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萁;肖景东
介绍肖景东教授从痈论治胃溃疡的经验.肖教授在周学文提出胃溃疡属于“内痈”范畴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为主的治法,对胃溃疡分3型辨证施治.毒热虚结型治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毒热伤正型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和胃;正虚毒恋型治以清热解毒,补脾益气.并按3型各举典型病案1则.
作者:张嘉萁;肖景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探讨微课在针灸推拿专业腧穴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选取针灸推拿专业入门学科经络腧穴学中核心部分-腧穴部分,利用PPT转换成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微课.根据腧穴部分的知识点,结合微课平台,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碎片化的闲余时间,将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提高针灸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马明珠;李丹;邹逸凡;刘琼;贲定严;常小荣;谭静;刘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叶天士首次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对后世温病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该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价值,即祛邪不伤正,不攻伐无过;治病须防病,防患于未然.
作者:刘宏艳;周志焕;付姝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介绍张峻岭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张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虚实夹杂.临证强调内服外治结合,内服以疏肝理气活血、补益气血为法,常用疏肝活血颗粒和川黄口服液;外冶常用维生素E软膏和优白素.
作者:陈文静;张峻岭;高璐禄;刘天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生髓方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衰老相关蛋白P16、P21的影响.方法:将5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正常组、补肾生髓方组、六味地黄丸组、维生素E组共5个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mg/kg,连续4个月,制备衰老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P16、P21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生髓方能够缩短D-半乳糖衰老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降低衰老模型大鼠海马中P16、P21的含量.结论:补肾生髓方能够提高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降低大鼠体内P16、P21的含量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作者:张炜宁;朱文娟;蔡智刚;唐新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银屑病是一种由浸润皮肤的T淋巴细胞引发并持续存在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与T细胞有密切关系[1].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展中分为3个阶段:(1)T细胞的活化;(2)T细胞皮肤归巢;(3)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其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关键,活化包含2个途径、2个通路,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是以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则需要CD4+和CD8+两大亚群.针对这3个阶段中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在不同程度干扰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阻断T细胞活化通路、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以及减少CD4+和CD8+两大亚群、细胞因子等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于亚廷;郝平生;张亚楠;杜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5.0%与75.0%,对照组分别为40.0%与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文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为特征,其特点是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引发胆汁淤积、门脉炎症、肝纤维化,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衰竭.PBC患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发生于儿童,男女患病比率为1:10[1].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或无明显症状,少数在发现患病时已有黄疸或肝硬化并发症.由于早期明确诊断和熊去氧胆酸的使用,PBC的治疗与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具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PBC的药物,但约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且预后效果较差,需要替代治疗.PBC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被认为主要是免疫机制损伤造成的胆小管及肝细胞的破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本文将集中讨论近年来对PBC有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法,尤其是基于对免疫及胆汁酸合成循环的药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梓瑶;郭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医学有关鼻鼽的记载早见于西周的《礼记·月令》,即:“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1],指出鼻鼽是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作者:张慧敏;张勤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介绍陈天然名老中医诊治肝痞的经验及特色.陈师在肝痞的治疗上积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不断研究探索和拓展新的思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此乃特色之一;中西医结合认识肝痞,治疗肝痞,尤其加强结合现代科学的辅助检查手段,中医宏观认识与西医微观认识相结合组方,加用现代辅助检查指标判断疗效以及愈后,此乃特色之二;谨遵张仲景名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诊疗理念,时时不忘顾护脾胃,扶助正气,并提出实脾是治疗肝痞的基本原则,此乃特色之三.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予以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组均在月经来潮疼痛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3个月经周期.选用痛经观察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每1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厉平江;刘伟维;李江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肺淀粉样变属于间质性肺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中医药治疗肺淀粉样变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案资料张某,男,40岁,于2016年9月11日初诊.患者3年前行肺穿刺活检诊断为“右肺淀粉样变”,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至37.8℃,咳嗽,痰土黄色、质稀,无咯血,右侧胸胁部疼痛不适,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后易复发,纳眠可,小便调,大便偏干.2005年曾因“肺囊肿”行右下肺切除术,无吸烟史、饮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结核史、肿瘤病史.
作者:聂贺贺;张兴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2组均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再予中药热封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LDH止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奕;陈博燊;曾巧;陈建勇;马志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黄栓剂对Ⅱ期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黄栓剂塞肛治疗,对照组采用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痔核脱出、痔核体积等症状的变化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高于对照组的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症状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在肛门潮湿、便血及痔核脱出方面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黄栓剂治疗Ⅱ期内痔能明显减轻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减少痔核脱出,减小痔核体积,且没有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何强;杨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疏风解痉汤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疏风解痉汤配合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针刺部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孟鲁司特纳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积分、外周血EOS计数、肺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风解痉汤配合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何萍萍;杨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STARR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经肛双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RR)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STARR治疗,观察比较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方式、肛门坠胀、排便感等症状治疗前后的改善,并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0%、98.0%,对照组分别为46.0%、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方式、肛门坠胀、排便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狭窄、肛门失禁、伤口大出血、伤口感染、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20 ~ 45 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量均<10mL;住院天数10 ~ 14d,平均12d;患者满意度治疗组为70.0%(35/50),对照组90.0% (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RR术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理想术式,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整体调节,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唐清珠;陈鸣旺;罗宏标;宋顺心;罗吉孔;刘海光;张盛甫;罗育连;罗育春;徐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吉华;赵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s)是具有分化成多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并且能有效地自我更新以保证脑内的细胞数.在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有海马齿状回的颗粒区及侧脑室的室下区[1-3]2个神经源性区域,其在增殖分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细胞[4].在成人大脑中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发生衰老[5].因而促进NSCs的增殖与分化能延缓衰老,有利于解决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疾病.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研究成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的重点,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本文从中、西医2方面综述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临床实验与研究,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新思路和新途径.
作者:李容念;张才如;赵瑞成;赵平;朱伟;郭建军;赵文博;席家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证候[1],主要因脑干损伤使支配双眼运动的动眼、外展、滑车神经功能异常及其支配眼外肌功能障碍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症均可见复视[2].其临床表现为视物成双,甚至出现恶心、头晕、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石学敏院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眼外肌点刺治疗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诗远;石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治疗吗啡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因吗啡类药物引起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治疗组采用养阴润肠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麻仁软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润肠方治疗吗啡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疗效优于麻仁软胶囊.
作者:苏坤;陈惠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