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保乳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李梅;陈伟光

关键词:乳腺癌, 保乳手术, 整形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26例,术后从双乳头水平差距、乳头外形、胸骨中线与两侧乳头水平距离的差值以及疤痕对乳房外形影响4个方面,对保留乳房的外形美观效果进行评估.4项指标量化评估标准为得分≥14分为优,8-13分为良,<7分为差.结果 术后评估乳房外形优良者22例,占84.62%,乳房外形较差者5例,占19.23%.其中乳头不自然挺立2例,占7.69%,切口疤痕致乳房畸形1例,占3.85%,与对侧乳头水平高度差距明显1例,占3.85%,乳头歪斜1例,占3.85%,为影响乳腺癌乳头外形手术的术后常见问题.结论 术前手术切口的设计,术后切口包扎注意避免压迫乳头、切除乳腺组织的量、术中皮瓣的厚薄、保留乳腺组织的切除、缝合技巧均是保持术后乳房良好外形的重要因素.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比较研究

    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是近几年新出现的诊断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针对两者的特点,从适应症、禁忌症、临床应用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作者:戴斌;宾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长沙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分析

    目的 掌握长沙市中小学学生健康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06-2010年长沙市中小学生(7-18岁)健康状况监测资料,对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等常见病,身高、体重身体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5年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疾病依次排序为:视力不良(年均检出率35.5%),龋齿(年均检出率12.05%)、肥胖(年均检出率9.06%)、营养不良(年均检出率7.34%)、沙眼(年均检出率2.07%),中小学学生身高发育状况良好和正常(中上等占91.61%),体重上等者达19.5%.近5年长沙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龋齿、肥胖、视力不良、沙眼检出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和学生健康知识增加;监测数据还表明营养不良、视力低下、沙眼检出率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P≤0.01),身高及体重上等检出率小学高于中学,并且城市高于农村;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恒牙龋齿的检出率均城市高于农村(P≤0.01),沙眼检出率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长沙市中小学生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应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均衡营养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对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缩小城乡差别.

    作者:王晓玲;王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80例妇产科急症的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妇产科急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急症患者180例,对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黄体破裂11例,确诊10例,误诊1例;异位妊娠93例,确诊89例,误诊3例,漏诊1例;盆腔炎性包块26例.确诊24例,漏诊2例;葡萄胎12例,均确诊;过期流产20例,均确诊;胎盘滞留6例,均确诊.结论 在妇产科急症中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患者无痛苦,操作简单,可随诊,收费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辉;樊绮云;黄适贻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8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感染科室及耐药情况.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标本和支气管吸出物多,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感染科室以ICU(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多,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敏感性高,敏感率为95%,其次为亚胺培南.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所以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马滴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长沙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长沙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做好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县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农村居民和学校饮用水,水质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农村居民饮用水较学校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差;北部乡镇居民饮用水较南部水质卫生状况差且锰超标程度高于全县整体水平.结论 全县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差,与当地特有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程度和养殖业、工业及生活污染密切相关,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亟待改进,政府应加强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和饮水卫生管理.

    作者:欧贵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手术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梅县人民医院手术室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麻醉手术患者2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7例,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06例,常规静脉输液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静脉方式的输液疗效,并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地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107例,一次性操作成功103例,操作失误4例,操作成功率为96.26%,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率为1.87%,无输液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选择使用常规静脉输液106例,一次性操作成功99例,操作失误7例,操作成功率为93.40%,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为8.49%,输液反应发生1例,经及时处理很快好转;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可以减少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中麻醉和更换体位,有效地保护了血管,同时减少患者术后输液穿刺次数,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预防分析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预防措施.方法 10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钙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片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股骨颈,L2-4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都有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患者股骨颈,L2-4骨密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40.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够有效提高股骨颈,L2-4骨密度,缓解疼痛症状,但是在治疗中注重预防措施.

    作者:王顺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感染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细菌感染的特点.方法 制作兔背部创伤动物实验模型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致伤后放海水浸泡20 min,对照组致伤后不浸泡.用手工法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学鉴定,用微生物动态快速测定系统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全血白细胞数用显微镜计数法.结果 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伤口如果不经过消毒处理,12h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创伤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中可检出大肠埃希菌和创伤弧菌;内毒素含量和白细胞数显著升高.结论 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可导致多种细菌感染,感染时间提前且程度加重.

