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体外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研究

徐培平;赵昉;刘妮;丁伟;刘抗伦;刘金元;张奉学

关键词:中药, 预防流感, 甲型流感, 体外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防治流感的体外效果. 方法 采用鸡红细胞凝集实验以及MTT法观察三种常见的代表性预防流感的方药(“扶正”预防类-玉屏风制剂;祛邪预防类-银翘散制剂;外用芳香辟秽类制剂-冰香散)对流感病毒A/FM/1/47 (H1N1)鼠肺适应株的预防作用. 结果 冰香散在小无毒浓度15.6 μg/ml时对流感病毒A/FM/1/47(H1N1)鼠肺适应株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银翘散和玉屏风散仅在毒性浓度下对流感有预防作用,无毒浓度下均不能抑制病毒.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在0.25~2mg/ml浓度内均有较好的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冰香散提前加药,冰香散对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9 μg/ml,治疗指数(TI)为3.28;冰香散与病毒同时加药,冰香散挥发油对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的IG50为9.56μg/ml,TI为2.02.而先加流感病毒吸附后再加冰香散,则未能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治疗指数TI小于0.05. 结论 冰香散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有预防作用.玉屏风散制剂和银翘散制剂仅在毒性浓度下对流感有预防作用,无毒浓度下均不能抑制病毒.其防治流感病毒的作用可能通过体内免疫机制而实现.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低血糖持续时间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低血糖持续时间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 对新生儿科2010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86例由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低血糖持续时间“24~h”在阵发性发绀、嗜睡、惊厥、呼吸暂停症状的人数多于“0~h”和“12~h”,“24~h”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人数多于其余两组;“24~h”的EEG和MRI的脑损伤检出率均高于其余两组,尤其在“阳性中央尖波( EEG)”和“单纯型两侧顶枕叶皮层高信号(MRI)”上.(2)低血糖持续时间与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呈负相关(P<0.01);(3)ROC曲线提示低血糖持续时间取10.7 h作为截断点对于脑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6%和85.9%,曲线下面积是0.869(95%CI:0.723~0.937). 结论 除了低血糖的低值外,应提高低血糖持续时间对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于不同持续时间的侧重点不同,应及时的处理低血糖症状,防止新生儿的脑损伤.

    作者:王建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青年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LDL-C/HDL-C比值分析

    目的 探讨LDL - C/HDL-C比值在中青年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 sICA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方法 通过NIHSS评分对37例中青年sICAS新发患者分成两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住院中青年头晕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LDL- C/HDL-C比值差异.治疗6个月后再次分析病例组血管病变、LDL- C/HDL-C比值前后对比情况. 结果 中青年sICAS患者LDL- C/HDL -C比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后,研究组中64.71%的颅内血管狭窄好转,LDL- C/HDL-C比值变小,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LDL- C/HDL-C比值增大是中青年sICAS重要的危险因素;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能降低LDL - C/HDL -C比值,缓解中青年sICAS.

    作者:伍明;范学军;李梅笑;蒙巍;王扬;吴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某电源科技公司铅作业工人健康水平和职业健康教育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某电源科技公司铅作业工人健康水平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及相关行为,为预防铅中毒提供科学保护措施. 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某电源科技公司494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检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494名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认知态度及职业卫生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 494名铅作业工人各项体检指标中有一项以上异常者为328人,异常检出率为66.4%;各项体检指标全部正常者仅166人,正常率为33.6%.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为专业培训、职业卫生宣传手册和广播电视;73.3%的铅作业工人知道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等知识. 结论 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教育,提高铅作业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铅危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丽英;于碧鲲;陈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成人膳食中类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血脂关系

