年女性中,初次性行为人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增多,初次妊娠人数以16~岁年龄段多;知信行干预后,患者的避孕知识知晓率和采取避孕措施率分别为91.46%和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知识知晓率68.42%和采取避孕措施率85.37% (P<0.05);干预组知晓STD、HIV的占比分别为64.63%和71.95%,显著高于对照组15.79%和31.58% (P<0.05);入院时两组的心理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行知信行教育之后在术前1d、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心理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知信行干预有助于大大提高青少年人工流产女性生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行为情况,医务人员、学校、家庭等应对青少年常进行知信行教育,以减少对青少年女性的伤害.
作者:林淑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夹层杯离心集菌涂片法检测痰液抗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了解影响痰液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因素. 方法 收集735例确诊肺结核住院患者的痰标本,每例患者分别留取晨痰、夜间痰、即时痰各一份,每份标本同时采用夹层杯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平行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性质和不同时段痰标本的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 结果 夹层杯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2 205份痰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28.9%和32.1%,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44,P<0.001);以培养法为标准,夹层杯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9.39%、99.53%、98.90%和95.21%;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脓性痰和血痰高达53.3%和48.5%,黏液痰和唾液痰只有9.9%和3.7%,培养法亦以脓性痰阳性率高,达到54.8%,血痰次之,阳性率为51.3%,黏液痰阳性率为13.5%,唾液痰阳性率低,仅为8.8%;对于不同时段的痰标本,两种方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均以晨痰高. 结论 夹层离心集菌涂片法是一种简单、省时、阳性检出率高,更利于标准化的抗酸杆菌检验方法,且与改良罗氏培养法相比有较好的符合率,可能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检测方法;晨痰、脓性痰、血痰阳性检出率高,应强调收集晨痰、脓性痰、血痰送检.
作者:朱志斌;张吉波;雷鸣;孙庆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我国农村居民的过度医疗行为及因此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探讨减少过度医疗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方法 通过入户调查收集我国农村贫困和非贫困居民过度医疗行为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有3.5%的农村门诊患者发生过度服务利用,分别有2.1%和5.6%的农村住院患者因自主意愿和医方诱导发生过度服务利用,但贫困和非贫困居民的门诊和住院过度医疗行为及其产生的医疗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制约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医疗浪费,政府应采取合理措施优化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作者:李云飞;吕晖;罗五金;项莉;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运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研究选取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本院90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妈富隆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倍美力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从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停止时间、止血失败案例数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以及止血失败案例数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1.1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观察组患者应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更佳,具有快速止血,恢复月经规律效果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信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防控措施.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本院2005年1月1日- 2011年12月31日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网络直报后共报告传染病8 028例,以乙类传染病为主,前十位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HIV、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发病率与流行季节有关,易感人群以儿童、农民为主. 结论 重点保护少年儿童,注意农村的卫生宣教,使农民掌握防病知识,降低农村及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密切注意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做到防控关口前移,早期应用疫苗,使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程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空腹血糖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检查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统计分析HbA1c水平与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 ①208例患者中有眼部视网膜病变者(DR) 31例,无视网膜病变(NDR)者177例,DR组HbA1c值为(6.539±1.377)%,NDR组HbA1c值为(5.588±0.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bA1c水平的升高,DR检出率呈增高趋势.②208例患者中有微量蛋白尿(UMA)的患者27例,无微量蛋白尿(NUMA)患者181例,UMA组HbA1c值为(6.276±1.191)%,NUMA组HbA1c值为(5.696±0.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bA1c水平的升高,UM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 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桂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50例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转手术治疗率、病死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 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转手术治疗率、病死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明显,并通过抑制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及降低血液粘度来预防患者复发.
作者:谭曼红;李敏;姜春燕;邵颖;罗佳;王海燕;王惠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免疫规划工作现况,为进一步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法随机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8 - 2009年出生的1 200名儿童,查阅接种单位相关资料及儿童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情况. 结果 基础五种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及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为95.08%,增加甲肝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后,八种苗全程接种率为79.73%.预防接种人员年均收入2.3万元,防疫专干中,专职人员为58.72%,有执业(助理)资质的占56.88%,有预防接种资格证的占73.39%. 结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及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增的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及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收入偏低,需增加人员投入,加强管理.
作者:莫英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为掌握长江三峡库区蓄水运行后,自然生态发生变化,流行性出血热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 在库区设立监测点,对生态及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1 -2011年对库区调查发现,库区平均鼠密度为1.40%,鼠平均带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率为3.10%,人群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0.82%;监测点流行性出血热平均发病率0.09/10万,高于非监测区发病率(0.04/10万). 结论 库区生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落实了灭鼠等防制措施,流行性出血热仍处于非流行期,该病对库区人群健康未产生较大影响,但仍需继续对库区生态与流行性出血热进行监测,落实各项干预措施,确保库区人群健康.
作者:孟言浦;颜朝阳;冉贞卫;彭瑾;张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联素(ADP)、瘦素(LEP)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 方法 选取166例28~32周孕妇,其中84例GDM患者(GDM组)、82例糖耐量正常(NGT组),检测血清胰岛素、ADP和LEP水平,同时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OGTT)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和30 min净增胰岛素/30 min净增血糖比值(△I30/△G30)以评价胰岛素分泌功能. 结果 (1)GDM组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高于NGT组(P<0.01),HOMA- IR也明显高于NGT组(P<0.05);GDM组ISOGTT低于NGT组(P<0.01);GDM组HBCI低于NGT组(P<0.01),△I30/△G30也低于NGT组(P<0.05).(2) GDM组ADP水平低于NGT组(P<0.01),而LEP水平高于NGT组(P<0.01).(3)GDM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P、LEP是影响孕晚期GDM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孕晚期GDM患者ADP减少、LEP升高与IR密切相关.
