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E抑制锰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王迪雅;蔡同建;赵芳;姚婷;陈景元;骆文静

关键词:锰, 氧化应激, 维生素E, 细胞毒性
摘要:目的 观察维生素E对锰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抑制效应,从而为锰神经毒性的防护提供可能的途径.方法 MTT、TUNEL、姬姆萨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MDA含量以及T-SOD、MnSOD活性的变化. 结果 锰可以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增高,显示为MDA含量的增高和T-SOD、MnSOD活性代偿性升高.维生素E可以抑制锰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表现为其可抑制锰诱导的细胞活力的下降以及凋亡率的升高. 结论 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可以抑制由锰诱导的PC12细胞的一系列细胞毒性,补充维生素可作为一种防护锰毒性的有效手段.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在基层实验室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LED)在基层实验室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情况. 方法 收集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项目结核病新诊断工具可行性子项目(即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应用评估项目)湖南省宁乡县项目点的相关数据,运用回顾性的研究对萋尔-尼尔逊(Z-N)和LED在痰涂片直接镜检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能力、报告结果的差异及两种方法受痰标本性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初诊病例通过不同的染色和镜检方法阅片,Z-N阳性检出率为21.38%(388/1815),LED阳性检出率为22.42% (407/1815),LED比Z-N提高1.05%(19/1815);随访患者Z-N、LED及LED比Z-N提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2% (48/1831)、3.66% (67/1831)和1.04%(19/1831);Z-N和LED在初诊病例和随访患者两部分人群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8.990、1214.956,P<0.001);两种方法在阳性结果分级报告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表现在涂片结果以实际观察到细菌条数进行描述的和阳性等级为4+以上的痰涂片上,但两种镜检方法所评定的阳性分级报告结果一致性尚可(McNemar-Bowker检验,x2=103.145,P<0.001,kappa=0.777);痰标本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Z-N和LED两种检查方法在初诊病例涂阳患者的发现,Pearsonx2=56.707、57.549,P<0.001,但在随访患者中表现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病例和随访患者留取痰标本的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59.614,P<0.001). 结论 Z-N和LED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较好,且LED在一定程度上优于Z-N,在基层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和治疗检测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斌;刘庆华;张才;郭彦昌;张兵;何靖;刘叶英;文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10-2011年深圳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对2010-2011年深圳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市2010-2011年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226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发病总人数为2026人,平均罹患率14.2%.疫情报告多的月份是12月为64起,其次是3月和4月,分别为56起和39起.226起疫情中有201起(88.9%)为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型别鉴定其中乙型171起(85.0%),甲流17起(8.5%),季节性甲型13起(6.5%). 结论 2010-2011年深圳市流感活动属于中等水平,分别在3-4月份和12月份出现流行高峰.

    作者:王昕;吕星;吴春利;房师松;张仁利;马汉武;程小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麻黄水提液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麻黄水提液在细胞水平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利巴韦林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观察麻黄水提液抗RSV作用. 结果 麻黄水提液有抗RSV作用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1),麻黄水提液除2.00 mg/ml剂量组外其它剂量组在8h内给药对RSV都有抑制作用(P<0.05),麻黄水提液对RSV穿入和吸附过程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 结论 麻黄水提液在体外实验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朱欣;李闻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罗湖区1990-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罗湖区1990-2011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湖区1990-2011年的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11年全区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408例,其中非户籍人口发病占90.62%;从2005年开始呈高发态势,于2007年达到历史高位,通过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等综合措施,2011年降到历史低位,为0.11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低年龄组儿童和青壮年中,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无免疫史占26.99%,免疫史不详占59.02%,以散发为主,爆发疫情罹患人数占总病例数的5.97%;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辖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国内已有的流行株,全部为H1基因型.结论 通过综合的防控策略,采取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相结合的措施,争取政府多部门的参与,在区域内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是可以预见的.为实现消除目标,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管理,通过调整免疫策略、加强院感控制、开展成人免疫和育龄期女性疫苗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有效处置疫点等措施,有效控制麻疹发病.