    目的 研究成人膳食中类胡萝卜素的摄入状况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130名35~60岁人群连续3d的膳食情况,根据膳食摄人情况计算5种类胡萝卜素(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番茄红素、叶黄素/玉米黄质)每此摄入量,将调查人群按类胡萝卜素摄入量四分位间距分组,观察类萝卜素的摄入量与血脂的关系. 结果 第1组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第4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与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结果提示成人膳食类胡萝卜素的摄入与甘油三酯水平具有相关性,摄入类胡萝卜素可能对血脂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艳晖;常东;潘洪志;陈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夹层杯集菌离心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及影响检出率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夹层杯离心集菌涂片法检测痰液抗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了解影响痰液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因素. 方法 收集735例确诊肺结核住院患者的痰标本,每例患者分别留取晨痰、夜间痰、即时痰各一份,每份标本同时采用夹层杯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平行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性质和不同时段痰标本的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 结果 夹层杯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2 205份痰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28.9%和32.1%,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44,P<0.001);以培养法为标准,夹层杯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9.39%、99.53%、98.90%和95.21%;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脓性痰和血痰高达53.3%和48.5%,黏液痰和唾液痰只有9.9%和3.7%,培养法亦以脓性痰阳性率高,达到54.8%,血痰次之,阳性率为51.3%,黏液痰阳性率为13.5%,唾液痰阳性率低,仅为8.8%;对于不同时段的痰标本,两种方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均以晨痰高. 结论 夹层离心集菌涂片法是一种简单、省时、阳性检出率高,更利于标准化的抗酸杆菌检验方法,且与改良罗氏培养法相比有较好的符合率,可能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检测方法;晨痰、脓性痰、血痰阳性检出率高,应强调收集晨痰、脓性痰、血痰送检.

    作者:朱志斌;张吉波;雷鸣;孙庆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八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4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心律失常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1%(20/124),以呼吸道感染常见,G+菌感染7例,占35.0%;G菌感染11例,占55.0%;经过药敏试验发现病原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医院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P<0.05). 结论 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并掌握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振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动态监测糖类抗原125、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联合动态分析糖类抗原125、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在鉴别先兆流产结局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单胎早孕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妊娠孕妇84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孕妇65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孕妇43例,动态监测三组糖类抗原125(CA125)、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分析各监测指标的意义.结果 正常妊娠组CA125、孕酮、β-HCG值与继续妊娠组及妊娠失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妊娠组CA125、孕酮、β - HCG值与妊娠失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指标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更具优越性,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 结论 联合监测糖类抗原125、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可找出早期先兆流产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对于早期正确评估先兆流产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作用

    目的 研究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7例早产低体重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2组,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在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早产儿的胃残留及呼吸暂停情况、喂养相关时间的比较. 结果 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早产儿在体重等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早产儿在胃残留及呼吸暂停情况、喂养相关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党爱玲;郭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体外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防治流感的体外效果. 方法 采用鸡红细胞凝集实验以及MTT法观察三种常见的代表性预防流感的方药(“扶正”预防类-玉屏风制剂;祛邪预防类-银翘散制剂;外用芳香辟秽类制剂-冰香散)对流感病毒A/FM/1/47 (H1N1)鼠肺适应株的预防作用. 结果 冰香散在小无毒浓度15.6 μg/ml时对流感病毒A/FM/1/47(H1N1)鼠肺适应株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银翘散和玉屏风散仅在毒性浓度下对流感有预防作用,无毒浓度下均不能抑制病毒.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在0.25~2mg/ml浓度内均有较好的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冰香散提前加药,冰香散对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9 μg/ml,治疗指数(TI)为3.28;冰香散与病毒同时加药,冰香散挥发油对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的IG50为9.56μg/ml,TI为2.02.而先加流感病毒吸附后再加冰香散,则未能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治疗指数TI小于0.05. 结论 冰香散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有预防作用.玉屏风散制剂和银翘散制剂仅在毒性浓度下对流感有预防作用,无毒浓度下均不能抑制病毒.其防治流感病毒的作用可能通过体内免疫机制而实现.

    作者:徐培平;赵昉;刘妮;丁伟;刘抗伦;刘金元;张奉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鼠HMGB1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

