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桂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多种肺癌标志物的分析,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采用一线方案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计74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年龄66±19岁,其中男43例,女31例,腺癌29例,鳞癌22例,小细胞肺癌23例;对照组为肺部CT未见异常的健康人群。结果:CEA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58.6%;NSE 在小细胞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3.9%;CYFRA21-1在鳞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7%;CA125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4%。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腺癌组CEA、CYFRA21-1、CA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鳞癌组仅CYFRA21-1显著高于对照组;小细胞肺癌组仅NSE 高于对照组;与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中的CEA、CA125均低于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腺癌组NSE均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位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四周期后肿瘤大小、CEA、CYFRA21-1、CA125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婷华;陈超;凌鑫;李燕;宁志强;陆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心脏病患者中选取130例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有73例合并心力衰竭,其发生率为56.15%,经比较,心功能Ⅰ~Ⅱ级的妊娠结局各项指标均优于Ⅲ~Ⅳ级,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及时终止分娩等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实现安全分娩。
作者:董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习医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为95.65%,对照组为78.26%,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并发症率:对照组26.09%,实验组4.35%,前者高于后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在妊娠伴卵巢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时优质护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满意度。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前后经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SDS、SAS 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改善(降低),但研究组SDS、SAS、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缓解其负面情绪,对维持护患关系良好性及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影响极其各自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30例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分别治疗患者,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水平、结石完全清除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较,其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观察组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胆漏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更低,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相比,腔镜联合术式治疗手术时间更短,其康复速度更快,并且能有效的减轻术中创伤和术后疼痛的程度,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能做到有效的预防,其临床价值要高于传统开放术式。
作者:林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情况与吸烟、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患者的吸烟调查情况分为对照组(吸烟组)与观察组(不吸烟组),对此分析两组患者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以及年龄对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OPD患病率(27.50%)较对照组(82.50%)低,且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不断增高,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非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可患有COPD,但是其患病率却与患者吸烟、年龄的增长有极大的关系,可随着患者的吸烟、年龄增长而加速病情的恶化,进而极易促使患者全身病症的发生,因此及时控制吸烟、早期接受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的治疗以及对COPD的预防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缪志强;李新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表方法将其分为A、B、C 三组,每组各50例患者,3组患者均进行冠心病的常规临床治疗,对 A 组进行10mg的阿托伐他汀给药治疗,此外分别对B组、C组患者进行10mg、20mg的瑞舒伐他汀钙给药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0%,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A、B两组,HDL-C水平则明显高于A、B两组;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同剂量的给药治疗效果不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作者:肖柱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肾内科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并急性左心衰住院患者共102例,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强心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72例,在常规强心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观察两组心衰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6.7%,观察组有效率97.2%。结论硝普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卢芳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诊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是72.00%,第6周的治疗有效是86.00%;而对照组患者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是84.00%,第6周的治疗有效率是94.00%。观察组患者第4周和第6周的治疗有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硼酸氧化锌粉治疗皮肤皱褶处皮炎的效果。方法: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选取60例皮肤皱褶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及时清除局部刺激物,清洗待干,控制和转移刺激物来源。观察组患者皮肤皱褶处外用硼酸氧化锌粉;对照组氧化锌油外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时间(2±0.5)d,对照组的治愈时间(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酸氧化锌粉能有效控制和治疗皮肤皱褶处皮炎,并且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陆建芳;柳蒙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对我院住院和门诊抑郁障碍病人进行MECT合并抗抑郁药与单用抗抑郁药物随机对照研究,用HAMD CGI和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显示:MECT合并抗抑郁药疗效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且起效时间短,虽部分病人存在短暂性认知缺损,但随时间推移均可逆,自杀自伤风险明显降低。
作者:郭春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困难气道麻醉中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困难气道麻醉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中,一次性成功插管患者有40例,另有20例患者经头颈位置与导管调整后反复三次成功内置管。结论:困难气道麻醉中应用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可观,可使患者的麻醉效果得到提高,并促进其尽早康复。
作者:席泽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治疗措施。方法:我们对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其进行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生物学指标以及病毒学指标等,随访观察时间24周为观测的时间点。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我们发现,治疗24周以后,只有24例患者HBV DNA阴转,且其e抗原血清转换良好,血清 HBV DNA 水平与其无明显相关性,总体上显示应答效果不佳;经过半年时间的随访,HBV DNA的复发折有15例,其复发比率为18.75%,e抗原血清学转换者维持应答。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24周时 HBe Ag 血清学转换率和 HBV DNA阴转率与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密切相关,停药后具有持续应答效应。
作者:白彦菊;姜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6例采用的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的子宫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都要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止血有效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两种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止血,但是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手术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都较短,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丽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详细探究患者疼痛科微创介入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具体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及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臭氧消融术+硬膜外前间隙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例行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8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氧过敏,过敏症状胸闷,气促,心悸,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经上氧,地塞米松10 mg缓慢静推后,症状好转。结论:在对患者行疼痛科微创介入术过程中,要求医生能够准确掌握疼痛科各类微创介入术适应证,针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够降低疼痛科患者经微创介入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宗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有很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素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探讨并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试验,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同时对治疗组采用运动治疗、电刺激治疗等多种早期康复疗法,后对两组患者在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的评测。结果:两组的运动功能的评测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治疗组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该种疾病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质量。
作者:侯治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临床疾病病发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于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所接收老年眩晕患者80例作为本组调查对象,行分组处理后借助不同疗法治疗,判定其治疗结果。结果:全部老年眩晕患者中,男31例,女49例,男女比例为1∶1.58,女性老年患者略高于男性老年患者。发病高的两类情况为慢性主观性头晕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分别占35.0%和28.8%。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临床疾病好转率为86.25%。结论:临床诱发老年人眩晕的主要因素为慢性主观性头晕,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对症治疗效果突出,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钱丽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急性农药中毒的抢救要点及主要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10月在我科抢救治疗的患者,共40例,根据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急诊抢救及对症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一般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抢救护理效果及总体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CHE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掌握急性农药中毒抢救要点,配合完善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抢救质量,减少风险发生。
作者:詹素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法在治疗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9例患者,分别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法根管法进行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有21例和5例,总有效率为66.7%,乙组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有29例和4例,总有效率为84.6%,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欧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