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保乳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李梅;陈伟光

关键词:乳腺癌, 保乳手术, 整形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26例,术后从双乳头水平差距、乳头外形、胸骨中线与两侧乳头水平距离的差值以及疤痕对乳房外形影响4个方面,对保留乳房的外形美观效果进行评估.4项指标量化评估标准为得分≥14分为优,8-13分为良,<7分为差.结果 术后评估乳房外形优良者22例,占84.62%,乳房外形较差者5例,占19.23%.其中乳头不自然挺立2例,占7.69%,切口疤痕致乳房畸形1例,占3.85%,与对侧乳头水平高度差距明显1例,占3.85%,乳头歪斜1例,占3.85%,为影响乳腺癌乳头外形手术的术后常见问题.结论 术前手术切口的设计,术后切口包扎注意避免压迫乳头、切除乳腺组织的量、术中皮瓣的厚薄、保留乳腺组织的切除、缝合技巧均是保持术后乳房良好外形的重要因素.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保乳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手术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手术保持乳头外形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26例,术后从双乳头水平差距、乳头外形、胸骨中线与两侧乳头水平距离的差值以及疤痕对乳房外形影响4个方面,对保留乳房的外形美观效果进行评估.4项指标量化评估标准为得分≥14分为优,8-13分为良,<7分为差.结果 术后评估乳房外形优良者22例,占84.62%,乳房外形较差者5例,占19.23%.其中乳头不自然挺立2例,占7.69%,切口疤痕致乳房畸形1例,占3.85%,与对侧乳头水平高度差距明显1例,占3.85%,乳头歪斜1例,占3.85%,为影响乳腺癌乳头外形手术的术后常见问题.结论 术前手术切口的设计,术后切口包扎注意避免压迫乳头、切除乳腺组织的量、术中皮瓣的厚薄、保留乳腺组织的切除、缝合技巧均是保持术后乳房良好外形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梅;陈伟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45例和手术夹闭33例的疗效.结果 介入栓塞45例46枚动脉瘤中44枚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2枚行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者36例,轻残6例,重残0例,死亡3例;手术33例42枚动脉瘤40枚行单个动脉瘤夹夹闭,2枚行两个动脉瘤夹夹闭,术后恢复良好者12例,轻残15例,重残1例,死亡5例.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介入栓塞较手术治疗创伤小,见效快,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低,但费用相对昂贵.

    作者:裴红霞;林金生;肖军;李志纲;朱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比较研究

    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是近几年新出现的诊断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针对两者的特点,从适应症、禁忌症、临床应用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作者:戴斌;宾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346例CI,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并发症种类、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措施.结果 除6例需行二次穿刺外,其余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并发症主要为气胸(45例)及肺出血(31例),气胸主要与病灶部位及穿刺针行径有关,肺出血主要与病灶部位及大小相关.少量气胸或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大量气胸或出血较多时需及时行胸膜腔穿刺术,必要时留置胸膜腔闭式引流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协助明确诊断及指导进一步治疗的价值.

    作者:吴锡平;温志波;刘民强;于化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鼠生精相关基因TSARG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 构建大鼠生精相关基因pGEX-KG/TSARG1重组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应用RT-PCR技术从大鼠睾丸组织mRNA中扩增TSARG1的开放阅读框(ORF),T-A克隆后将TSARGI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丙EX-KG中,经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GST/TSARG1融合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pGEX一KG/TSARG1重组质粒;转化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经IPTG 37℃诱导高效表达GST/TSARG1融合蛋白.结论 pGEX一KG/TSARG1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TSARG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懿;刘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影响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8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并在干预前后分别完成鼻咽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调查问卷.结果 (1)干预组副作用主要为I级,占73.85%.而对照组则以Ⅱ级为主,占46.4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8,P<0.05).(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与各维度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副反应程度并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萼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4.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王伟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预防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月湖北省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98例患者,统计术后局部复发比例,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98例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1.2% (11/98),其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全系膜切除、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恶性程度及Duck's分期相关(P<0.05).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了解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注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谈凯;张克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顺铂、恩度序贯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顺铂(DDP)、恩度序贯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50例恶性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治疗组采用顺铂、恩度序贯灌注治疗.每4周1次,1次为1周期,治疗2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胸腹腔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d和第7d采用ELISA法测定胸腹水和血清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3d,两组胸腹水和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胸腹水和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后3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了1~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组近期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4.0%,高于对照组(4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结论 顺铂、恩度序贯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近期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轻,并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作者:郑立平;夏立平;许铁峰;陈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疗效

    目的 探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3-16周,根据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评价:优17例,良3例.其优良率为100%.而且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无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尤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安徽某高校2007-2009年入学新生血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血压状况,为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2007-2009年大学新生进行血压监测,以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对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性别间的血压,并制定不同性别及大学新生的百分位参考值.结果 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女生(P<0.05),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17.44±12.76)和(73.32±8.50) mmHg,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06.51±11.56)和(68.35±8.05) mmHg.不同性别的百分位参考值:男女收缩压和舒张压的P3和P97分别为95,142mn曦和60,90 mmHg.男女生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9%和0.4%,男女生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7%和0.5%,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4.1%和0.7%,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男女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较低,但本研究发现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百分位参考值均低于男生,有必要开展全国范围内大样本的大学生血压状况调查.