    作者:刘卫民;何梅英;马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男男性行为者生存质量及与人口学特征和社会活动网络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生存质量. 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在MSM活动场所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 BREF中文版进行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 结果 共合格调查400人,各领域得分:生理领域(15.03±1.48)、心理领域(13.16±1.35)、社会关系领域(15.22±1.78)、环境领域(13.26±1.30),总分(14.82±1.90).调查对象生理领域得分与年龄、文化、户籍、收入相关(t/F =3.075、3.283、2.115、4.087,P<0.05),年龄较小、高中及以上文化、月收入不高、外地户籍得分较高.心理领域得分与户籍、职业、收入、性取向相关(t/F=-4.846、6.506、3.692、2.202,P<0.01或P<0.05),外地户籍、其他职业、高收入、性取向为同伴及其他者心理领域得分较高.环境领域得分与职业相关(F=4.422,P=0.013),商业/工人/农民较低.认识当地MSM朋友数、介绍参加调查关系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相关(F=13.294、13.438、11.983、8.719,P<0.01),认识当MSM朋友数较多,介绍参加调查的关系为性伴及其他关系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较高;参加活动目的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相关(F=4.366、10.013、6.957,P<0.05或P<0.01),以了解知识/为HIV防治出力为参加调查目的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较高. 结论 MSM总体生存质量不高,受人口学特征及社会活动网络影响.

    作者:王毅;张光贵;李六林;樊静;赵西和;李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 将西安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孟鲁司特治疗.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CO2、PO2、FEV1及PEF,来评价疗效.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PCO2、PO2、FEV1及PEF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咳嗽症状恶化次数及咳嗽缓解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显著改善呼吸功能及PCO2、PO2、FEV1及PEF,提高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梅;党爱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健康人群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分析常用的两种国产重组乙肝疫苗在健康人群中接种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门诊接种乙肝疫苗的532例健康人群,按接种疫苗类别分为A组(酵母疫苗10 μg)与B组(CHO疫苗20μg),观察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于第2、3针接种前及3针全程接种后1月和1年时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BsAb滴度水平,并比较两组抗体的阳性率. 结果 两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接种后1月时,B组的HBsAb GMT峰值高于A组(P<0.05).全程接种后1年B组抗体阳性率和HBsAb滴度均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可按受的、等同少而轻的接种不良反应基础上,应用20 μg的CHO疫苗可使健康人群获得更大的保护效力.

    作者:钟群;谌稳国;罗述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11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时空扫描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市房山区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开展针对性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时空扫描分析呈现手足口病时空聚集区域. 结果 2011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2452例,发病率为259.47/10万,发生聚集性病例126起,位居北京市第一位.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高发时间为5月8日-8月4日,高峰为6月15-21日,发病可能聚集区域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城区中北部,与丰台区邻接,以7~15 km为半径的区域. 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不是随机分布的,存在明显时空聚集,为房山区今后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手足口病高发热点区域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李爱军;黄绍平;王立强;钱海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认识的现状和思考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教育的现状与教学结果. 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硕博士研究生预防医学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 结果 65.44%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与所学专业有关;仅有13.97%的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84.56%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方式满意.认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目前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的前三位分别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另有64.71%的学生认为应该进一步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度.结论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应继续探索持续改进.

    作者:王知非;吴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6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HD)的生存质量,并找出其影响因素. 方法 运用现况调查,对洞口县165例HD患者生存质量的8个维度进行描述,并和上海市HD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用t检验、秩和检验对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用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洞口县HD患者生存质量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7个维度显著低于上海市HD患者(P<0.01);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原发病因、透析期时间、有无并发症是洞口县HD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基层医院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年龄高、文化程度低、农民、经济收入少、有并发症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心理辅导、感情交流、疾病健康教育,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旷东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株洲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掌握株洲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学分布特征、流行规律、动态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株洲市2010年3-12月份441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粪便、肛拭子、咽拭子或疱疹液),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人肠道病毒核酸PE、EV71和CoxA16. 结果 手足口病主要高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EV71阳性率为29.25%(129/441),CoxA16阳性率为10.20% (45/441),PE阳性率为17.01%(75/441). 结论 株洲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EV71感染的比例占阳性病例数的67.19%,全市所有县(市)区均有检出.

    作者:杨健;杨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长沙市2002-2011年职业中毒发病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2002-2011年职业中毒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急慢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种类、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2002-2011年期间,长沙市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5起,受累病人39人,死亡8人,其中硫化氢居首位,死亡率高的是二氧化碳;缺乏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猛农、水合肼、二甲基甲酰胺、氟化氢、二氯乙烷是本市首次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急性中毒病例中申请诊断率为41.02%,疑似慢性中毒病例中申请诊断率为28.19%. 结论 城市污水处理是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重要区域,加大该行业的职业安全培训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极为重要.

