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病人护理的应用探讨

徐加菊

关键词:妇产科, 手术病人,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病人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接收的6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经护理后的SAS评分(焦虑评分)以(43.5±5.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2.0±5.0)分;疼痛发生率以2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 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病人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于职业卫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的管理研究,探讨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先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以及方法做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作者:陈桂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及防治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O H )相关症状患者O H的患病率,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2013年1月1日入院至2015年6月30日在我院的男性精神病患者出现O H相关症状100例入组,将其分为青年组(25例)其中1例合并2型糖尿病,中年组(25例)其中2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和4例2型糖尿病,老年组(50例)其中5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共3组。测量静息状态下患者卧位及立位即刻和2 min后的血压;并记录详细病史、检测生化指标等。结果:本研究人选病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8%(48/100),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患病率分别为8%(2/25)、20%(5/25)和82%(41/50)。结论:体位性低血压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高。

    作者:杜慧娟;张小娴;赵衍山;刘媛媛;笪友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探析

    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管理即是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办法,科学掌控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特征。近年来医疗工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病患的法律意识持续提升,病历档案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的研讨。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开展相关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

    作者:张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1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探讨多巴胺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的分析一例1个月16天脓毒症患儿的资料,分析和讨论多巴胺在临床中的药理作用和应用进展。结果: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多巴胺并不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严格把握该类药物的用药指征,加强临床观察和药学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袁征;焦黎旭;赵向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热毒宁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7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疗程、用药频率、剂量分布及冲管情况,同时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527例患者年龄在5-10岁之间者比例高达63.9%(337/527),用药剂量中以10-15ml为主,用药疗程以5-7d为主。我院应用热毒宁注射液主要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用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 P<0.05)。527例用药患者中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共计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4/527)。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确切,但临床也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加强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监控,可有效提高其应用安全性。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常规剂量盐酸羟考酮镇痛效果不佳的重度癌痛住院患者30例,给予口服大剂量盐酸羟考酮(>150mg/d)治疗,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记录平均日剂量,评价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镇痛起效时间40min ,镇痛持续9~16 h ,控制疼痛的剂量150~200 mg/d。两周后完全缓解7例(23%),部分缓解22例(73),轻度缓解1例(5%)。结论:大剂量(150~200 mg/d)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仍然安全有效。

    作者:刘微微;韩强;尹宝玉;栾天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分别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 组和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6±1.04)d,(4.11±0.87)d ;B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2h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及安全性接近,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梦妮;廖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用于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在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一次性根充法与分次根充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应用一次性根充法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应用分次跟充法对对照组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牙髓炎的治疗中,一次性根充法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强化党支部工作促进医院建设发展

    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建设逐渐复杂化与系统化,在医院发展建设过程中,思政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所有组织发展都会涉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尤其在管理具有巨大潜能、专业能力比较高与情感比较丰富的医疗人员时,需要充分应用党政工作效应,尽可能提高医疗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发展与建设。本文就党支部的工作对于医院发展与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文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消毒效果实验研究

    现阶段,在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当中,胃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诊疗方式,并且已经成为治疗胃肠道和胰胆管道病症微创治疗的可靠手段之一。然而,在胃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消毒措施和感染等问题也被越来越重视,对胃镜及其附件进行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原体出现交叉感染的关键。为此,本文对三种消毒剂对乙肝病毒的消毒效果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中的作。方法:2015年3-10月,我科以“提高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为主题,开展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穿刺1次成功率,请儿科穿刺能手协助穿刺次数等5项指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穿刺1次成功率,请儿科穿刺能手协助穿刺次数等5项指标较实施前均有改善。比较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有利于小儿患者的临床用药、手术安全及紧急抢救,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士素质和业务水平。

    作者:龙云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质量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1月,筛选泌尿外科患者,分为常规组(n=108)、干预组(n=109),分别给予常规疼痛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急性疼痛发生率、追加镇痛药物率、入睡困难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干预组术后5日内VAS(3.5±1.2)分,常规组则为(4.6±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开展疼痛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疼痛管理质量。

