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进;陈晓梅
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0肠梗阻患者,将观察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手术平均用时为(185.5±20.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75.1±10.6)ml,术后排气、排便平均时间为(5.1±1.4)d.与此同时,在并发症方面,有31例患者出现了一些感染问题,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在预防方面仍需加强.结论:腹部外科手术是肠梗阻患者治疗的主要形式,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进行手术选择,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相关的护理准备,提高治疗满意度.
作者:顾建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皮下注射胸腺法新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两种皮下注射方法进行自身个体对照,三角肌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注射胸腺法新,腹部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法注射胸腺法新,比较两种注射方法下注射部位硬结的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及发生率.结果:改良皮下注射胸腺法新部位,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u=16.483,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皮下注射部位(X2=17.946,P<0.01).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明显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皮下硬结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夏爱萍;朱凤林;匡兆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法联合中药配方颗粒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接诊的104例重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在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液透析法联合中药配方颗粒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吕艳华;张艳苹;陈迎春;李会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针对临床中母婴并发症病症进行预见性护理,记录护理信息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的孕妇分娩资料11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针对实验组孕妇进行预见性护理,针对常规组孕妇实施传统护理方式进行干预.针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分娩方法、分娩时间、产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孕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记录,保留信息为研究提供比对数据内容.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通过自然方式分娩的几率为92.7%,存在孕妇51例;常规组自然方式分娩几率为65.5%,存在孕妇36例.实验组孕妇接受剖宫产和引导手术协助生产的人数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妇实施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的几率,并且减少了分娩使用时间,降低了孕妇不良反应的同时保证了母婴并发症减少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并能够积极的提升孕妇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吴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主要高发地区,利用新技术,及时发现早期病例,了解高发地区上消化道癌实际患病情况.方法:选择高发地区高危人群,对上消道不同部分的变病进行一次性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判定依据.结果:筛查发现阳性病例7例,检出率1.4%.对腌晒、油炸、烫热食品、上消化道疾病史、肿瘤家庭史等危险因素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男性高于女性.讨论:积极利用新技术,大力开展健康宣教育,减少危险因素,开展早诊早治,降低死亡率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立文;王元霞;潘艳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护理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4.07-2016.07时段进入本院治疗行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参照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引产后2h内出血量、24h内出血量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参照组护理舒适度分别92.00%、82.00%(x2=6.198,P<0.05).结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开展产后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建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健康公平性是新一轮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人群归因危险法,对调查的三个城市进行地域健康公平性比较,以两周患病率,一的住院率及半年慢性病患病率作为测量指标,以经济状况好的银川作为参照PAR分别为27.7%,18.5%和37.7%.如提高经济水平,可使患病率分别下降3.89%,2.2%和7.69%.
作者:许静怡;汤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基层医院实施绩效管理,落实各项感染管理制度.结果:实行绩效管理8年来,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医疗操作更加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实施绩效管理有利于规范基层医院各种医疗行为,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作者:犹世碧;江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方法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25例作为研究样本,包含牙齿60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含患者12例,牙齿30颗,观察组包含患者13例,牙齿30颗.对照组采取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消毒,观察组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内封药消毒.消毒处理完成后对全部患者应用根管充填.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实现治疗,两组治疗实现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在患病牙齿实施一次根管内封药消毒处理后便实施根管充填处理的几率为76.67%,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53.33%,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有窦型慢性根尖周脓肿患者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消毒治疗方式实施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患者窦道愈合进程的加快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吉光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倍他司汀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耳鸣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4月-2017年6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耳鸣患者中选出100例,询问患者的意愿后分组,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实验组服用倍他司汀和盐酸氟桂利嗪,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安全性指标等.结果:实验组经过2周的治疗总有效率98.0%较对照组86.0%更高,听力残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6.0%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疗效确切,促进患者听力的改善,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蔡琴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45例进行对比实验.给予对照组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实验组则采取闭合复位经克氏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长与治愈时长均低于对照组,且前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体优于后者(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有效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
作者:王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高级责任护士值月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95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间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患者105名为实验组于2016年4月进行高级责任护士的选拔.结果:实验组受试对象对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进行医疗投诉中与医生相关为11.43%,与对照组的10.53%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的医疗投诉中与护士相关占2.11%,少于对照组的1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责任护士值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艳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4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增加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肺部啰音、憋喘、咳嗽和咳痰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痰液量、C反应蛋白、肺部感染积分.结果:观察组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憋喘、咳嗽和咳痰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痰液量、C反应蛋白、肺部感染积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痰液量、C反应蛋白、肺部感染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痰液量,降低C反应蛋白,减轻肺部感染,加速症状消退,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杨国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应用外侧裂入路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处理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血肿清除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处理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胡冬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施行全方位护理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分析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表分组.常规护理组施行常规护理;全方位组施行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产后角色适应评分、自我护理认知、新生儿护理和喂养认知、开始泌乳时间;产后出血、产后抑郁、尿潴留、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并比较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全方位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全方位组产后角色适应评分、自我护理认知、新生儿护理和喂养认知高于常规护理组,开始泌乳时间比常规护理组早,P<0.05;全方位组产后出血、产后抑郁、尿潴留、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护理后全方位组焦虑抑郁状态轻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施行全方位护理的方法与价值高,可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提升其产后自我和新生儿护理认知,尽早适应角色转换,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媛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小儿哮喘治疗的72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36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药物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小儿哮喘治疗的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哮喘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方面,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34例,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27例,75.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应用于小儿哮喘疾病治疗中,其有利于缩短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谢赐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李以义教授益髓填精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脑病患者66例,对入选患者均予以益髓填精法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GOS评分进行比对.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在GOS评分上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针对脑病患者,将益髓填精法于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GOS评分,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汲广成;张春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参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米非司酮与宫瘤消胶囊联用治疗,较比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8.18%;实验组的雌二醇、孕酮水平的下降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用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理想,较比单一用药的疗效更佳,且不会增加更多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对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将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半年后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生肌酐、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显著较低,内生肌酐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不仅能够充分改善患者内生肌酐、血清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而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作者:钟耀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社区高血压患者,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中心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厄贝沙坦为主治疗)、观察组(再联合使用氨氯地平),各50例,对比2组疗效和患者的依从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后,其疗效数据高(92.00%),且依从情况佳,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使用厄贝沙坦的基础上,针对高血压患者再联合实施氨氯地平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周芳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