    作者:韩善桥;虞积耀;姜涛;王大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06-2010年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6-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 按照WHO规定的方法,对湖南省2006-2010年所有AFP病例粪便标本均采用L20B和RD两种细胞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 湖南省2006-2010年AFP病例病原学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在1 291例(2 566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PV)8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333株,分离率分别为3.43%,12.98%;52例PV阳性标本行型内鉴别,共检出45株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其余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PV与NPEV全年均可检出,PV分离率5,6,7月较高;全省14个地市除湘潭和张家界外,其它地市均检出脊灰病毒(PV)阳性病例;各年龄组之间PV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免疫史之间PV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结论 湖南省2006-201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作者:张帆;周帅锋;黄威;巫森;刘运芝;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血液学指标的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指标特征,旨在通过血液学检测辅助诊断骨髓转移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血象、骨髓象、血生化等临床血液学指标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51例患者出现血象异常,40例患者出现贫血.结论 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上多出现骨痛、贫血、发热等现象,临床上有此现象的患者,及时进行血象和骨髓象检测,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

    作者:邓金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角鲨烯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角鲨烯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采用常压耐缺氧法、亚硝酸钠中毒致死法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法分别记录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及急性脑缺血后喘气时间.结果 在连续给予角鲨烯30 d后,中、高剂量组小鼠在注射亚硝酸钠后,能延长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条件下,中、高剂量组小鼠能延长喘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表明角鲨烯对急性脑缺血性和亚硝酸钠中毒缺氧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角鲨烯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作用.

    作者:黄宗锈;陈冠敏;林春芳;吴丽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振荡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率振荡(HR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ACS组60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系统获得其室性早搏,分别计算3组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 ACS组TO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TS则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异常的HRT现象,猝死风险较高.

    作者:董能斌;胡凯;王仲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2例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2 L/min).对照组单纯采用低流量吸氧(2 Umin)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同期采用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6MWD/m)及生活质量评分(SGRQ).结果 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及FEV,/FVC%)、同期采用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抗胆碱药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困难及肺功能,优于单纯低流量吸氧治疗.

    作者:杨永红;夏春生;周倩;罗靖;石维伶;武彦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0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300例肺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组)150例和B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150例,后将两组患者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勇;吴恳;王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2例儿童I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部位神经纤维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1-2010年收治入院的22例I型神经纤维瘤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结果 在22例患儿中,21例表现为皮肤、腹腔、胸腔、颅脑及椎管内大小、数目不一的肿块;10例表现有范围及数量不同的色素斑.所有患儿中,有8例出生时既发现皮肤色素斑和单个、多个结节和/或肿块;12例为幼年出现皮肤色素斑或肿块.5例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2例可询阳性家族史.所有患儿中,17例均通过手术切除或部分切除肿块,组织病理学符合诊断;术后1年进行随访,有3例患儿复发.结论 I型神经纤维瘤病多于出生或幼年时发病,首发表现为皮肤色素斑和/或结节、肿块;同时某些肿块部位较隐蔽,皮肤色素斑缺如或不典型,在临床诊治中易被延误.因此应引起皮肤科医生的重视.

    作者:常静;汤建萍;梁晓停;韦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346例CI,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并发症种类、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措施.结果 除6例需行二次穿刺外,其余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并发症主要为气胸(45例)及肺出血(31例),气胸主要与病灶部位及穿刺针行径有关,肺出血主要与病灶部位及大小相关.少量气胸或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大量气胸或出血较多时需及时行胸膜腔穿刺术,必要时留置胸膜腔闭式引流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协助明确诊断及指导进一步治疗的价值.

    作者:吴锡平;温志波;刘民强;于化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依据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影响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8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并在干预前后分别完成鼻咽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调查问卷.结果 (1)干预组副作用主要为I级,占73.85%.而对照组则以Ⅱ级为主,占46.4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8,P<0.05).(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副反应程度并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萼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分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的5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梅毒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早产率、引产率、宫内发育迟缓率、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先天性梅毒具有良好疗效.结论 对早产儿出现各种不明原因皮疹、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脾肿大,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单纯TPPA结果阳性不能确诊为先天性梅毒.

    作者:温伟珍;林日亮;李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BV-DNA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筛查的600例HBbAg阳性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按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HBsAg和HBe戈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HBV-DNA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模式的阳性率,亦高于HBsAg阳性的其它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者HBV-DNA检出阳性率高(100%),检测乙肝患者HBV-M的同时检测HBV-DNA,对于早期诊断、判断患者传染性程度、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智钢;刘运芝;黄一伟;刘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