    作者:张玉莲;陈法明;李继猛;彭言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长沙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目的 分析长沙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和变化特征,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长沙市10年间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以及评审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01-2010年长沙市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20.46/10万,呈下降趋势(P<0.01),农村下降趋势较城市明显.城市、农村孕产妇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52/10万与24.79/10万,城市显著低于农村(P<0.01).孕产妇死亡率随着住院分娩率的升高而下降.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第一位死因由产科出血变成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祖月娥;谢日学;李爱林;周红女;徐扬;林蓓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 方法 选择郴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经病原学检测,临床诊断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确诊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降钙素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检测,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0.5 μg/L为阳性,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 结果 新生儿感染组中PCT水平为(9.31±5.24)μg/L,CRP平均水平为(33.20±20.44)mg/L,白细胞计数(18.3±6.4)×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CT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CRP水平低于新生儿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低于新生儿感染组.且使用PCT、CRP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疾病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79.2%,ROC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83.1%;为所有检测方法组合中特异度、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 结论 本研究证明使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有效临床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池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对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 分别用第三代和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对血液中心送检的333份献血者血液标本(S/CO≥0.6)进行检测,对初筛结果阳性或可疑的标本用HIV抗体确证实验(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根据检测结果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初筛试剂进行比对,评价第四代初筛试剂的应用效果. 结果 利用第四代初筛试剂从333份血液标本中筛检出阳性82例,阳性率为24.6%(82/333),第三代初筛试剂阳性40例,阳性率为12.0%(40/333);利用免疫印迹法从82份第四代HIV试剂筛检阳性标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6例,HIV抗体不确定18例,从40份第三代HIV试剂筛检阳性标本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6例,HIV抗体不确定7例,第四代HIV试剂初筛的标本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多于第三代HIV初筛试剂. 结论 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在HIV早期或近期感染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窗口期”,增加HIV的检出率,建议血液中心继续利用第四代HIV初筛试剂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

    作者:姚栋;肖姗;张如胜;欧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盐酸阿比朵尔颗粒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阿比朵尔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 方法 治疗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应用盐酸阿比朵尔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手足口病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同时观察其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退热时间、口腔疱疹隐退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阿比朵尔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显,副反应少见.

    作者:刘静;罗如平;刘湘梅;罗俊明;甘路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西昌地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智力结构分析

    目的 探讨西昌地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为临床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在西昌地区进行ADHD流行病学调查所检出的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各随机抽取50例,采用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检测智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DHD组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低于对照组(P<0.01);ADHD组儿童VIQ明显低于PIQ(P<0.05). 结论 ADHD儿童存在智力发育落后及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言语能力落后于操作能力,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天菊;杨尧;王西蓉;王勤;陈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4例新生儿水痘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水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 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住院的新生儿水痘病例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4例均有明确的接触史,典型的皮疹,发热.11例治愈出院,3例因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死率为21.43%.14例患儿中,9例为先天性水痘,均合并有并发症(9/9),其中2例死亡;5例获得性水痘患者中仅3例合并并发症(3/5),死亡1例.12例并发症的情况为:4例并发皮肤感染,7例并发水痘肺炎,1例并发水痘脑炎,2例需要呼吸机呼吸支持. 结论 新生儿水痘的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合并并发症者,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大,先天性水痘较获得性水痘患者更易发生并发症,病死率高.新生儿水痘重在预防,避免并发症,提高治愈好转率.

    作者:刘新晖;高喜容;罗如平;杨慧;张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社区产后访视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分析

    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现在高危孕产妇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部分人群所生新生儿发生疾病的风险也相对增加.产后访视时,医生入户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和有针对性的指导,目的是指导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进行科学的护理.本文对北京市崇文门地区2006-2011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影响新生儿健康的社区产后访视因素,以进一步规范家庭访视的重点,及早发现异常问题,降低新生儿发病率.

    作者:赵劲红;李景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合并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146例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合并感染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状况及多重感染对HIV/AIDS的影响,为HIV/AIDS的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IV/AIDS血液中HBV、HCV、TP的相应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IV感染者全血中的CD4/CD8细胞,检测结果分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46例HIV/AIDS合并HCV感染98例,感染率(67.12%);合并梅毒感染47例,感染率(32.19%);合并HBV感染33例,感染率(22.60%).122例多重合并感染者发病74例,发病率60.66%;单纯HIV感染者24例,发病5例,发病率20.83%. 结论 HCV是HIV/AIDS常见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其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护肝保肝的工作,综合治疗.

    作者:王中秋;杨敏;陈子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