    作者:贺连平;姚应水;汪全海;臧洪艳;聂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277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应用药敏试验对2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进行检测,然后对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77株SAU主要来自痰液(占35.74%)和脓液(占35.37%).临床分布主要在ICU病房和骨科(分别占24.19%).277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1株,检出率为72.56%,其余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MRSA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6种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的耐药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十种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比MSSA明显增高.

    作者:金玲;江兴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豆黄酮对痴呆模型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大豆黄酮对神经元细胞内三种与老年痴呆相关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LE)、一氧化氮合酶1(NOS1)的表达影响.方法 用新生24 h内的SD大鼠,经解剖分离海马,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生物性状稳定时,用于实验.实验分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硝普钠(SNP)诱导凋亡组及三种浓度的大豆黄酮预处理组.培养至第11-12 d使用免疫组化法对海马神经元进行鉴定,并对5组细胞分别进行上述三种痴呆相关蛋白的免疫化学染色分析,采用显微照像系统对免疫组化后的细胞照相,然后通过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6对细胞免疫组化的图片测出阳性区平均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成功建立了SD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并建立了SNP诱导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型;2.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示大豆黄酮在试验范围内有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SNP处理的海马神经元的APP,BACE,NOSI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NP组相比,低、中浓度大豆黄酮组的细胞内APP和NOSI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大豆黄酮组的细胞内APP,BALE,NOSI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SNP诱导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型,大豆黄酮具有抑制神经元凋亡作用,其机制与通过抑制细胞内淀粉样前体蛋白、β-分泌酶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产生密切相关.

    作者:李萍;安玉会;谢小兵;赵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孕前期和孕早期疾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孕前期和孕早期疾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3名病例和246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孕前期和孕早期疾病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 孕前期患慢性疾病、孕早期感冒、孕前期和孕早期生殖系统感染、异常生育史等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其OR值分别为3.084(95 % CI:0.826~11.513),2.023(95 % CI:1.220~2.353),1.750(95 % CI:1.026~2.986),3.617(95 % CI:1.488~8.792),结论母亲孕前期和孕早期疾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应重视与加强孕前期和孕早期疾病的防治,以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作者:曹仲辉;李曼丽;罗家有;张艳;欧阳娜;钱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护士职业损伤现状及自我防护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护士职业损伤现状及自我防护行为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河北省涞源县医院随机抽取的130名护士进行临床工作中职业损伤现状及自我防护行为情况的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物理性危害占28.5%,化学性危害占33.1%,生物性危害占34.6%,心理社会性危害占39.2%;护士在洗手、隔离等自我防护行为方面均有欠缺.结论 临床上应关注护士职业损伤状况,加强相关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尽量避免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

    作者:张桂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湖南省汝城县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掌握汝城县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评估其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5个乡镇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取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镜检虫卵,并计算感染度(克粪卵数);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分离钩坳.结果 5个调查点共检查1 000人,共发现4种土源性线虫,人群总感染率为10.2%,其中:蛔虫5.6%、钩虫3.5%、鞭虫0.7%,蛲虫0.4%.各乡镇蛔虫、钩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9,P>0.05)和(X2=4.74,P>0.05);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5).男、女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9,P<0.01);各年龄组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P<0.01);单纯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ixlenale)占29%;单纯美洲钩虫(Necator anzericanus)占71%.结论 人群感染率较20年前第1次调查结果有大幅度下降,但仍需继续加强农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普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和重点人群药物驱虫,以巩固防治成果.

    作者:邹月娥;朱金林;朱晓英;朱敏燕;游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预防分析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预防措施.方法 10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钙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片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股骨颈,L2-4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都有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患者股骨颈,L2-4骨密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40.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够有效提高股骨颈,L2-4骨密度,缓解疼痛症状,但是在治疗中注重预防措施.

    作者:王顺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速率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52例RA患者、37例非RA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结果 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与任何单一项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作者:游其勇;易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回顾分析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保乳术后改良放疗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就诊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单盲随机将接受改良放疗保乳术治疗的49例患者分为改良组,其余41例分为对照组.对照分析术后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术后复发及转移和放疗不良反应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放射性皮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及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下降及白细胞下降等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后改良放疗可有效降低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作者:林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06-2010年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6-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 按照WHO规定的方法,对湖南省2006-2010年所有AFP病例粪便标本均采用L20B和RD两种细胞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 湖南省2006-2010年AFP病例病原学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在1 291例(2 566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PV)8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333株,分离率分别为3.43%,12.98%;52例PV阳性标本行型内鉴别,共检出45株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其余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PV与NPEV全年均可检出,PV分离率5,6,7月较高;全省14个地市除湘潭和张家界外,其它地市均检出脊灰病毒(PV)阳性病例;各年龄组之间PV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免疫史之间PV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结论 湖南省2006-2010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作者:张帆;周帅锋;黄威;巫森;刘运芝;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