作者:赖丽萍;陆泽元;李翠吟;叶艺艺;蒋凤秀;庄雄杰;凤香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主成分Logistic回归方法在筛选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09年4月- 2010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术者,按照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465例)和对照组(277例);首先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共线性诊断,然后应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并解释终的回归模型. 结果 共线性诊断提示各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与年龄、性别、载脂蛋白A、TG、HDL-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 结论 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在筛选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在对疾病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若多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能得出更好的回归模型.
作者:行岳真;祁瑞;李金梅;李贞子;王丽敏;孙宏;刘艳;马葆华;隋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近5年来邵阳市中心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0 215份不同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析MRSA检出率及药敏情况. 结果 在10 215份不同标本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菌株1 195株,占检出细菌的18.45%(1 195/6 476),其分离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MRSA对临床常用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80%以上,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 结论 MRSA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现多重耐药,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MRSA耐药的发生.
作者:李娜;唐艳;刘翠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19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 mg/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患者TC、LDL -C、sCD40L、血清hs- CRP、MMP-9水平. 结果 用药4周治疗后,40 mg治疗组血清TC、LDL-C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01);三组治疗2周后血清hs- CRP、sCD40L、MMP-9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4周后进一步降低,40 mg治疗组降低显著.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大剂量应用时作用更明显.
作者:宋志平;杜丹阳;黄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和HIV感染现状,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1年在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的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IV抗体. 结果 共调查了91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7.8%(90/91),近6个月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和同性肛交行为发生率为90.1%(82/91),和2名或以上同性发生过肛交行为占70.3%(64/91),双性性行为发生率为12.1% (11/91);近6个月内和同性发生肛交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MSM占42.7% (35/82);HIV抗体阳性率4.4%(4/91),5.5%(5/91)的MSM在过去一年被诊断患过性病. 结论 珠海市MSM尽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高,但艾滋病危险行为仍较为普遍,且HIV和性病感染率较高,疫情快速蔓延风险大.在开展防控工作时,应重点引导该人群学会自我保护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同时规范性病诊疗工作,鼓励MSM人群主动接受HIV抗体检测.
作者:朱克京;杜曼;张静涛;姚刚;刘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小鼠HMGB1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方法 PCR扩增小鼠HMGB1启动子DNA,构建小鼠HMGB1野生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 - HMGB1 -Y.重叠延伸PCR突变HSE核心序列,构建HMGB1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 - HMGB1 -T,序列比对. 结果 序列对比结果显示pGL3- HMGB1 -Y中HSE核心碱基- TTCGAGAA -已突变为- TACGAGCC-. 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HMGB1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为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HMGB1的转录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欧阳华伟;谭军;李高峰;罗成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64例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基础护肝治疗(肌苷、维生素C),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1.2g,1次/d).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2周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ALT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治疗组ALT水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ULN)3倍而停药的比例,亦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减少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王德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本院2011年1- 12月间初产妇共150例进行妊娠晚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研,以作为有效防治初产妇营养不良、提高母婴健康的有效依据. 方法 对照组70例初产妇仅定期进行检查;研究组80例初产妇均采用营养干预方法. 结果 研究组初产妇营养知识、营养行为调查平均分和及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营养态度平均分和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产妇妊娠晚期有较好的营养态度,但多数孕妇在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方面欠缺,影响母婴健康,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初产妇营养知识结构和行为.
作者:刘运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低血糖持续时间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 对新生儿科2010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86例由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低血糖持续时间“24~h”在阵发性发绀、嗜睡、惊厥、呼吸暂停症状的人数多于“0~h”和“12~h”,“24~h”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人数多于其余两组;“24~h”的EEG和MRI的脑损伤检出率均高于其余两组,尤其在“阳性中央尖波( EEG)”和“单纯型两侧顶枕叶皮层高信号(MRI)”上.(2)低血糖持续时间与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呈负相关(P<0.01);(3)ROC曲线提示低血糖持续时间取10.7 h作为截断点对于脑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6%和85.9%,曲线下面积是0.869(95%CI:0.723~0.937). 结论 除了低血糖的低值外,应提高低血糖持续时间对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于不同持续时间的侧重点不同,应及时的处理低血糖症状,防止新生儿的脑损伤.
作者:王建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中药防治流感的体外效果. 方法 采用鸡红细胞凝集实验以及MTT法观察三种常见的代表性预防流感的方药(“扶正”预防类-玉屏风制剂;祛邪预防类-银翘散制剂;外用芳香辟秽类制剂-冰香散)对流感病毒A/FM/1/47 (H1N1)鼠肺适应株的预防作用. 结果 冰香散在小无毒浓度15.6 μg/ml时对流感病毒A/FM/1/47(H1N1)鼠肺适应株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银翘散和玉屏风散仅在毒性浓度下对流感有预防作用,无毒浓度下均不能抑制病毒.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在0.25~2mg/ml浓度内均有较好的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冰香散提前加药,冰香散对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9 μg/ml,治疗指数(TI)为3.28;冰香散与病毒同时加药,冰香散挥发油对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的IG50为9.56μg/ml,TI为2.02.而先加流感病毒吸附后再加冰香散,则未能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治疗指数TI小于0.05. 结论 冰香散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有预防作用.玉屏风散制剂和银翘散制剂仅在毒性浓度下对流感有预防作用,无毒浓度下均不能抑制病毒.其防治流感病毒的作用可能通过体内免疫机制而实现.
作者:徐培平;赵昉;刘妮;丁伟;刘抗伦;刘金元;张奉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