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敏;张勤修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刘燚;蒋丽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多炷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药物组)、单炷温针灸组(针灸l组)及多炷温针灸组(针灸2组),每组各34例.观察治疗3个疗程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组间比较,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疗程后疗效组间比较,针灸2组优于针灸1组和药物组,针灸l组亦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炷温针灸治疗PCOS疗效优于单炷温针灸或药物克罗米芬治疗,且安全性高.
作者:林旭明;何可旺;吴清明;付中应;唐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生髓方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衰老相关蛋白P16、P21的影响.方法:将5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正常组、补肾生髓方组、六味地黄丸组、维生素E组共5个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mg/kg,连续4个月,制备衰老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P16、P21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生髓方能够缩短D-半乳糖衰老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降低衰老模型大鼠海马中P16、P21的含量.结论:补肾生髓方能够提高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降低大鼠体内P16、P21的含量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作者:张炜宁;朱文娟;蔡智刚;唐新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吉华;赵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平溃散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D-二聚体、PL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平溃散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二聚体、PLT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平溃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D-二聚体与PLT水平.
作者:徐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完善养真生发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丹参、黄芪和白芷进行鉴别,并按《中国药典》第四部颗粒剂项下方法对粒度、水分、装量差异进行检验.结果:TLC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粒度、装量差异等检查项均符合规定.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养真生发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玲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非侵入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29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150眼)采用归红液离子导入治疗,治疗组74例(146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眼周穴位按摩及耳穴压豆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8%,对照组为86.6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均与近视程度相关,轻度近视患者疗效好,中度次之,高度近视患者疗效差;2组疗效均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结论:非侵入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家琪;项羽;龙达;彭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证候[1],主要因脑干损伤使支配双眼运动的动眼、外展、滑车神经功能异常及其支配眼外肌功能障碍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症均可见复视[2].其临床表现为视物成双,甚至出现恶心、头晕、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石学敏院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眼外肌点刺治疗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诗远;石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 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增生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点,外周血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临床疗效差,可高风险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徐瑞荣,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三十余年,在疑难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作者:张芮铭;徐瑞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2组均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再予中药热封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LDH止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奕;陈博燊;曾巧;陈建勇;马志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微课在针灸推拿专业腧穴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选取针灸推拿专业入门学科经络腧穴学中核心部分-腧穴部分,利用PPT转换成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微课.根据腧穴部分的知识点,结合微课平台,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碎片化的闲余时间,将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提高针灸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马明珠;李丹;邹逸凡;刘琼;贲定严;常小荣;谭静;刘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臭牡丹地上部分所含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方法: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臭牡丹的地上部分,通过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依次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粗分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采用MTT法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不同萃取物质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采用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和粗分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液质分析结果和文献比较,确定粗分物中是以毛蕊花糖苷为主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95%乙醇洗脱部分的IC50为0.019mg/mL,二氯甲烷部分、25%乙醇及50%乙醇的IC50分别为0.039、0.180和0.181mg/mL,水部分的IC50不存在;毛蕊花糖苷的CC50值约为0.22mg/mL,粗分物A的CC50值约为1.3mg/mL.结论:MTT结果显示,95%乙醇部分抗肿瘤活性好,其次为二氯甲烷,25%乙醇与50%乙醇第三,水部分基本没作用;CCK8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粗分物A对A549细胞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作者:余娜;朱克俭;谢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0%与75.0%,对照组分别为40.0%与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文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以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组均在月经来潮疼痛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3个月经周期.选用痛经观察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每1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厉平江;刘伟维;李江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是仲景为“少阳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1]而设.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柴胡与芍药一升散一收敛,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芍药收敛而无敛邪留寇之虑,柴胡与枳实为伍,一升一降,令气机升降条达,并奏升清降浊之效,枳实与白芍相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故能理气和血,而芍药与甘草有缓急止痛之能,若从脏腑角度来看,柴胡、芍药入肝胆经,枳实、甘草入脾胃经,则本方又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用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作者:徐兴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R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涛;王遵来;张盼;左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参苓灌洗液鼻腔冲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行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双盲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其中术后接受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鼻腔冲洗的50例设为对照组,术后接受参芩灌洗液进行鼻腔冲洗的50例设为治疗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3、6个月Lund-kennedy评分的差异,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6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3、6个月的Lund-kenned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采用参苓灌洗液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促进黏膜局部修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江永忠;朱镇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医学有关鼻鼽的记载早见于西周的《礼记·月令》,即:“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1],指出鼻鼽是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作者:张慧敏;张勤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共82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未发现双盲试验.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与西药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9,95% CI:1.67,5.36,P<0.01);漏斗图基本对称.结论: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何凯毅;易生辉;秦刚;黄肖华;陈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银屑病是一种由浸润皮肤的T淋巴细胞引发并持续存在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与T细胞有密切关系[1].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展中分为3个阶段:(1)T细胞的活化;(2)T细胞皮肤归巢;(3)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其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关键,活化包含2个途径、2个通路,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是以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则需要CD4+和CD8+两大亚群.针对这3个阶段中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在不同程度干扰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阻断T细胞活化通路、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以及减少CD4+和CD8+两大亚群、细胞因子等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于亚廷;郝平生;张亚楠;杜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