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成立科室护士长护理管理

刘灵芝

关键词:护理管理, 护士长, 新成立科室
摘要:安全与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医院护理安全与质量与科室护理管理息息相关,在医院管理中,护理管理地位极其重要。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中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护士长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医院工作的开展,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以适应新时期医院管理、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是护士长面临的挑战。新成立科室,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在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大的挑战,新成立科室给护理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因此本篇就新成立科室护理管理体会与大家做个分享。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 LA组(36例)和 OA 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除手术时间外,LA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均优于OA 组,术后镇痛率(5.6%)和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 OA 组(30.0%、16.7%),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优势更为明显,可作为该类病症治疗的首选术式。

    作者:吴修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单纯静滴奥沙利铂化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替吉奥,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4.0%,治疗有效率为4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0%和10.0%),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腹泻、口腔粘膜炎、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Ⅰ度或Ⅱ度,对照组部分患者发生Ⅲ、Ⅳ度不良反应。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吴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学者用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期半年,对比两组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血小板凝聚率以及血栓素B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期间,观察组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例,发生率为10%;对照组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3例,发生率为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凝聚率与血栓素B2水平分别为(75.52±11.63)%与(97.58±18.54)pg/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辅以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抗血栓效果,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与预防用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莫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资料共90份,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与术后的各项统计指标。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统计对比中,对比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高领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应当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吴廷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和化学药物保守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与化学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再次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时,与化学药物保守治疗相比,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影响效果

    目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脊柱外科接收的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疗优良率高达96.67%。结论:将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应用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敖霜;王春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论文被撤原因分析及思考

    通过分析2015年两批数量惊人的国内医学论文被撤事件,总结104篇论文被撤原因。对同行评审和第三方机构参与的争议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学术不端之风的整顿。学术权威的重新树立和维护无论是医学界还是出版业均责无旁贷。

    作者:朱绍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间曾收治入院的5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非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并且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于根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现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和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接种小儿乙肝疫苗效果分析

    目的:对在我院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接种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共计1690例,对其中1656份有效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临床检测,对疫苗的注射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价。结果:在本组中,已免疫儿童的 HBsAg标化阳性率为0.3%,抗- HBs的标化阳性率达到了65.3%,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1岁至3岁以及5岁以上的儿童其抗-HBs阳性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5);加强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其抗-HBs阳性率达到了73.8%,明显高于未加强组的47.3%(P<0.05)。结论:在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之后,儿童的 HBsAg 携带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对免疫加强之后,能够使得抗-HBs阳性率出现明显的上升,提高免疫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简际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和护理干预对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方法:对2010年0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75例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社会因素分析病予以对症护理,总结护理和社会因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情况。结果:年龄高(>50岁),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低,未婚以及家庭关系不和睦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而与住院的时间长短无明显的关系;在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和 FACT -G评分方面,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文化差异、家庭社会环境等是影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而护理干预则有助于缓解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汪静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197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组随机对照试验,共2243个受试对象,其中4组为格列苯脲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余3组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经分析,所纳入的研究不存在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发现格列苯脲组与胰岛素组及二甲双胍组与胰岛素组在不良妊娠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胰岛素组相比,格列苯脲组及二甲双胍组可改善治疗依从性,且二甲双胍组较胰岛素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降低( P=0.0002)。结论: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不增加不良围生期结局的发生率,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二甲双胍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故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吴彦丽;赵腾飞;蒋艳;刘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ACCP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治疗的临床效果,确保压力蒸汽灭菌后在应用医疗器械的安全和质量。方法:运用 HACCP原理和程序实施研究分析。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刷洗、消毒、除锈、装配、检查、灭菌前准备、打包、无菌物品卸载、灭菌操作9个操作步骤执行不合格明显对压力蒸汽灭菌后医疗器械安全和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被确认为9个关键控制点。确定了9个关键控制点阈值、纠偏措施及监控手段,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完整的建立了 HACCP体系,同时对其实施了有效的验证。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切实实施了卫生行业标准,在消毒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实施 HACCP系统是确保复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 HACCP体系进行了解之后,监督员能够重点监督关键控制点,提升监督效率。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在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个科室,对比质量控制前及质量控制后病案管理工作的效果。结果:通过对病案管理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可将病案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甲级病案率不断上升,乙级病案率有所下降,丙级病案有效杜绝。结论:在病案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能将病案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郭红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卫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执行率及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人员178名,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洗手执行率及自我评价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86.6%的护理人员掌握七步洗手法,45.53%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83.92%掌握卫生洗手指征。护理人员认为影响洗手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忙、洗手设备不方便,缺乏设施供应,未面临检查,缺乏指导及管理。结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临床工作中手卫生执行率不理想,应加强洗手意识、管理及学习,普及及宣传手卫生知识,改善善手卫生设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文佳;侯宁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病例。结果:恢复良好37例,占49.3%,生活自理15例,占20%,生活自理困难10例,占13.3%,卧床靠他人护理5例,占6.6%,植物生存1例,占1.3%,死亡7例,占9.3%。结论:对不同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秦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估

    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有26例抢救成功,而观察组有32例抢救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81.3%明显提高( P<0.05)。两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分别为:(3050.3±64.6)ml ,(1649.5±26.5)ml。观察组在抢救过程中的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覃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疾病临床特点,为口腔内科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4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结果:4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男性267例(占66.75%),女性133例(占33.25%);年龄5~20岁187例(占46.75%),21~50岁115例(占28.75%),51~65岁98例(占24.50%)。400例患者共520颗患牙,其中恒牙467例,占89.81%,乳牙53例,占10.19%。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病、牙髓病。治疗方式根据比例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牙髓治疗。结论: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和牙周炎患病人数多,并且主要以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为主。

    作者:刘惠钦;左雄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 ICU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IC U 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IC U 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舒适护理之后,其ICU 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IC U 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感受到更舒适的护理。

    作者:毛文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648例临床病理分析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育期向月经期过度的阶段,从40岁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和临床症状到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间[1]。大部分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是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无排卵宫血,导致具有癌变倾向的子宫内膜增生,常被误诊为是该时期的正常现像,许多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被漏诊或延误治疗[2]。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用药提供指导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1组,将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设为研究2组,对比两组患儿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1组患儿和研究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和26.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7.670;P<0.05)。研究2组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1组患儿(x2=4.264;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儿科疾病,较易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口服用药的安全性明显高于静脉滴注,建议儿科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尽量给予患儿口服用药。

    作者:吕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