    作者:焦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心理护理,比较其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与焦虑心理,评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程度均得到改善,占100%,高于对照组(分别占82.0%和86.0%),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其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永会;张雪;胡美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低危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低危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大体病理与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相比,其结果显示,大体病理与术前穿刺病理 Gleason评分均在≤6分的患者36例(60.0%),较术前穿刺病理升级者有24例(40.0%),其中4+3分有7例(11.67%),3+4分有13例(21.67%),8分的有2例(3.33%),9分的有2例(3.33%)。在穿刺前PAS以及前列腺体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进入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小是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不同前列腺体积分层对术后病理升级危险因素显示,较小体积组及中等体积组的前列腺是较大体积前列腺肿瘤患者发生病理升级的3.70倍及2.20倍。结论:较小体积的前列腺是前列腺癌性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的治疗中应给与高度重视。

    作者:袁定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断指再植的方法与体会

    目的:分析1218例断指再植的治疗体会。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10年来进行的断指再植1218例。1218例患者,1230个手指,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创,吻合血管,仔细修复肌腱及指神经。采用重新手术探查及抗痉挛药物治疗后,危象手指成活18例。本组1218例,1230指术后经1年时间随访,1230指坏死4指,成活率99.6%,其余再植手指均有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指间关节有较好的屈伸活动度。结论:断指再植中充足的液体稀释血液,彻底的清创,高标准精确无误的血管吻合,罂粟碱的指根注射,术后血管危象的防治是再植成功的关键。适时康复锻炼是断指术后获得良好功能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熙尧;孙建光;杨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辅助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手术前后的疼痛采用视觉性模拟分级法(VAS)进行评分。结果:为期8-12个月的随访,手术24h后,平均 VAS评分为(2.52±0.76),对比手术之前的(8.27±2.3)呈现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未发生骨水泥的毒性反应;术后12个月后,平均 VAS 评分为(2.03±0.4),未发生疼痛复发状况。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弘炯;杨绍文;朱学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

    目的:剖析对尿毒症病人的肾性贫血疾病采用蔗糖铁进行治疗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74例,均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两组,口服组给予硫酸亚铁治疗,静脉组给予蔗糖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在 TSAT 、HCT 、Hb、SF几方面的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静脉组优于口服组(P<0.05);副作用情况:口服组的37例病人中,主要产生如下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2.70%)病人为纳差、3例(8.11%)病人为上腹部产生烧灼感;静脉组病人在用药期间并未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P<0.05)。结论:给予肾性贫血尿毒症病人蔗糖铁治疗效果显著,且可降低病人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侯马市10480例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侯马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情况,促进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妇女因宫颈癌引起的死亡,并为制定全市妇女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要求,我们于2012年9月-2015年11月对全市10480例35-65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艳;郝春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临床疗效的评价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中西医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临床治疗后,无加重案例,从治疗有效率上来看,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9.6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入院时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个时间段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较好。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辨证施治和调护,强化中西医合作,突显优势,可在大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改善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丹;庞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和分析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有多种,急诊的数量多、急诊的医护人员不足分配、急诊就诊的程序与普通就诊的程序相同,从而致使急诊速度过慢,不能及时分流就诊、是专科入院程序相对繁琐复杂。根据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急诊患者的滞留,主要是优化急诊程序,、优化急诊的人力资源分配,适当的增加医护人员的值班人员和运转人员,制定科学、标准的服务流程,建立绿色的急诊的通道,后还应加强急诊滞留的预警机制。在措施实施后,比较急诊滞留时间和急诊患者对急诊的满意度。结果:在措施实施之后,急诊患者的滞留时间经统计为24.2分钟,比原来的急诊滞留时间的40分钟缩短了15.8分钟;患者对急诊滞留时间的满意度为94.2%,比原来的87.7有所提高。结论:因此,在对急诊患者的流程等方面进行改造之后,有效的解决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急诊时间的满意度。

    作者:任巧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