    目的 构建小鼠HMGB1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方法 PCR扩增小鼠HMGB1启动子DNA,构建小鼠HMGB1野生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 - HMGB1 -Y.重叠延伸PCR突变HSE核心序列,构建HMGB1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 - HMGB1 -T,序列比对. 结果 序列对比结果显示pGL3- HMGB1 -Y中HSE核心碱基- TTCGAGAA -已突变为- TACGAGCC-. 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HMGB1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为研究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HMGB1的转录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欧阳华伟;谭军;李高峰;罗成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武汉市部分医学生营养KAP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医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较高(71.3%),性别、生源、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均对营养知识有一定影响.两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 医学生有较好的营养态度,可以进行相关的高级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赵海月;朱蕾蕾;王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职业卫生工作新的挑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强劲增长,新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逐年增多,成分更加复杂,防治职业病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新医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修正案的颁布,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作了大的调整,这为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立足长远、重新布局,把握时机,积极作为,寻求突破,是作为省级职业病防治技术核心机构需要面对的课题,在此,笔者提出有关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以利职业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作者:余浩帆;邬力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不同住院时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1~5年和5年以上患者各50例.采用WHO推荐的龋病、牙周病调查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调查研究. 结果 两种住院时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口腔保健和口腔卫生习惯均较差.住院时间5年及5年以下患者患龋率、人均失牙、牙列完整率,均好于5年以上组. 结论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很差,龋病、牙周病和牙缺失情况较严重.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医疗机构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是必要的,也希望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作者:陈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4月入住本院治疗的8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后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差别. 结果 接受护理干预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自伤、窒息等事故的发生率较未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显著降低(P<0.01). 结论 护理于预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状况整体水平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多应用这些方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患者护理安全的管理.

    作者:冯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河北省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 方法 在河北省4个市采用横断面研究,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分6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20人份,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IgG抗体. 结果 河北省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40.63%.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河北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特别是个别地区应警惕乙脑流行.要进一步抓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作者:魏亚梅;韩旭;韩占英;张艳波;许永刚;齐顺祥;李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NA同源性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邵阳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DNA同源性与耐药性,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该院的流行状况. 方法 DNA同源性分析:收集该院2009年1-6月份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肠杆菌科间一致重复序列PCR方法;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细菌鉴定仪器法与KB法确定药敏结果.结果 DNA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测出4种电泳条带数目位置完全相同的克隆株,其中A型11株,B型11株,C型9株,D型9株.菌株分布在该院外科、内科、ICU、新生儿科四个病区,10个科室.普通病室与ICU病室均存在A、B、C、D4种型别克隆株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仅为5%,4种克隆株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5%,A、B、C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较敏感,但D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明显降低;4种克隆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75.0%,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耐药率.4种克隆株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7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达60%以上,较多克隆株的耐药率已达100%. 结论 A、B、C、D4种克隆株在该院未见明显集中流行趋势,呈散在分布特点.4种克隆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严辉;王磊;刘友生;覃艳玲;李媛媛;曲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网络直报后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防控措施.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本院2005年1月1日- 2011年12月31日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网络直报后共报告传染病8 028例,以乙类传染病为主,前十位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HIV、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发病率与流行季节有关,易感人群以儿童、农民为主. 结论 重点保护少年儿童,注意农村的卫生宣教,使农民掌握防病知识,降低农村及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密切注意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做到防控关口前移,早期应用疫苗,使相应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程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免疫规划工作现况,为进一步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法随机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8 - 2009年出生的1 200名儿童,查阅接种单位相关资料及儿童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情况. 结果 基础五种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及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为95.08%,增加甲肝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后,八种苗全程接种率为79.73%.预防接种人员年均收入2.3万元,防疫专干中,专职人员为58.72%,有执业(助理)资质的占56.88%,有预防接种资格证的占73.39%. 结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及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增的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及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收入偏低,需增加人员投入,加强管理.

    作者:莫英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知信行干预对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知识及行为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知信行干预对20岁以下青少年人工流产女性生殖知识掌握程度及行为情况的影响. 方法 将2011年11月- 2012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人工流产的158例青少年女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知信行干预护理,通过医院专业人员自拟人工流产青少年性和相关生殖健康知识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生殖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行为情况,及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 结果 在调查的158例来诊流产的青年女性中,初次性行为人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而增多,初次妊娠人数以16~岁年龄段多;知信行干预后,患者的避孕知识知晓率和采取避孕措施率分别为91.46%和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知识知晓率68.42%和采取避孕措施率85.37% (P<0.05);干预组知晓STD、HIV的占比分别为64.63%和71.95%,显著高于对照组15.79%和31.58% (P<0.05);入院时两组的心理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进行知信行教育之后在术前1d、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心理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知信行干预有助于大大提高青少年人工流产女性生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行为情况,医务人员、学校、家庭等应对青少年常进行知信行教育,以减少对青少年女性的伤害.

    作者:林淑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164例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基础护肝治疗(肌苷、维生素C),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1.2g,1次/d).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2周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ALT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治疗组ALT水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ULN)3倍而停药的比例,亦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减少他汀类药物致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王德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