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
目的:分析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价值,对临床研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50例,一期手术对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到3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或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然后二期手术移植自体断层皮片,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的成活率,同时观察创面愈后的瘢痕增生情况,对患者功能部位的关节活动以及色素沉着情况综合评价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对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研究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42例,成活率为84%,未成活的原因主要为感染问题,而对人工真皮成活的患者进行自体断层皮片移植,移植成活率为100%.创面恢复后未出现明显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等问题,同时患者的复合皮愈合状况良好.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降低瘢痕增生的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对临床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和晓培;焦增印;常朋飞;秦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4.00%vs 80.0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但比较而言,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陈玉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年急性脑梗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5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礼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PPH结合悬吊术在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的所有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35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3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结合悬吊术进行治疗,分析和总结PPH结合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这3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达到100%,在术后1-3d内患者的肛门部坠胀感、便意感消失,患者的肛门疼痛显著减轻,在术后1-5d内疼痛消失,在术后2-3周后,患者的水肿消失、创面愈合.结论:采用PPH结合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疼痛消失、水肿消失和创面愈合的时间,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使用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李银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特布他林治疗(对照组,34例)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34例)在血气指标方面的改善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的PaO2、PaCO2两项血气指标均取得了显著性改善,且在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燕庆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00例重症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加上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创通气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需有创通气率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并经管道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丁井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镇痛有效率为90%.护理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8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产妇进行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广泛应用.
作者:程超英;邱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后,单一组患儿进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组患儿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对比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单一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患儿临床总有效为78%(39/50)明显低于联合组患儿临床总有效98%(49/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病症.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卵巢囊肿为女性群体较为高发的一种生殖系统肿瘤疾病,有囊性和实性之分,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无论何种性质的卵巢囊肿,在发病后均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发病后应尽早接受治疗.手术是我国临床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方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巨大卵巢囊肿开放性手术能够获得满意疗效.但由于开放性手术的创伤性大、术后恢复较慢,且腹部切口愈合后会留下瘢痕,故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对腹腔镜治疗巨大卵巢囊肿可行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决定巨大卵巢囊肿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意外妊娠妇女在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时所使用的镇痛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站接收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6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前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患者则不使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手术时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口头叙述以及肢体动作等来判断患者手术时的疼痛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疼痛情况要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镇痛有效率达96.67%,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患者中只有2例因疼痛而产生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并发症,占比仅为6.67%;而对照组患者则有22例出现上述症状,所占比例较高,达到73.3%.常规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其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与术前无太大差异,监测血压发现有略微下降的情况;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人工流产术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使用恰当的镇痛药物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彭梅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多样,常见的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慢性活动性EB感染等,且具有进展快、发病急的特点.与此同时,对患者会造成血液系统、肝功能及多器官的损伤,具有预后差,患者死亡率高的弊端,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在新的研究中发现更多疾病均与EB病毒感染相关,因此,做好预防,加强防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善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B超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在研究肝脏血管瘤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B超的重视度,明确B超研究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目的 ,研究应用进展时随机抽取医院接收的患者,分析B超在肝脏血管瘤上的诊断结果.实际证明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本文主要探讨B超在肝脏血管瘤中的应用,明确诊断应用的进展.
作者:胡双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9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的患者50例,其中将家属送患者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未进行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急救车送患者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进行了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抢救率、抢救时间以及手术前准备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手术前准备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周玲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其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泌尿外科在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接诊的86例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通过抽签法将86例老年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43例)和实验组(43例),对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率、血压、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反应.
作者:古兰拜尔·吾拉木;帕提曼·肉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强化糖尿病教育与常规糖尿病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244例我院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2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并且分别给予强化糖尿病教育和常规糖尿病教育,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行为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为4.0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67%,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均<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强化糖尿病教育,能够促进患者的行为健康,降低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作者:蒋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实验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敏感指标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过程中应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分,能够有效提高优质护理的效果,减少临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俊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临床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老人设为对照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对卒中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组焦虑、抑郁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临床干预,研究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缓解,干预前后因子分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需引起家属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早期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病情全面康复.
作者:陈朋月;袁大伟;李岗;徐燕;金霞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6年01月-2017年06月诊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7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 ,分析各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两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的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均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可作为该病严重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玲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应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泻缓解效果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缓解时间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的效果十分显著,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进一步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蔡永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合社会支持的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7年接收的800例初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0例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支持进行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评价两组初产妇的产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VAS、MSPSS以及CBSE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上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中无指征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分娩中采用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可以减轻分娩疼痛以及无指征剖宫产率,提高对初产妇的社会支持水平.
作者:吕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