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丽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ICU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将取我院70例ICU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取自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将7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n=35),给予心理护理的作为观察组(n=3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评分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1.22%、62.86%,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ICU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评分,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利用全面质量管理评价将护理教学中所有有关人员结合起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将护理教学中所有有关人员全面结合起来对护理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结果:全面质量管理构成环环相扣的护理教学工作链,帮助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获得比较真实客观的教学评价资料,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完善护理教学效果.结论:利用全面质量管理评价,实现护理教学质量以预防、改进为主,使护理教学更加协调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达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左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的影响效果探究.方法:将3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采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对护理实习生教学前后的人文关怀品质以及关爱能力状况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教学后护理实习生的人文关怀品质以及关爱能力状况均有所提高,且与教学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人文护理关怀教学模式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教学,可以较好地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和能力,适合应用.
作者:王廷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全面反应不同时段、不同体位、多种状态下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昼夜节律是否异常,监测前应先测量双上臂血压,不应常规选择非优势臂测压,防止高血压患者的漏诊和血压水平的错误判断.临床医师分析动态血压监测报告时应细看测量数据明细,关注测量时体位、活动状态的变化,详细询问其病史及降压药物等使用情况,进而综合分析后再决定其治疗方案和血压控制水平,以期达到精准、合理有效的个体化诊疗.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讨论腔镜器械在进行sop管理前后的效果.方法:对手术室的腔镜器械进行sop管理.实施前后分别抽取100例腔镜手术作为研究对象,对医生进行手术器械满意度调查、对器械的不良情况进行统计,比较sop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sop管理后,医生对手术器械的满意度由85%上升到95%,器械的不良情况由1 7%下降至2%.结论:手术室的腔镜器械实施sop管理后效果明显.
作者:马翠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颁布,标志着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此将进人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其对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是相当及时和必要的,.但是,要指望用一部法律解决该方面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基层,在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
作者:周永忠;严德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1.08%)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组间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采取PFNA内固定术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李佳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产后出血病患的临床护理手段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产后出血病患随机分70例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余下70例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和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病患相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急救护理的观察组病患的完全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显著较少,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结论:根据病患产后出血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手段,可以显著减少病患止血时间和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李丽;任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临产妇,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阴道分娩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围生儿死亡的现象.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产妇的分娩方式,增加阴道分娩顺产的几率,降低母婴并发症,确保了母婴的安全.
作者:刘显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60例进行研究,其中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化疗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对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满意度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对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满意度46.7%,观察组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43.3%,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晚期胃癌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宗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直肠出血主要发生于肛瘘切开手术后,占43.8%(32/73);发生于术后(5.2±0.4)d;直肠出血量(131.7±80.2)m1;经治疗后,无患者死亡,住院时间(19.4±2.9)d;直肠出血发生原因前三位为:创面压迫不足26.0%(19/73)、术后活动动作较大15.1%(11/73)、未及时处理血管丰富位置的切口13.7%(10/73).结论:肛肠术后直肠出血的引发原因比较多,临床应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治疗对策,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病患随机分75例为进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余下75例为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5)显著高于对照组90.7%(68/75)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单纯的西药治疗相比,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饶楚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目的:方法:选择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胃肠科患者100例,将其平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等管道不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比组,并且患者及家属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过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满足患者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与中医学养生一脉相承,渊源甚深.本文从无为立论,探讨其对中医学养生与防治疾病的指导意义,包括“不妄劳作”、“治未病”等方面.总结无为而治无论古今都有其重要的现实理论与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何仙童;唐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之间收治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手段的同时增加整体护理措施,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戴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进行急诊护理;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送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长都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钟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组pH、PaO2、FEV1、FVG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且PaCO2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临床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春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蓝光治疗照射对新生儿ABO血溶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 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ABO血溶性黄疸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水平达到正常值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水平达到正常值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蓝光治疗照射对新生儿ABO血溶性黄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吉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高温、噪声、粉尘对作业工人心电图和血压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企业参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1500人进行研究,对其进行血压和心电图检查,对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高血压患者病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进行统计.结果:同时接触粉尘、高温作业工人和单独接触粉尘或高温作业人员之间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粉尘作业人员和噪声作业人员、高温作业人员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血压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引起接触人员心血管疾病方面,高温和粉尘存在一定协同作用.粉尘作业能够对心血管系统和高血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实践中应当对作业人员劳动保护进行强化,促进岗位作业环境改变,为作业人员健康提供保证.
作者:李鹤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楚雄某医院2015.8-2017.4间出生的新生儿,随机择取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2组,各44例.A组患儿给予连续蓝光照射+妈咪爱治疗,B组患儿给予多次间歇蓝光照射+妈咪爱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治疗疗效为95.45%,B组患儿治疗疗效为97.73%,2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不良反应为22.73%,B组患儿不良反应为4.55%,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照射时间为(60.51±9.80)h,B组患儿照射时间为(25.01±6.16)h,2组患儿照射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病症时,虽在治疗疗效中和连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治疗相类似,但照射时间和不良反应中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