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动态心电图机在病房遗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廖芳;杜宁莉;张思奇;邓尚蓉

关键词:心电图机, 病房, 遗失, 原因分析, 动态心电图, 信息处理分析, 普通心电图, 诊断价值, 心律失常, 心电变化, 连续监测, 活动状态, 护理团队, 打印系统, 垃圾站, 记录仪, 应用, 医院, 显示, 体表
摘要:2015年1月,我科发生一起动态心电图机在病房遗失事件,终科室护理团队在医院垃圾站通过三小时辛苦寻找,才将动态心电图机寻回。动态心电图是应用 Holter 技术在患者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小时的心电变化,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的长程心电图。其结果显示对心律失常监测较普通心电图更有临床诊断价值[1]。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在心理、饮食营养、治疗、动静脉内瘘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大多数患者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透析质量。结论:针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采取个性化优质护理是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的关键。

    作者:周红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内镜下 ESD 术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讨论内镜下 ESD 术治疗消化道早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30列确诊消化道早癌并行 ESD 术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30例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未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结论:术后的加强饮食护理及休息,密切病情观察等护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晓霞;徐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分娩与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分娩与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8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助产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整理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妇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O<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责任制助产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对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84例准备分娩的患者,将其随机平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结局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仅有1例新生儿窒息病例,无产后出血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结论: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分娩结局,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肠造口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人工肛门。肠造口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排便模式,特别是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影响巨大。相关资料表明[1],全国每年新增造口患者达10万余人,早期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3.5%~68%,近1/3的结肠造口患者备受并发症折磨。永久性结肠造口如护理不当可有多种并发症发生,有文献报道[2],皮肤问题发生率34%,造口疝发生率36%,肠造口脱垂12%。因此,防治肠造口并发症显得十分重要。现将肠造口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等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黄敏;袁建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胃肠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择于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医的晚期肿瘤化疗病人62例,将以上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为31例,所有病人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病人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对比组间治疗的效果和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参考组,而在入睡时间方面,两组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的缩短时间量要远远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相比传统护理,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晚期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他们的睡眠质量,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汪喜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目的:观察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探讨如何预防术后复发。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前者仅给予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安宫黄体酮,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复发率与术后妊娠率。结果:2年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2%,低于对照组(14%),差异显著;术后有生育要求者38例,2年内自然妊娠者占73.7%,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妊娠率分别为70.0%和77.8%,组间无显著差异,O>0.05。结论: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理想,并发症少,术后给予孕激素类治疗可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后复发。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吸入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观察组(30例)和采用静脉给药治疗的对照组(30例),对比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又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昌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供应室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供应室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分析。方法:将我院的护理工作作为研究的方向,从我院的供应室护理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工作及工作人员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院供应室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的分析。结果:根据我院调查期间,我院共出现15例护理的防范措施出现差错,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缺乏,在管理方面上,没要严格按照院规进行管理,疏忽对护理人员严格管理,导致供应室的护理防范措施缺乏。结论:以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方面上进行分析,以对供应室护理的风险降低,提高医院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吴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2-2014年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12-2014年门诊处方质量情况,统计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上年度各专科门诊处方比例每月随机抽取处方100张,共3600张进行统计,评价处方合理性。结果:调查期内抽查的门诊处方合格率逐年增加,平均合格率达97.68%。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比较规范,合格率符合要求,对存在的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处方点评力度。

    作者:辛莉;梁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麻子仁丸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对麻子仁丸加减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66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19例,病情缓解的12例,评价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病情痊愈的13例,病情缓解的15例,评价有效率为84.8%,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0.05。结论:麻子仁丸加减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朱明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18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9例,两组均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1枚,以7d 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汤外用配合针刺穴位治疗法,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思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放疗中心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这段时间接诊的114例食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的目标,并分为观察组(n=57)、对照组(n=57),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功能量表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失眠、劳累、没有食欲分数比对照组要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食管癌的患者进行放疗之后采取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作者:林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脐带血管前置的产前超声诊断

    目的:主要是探讨脐带血管前置在产前进行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三年来我院产科收诊60例妊娠合并血管前置的孕妇产前超声检查图像资料并对其结局进行分析。结果:产前超声检测共检测出38例孕妇有血管前置,漏诊2例,检出率为95.0%(38/40),其中,中孕期诊断32例(84.2%,32/38),晚孕期诊断6例(15.79%,6/38)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的30例(78.9%,30/38),其余8例需进一步通过会阴以及阴道超声进行检测(21.0%,8/38)。产前超声确诊的38例孕妇中,其中37例是剖腹产,没有围产期死亡,1例因为其他原因而引产。漏诊的2例,其中1例在经阴道分娩生产时因大出血胎儿死亡,另1例经阴道分娩时大出血,立即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经及时抢救,胎儿存活。结论:在孕中期进行脐带血管前置的超声检测是筛查的佳时期,对于腹部 B 超难以确定的则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会阴或者阴道的超声检测。总之,产前进行超声检测及时发现脐带血管前置,能有效的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周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SLIPA 喉罩在乳腺癌手术全麻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气道维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 SLIPA 喉罩在乳腺癌手术全麻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气道维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我院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 A 组与 B 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麻醉,其中 B 组给予患者气管插管,A 组给予 SLIPA喉罩干预,并观察2组乳腺癌手术全麻患者人工气道建立前后的 HR、MAP、SPO2及气道压等指标。结果:A 组的 HR、MAP 等指标优于 B 组,SPO2及气道压无显著差异。结论:给予乳腺癌手术全麻患者 SLIPA 喉罩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及气道维持的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建玲;邹高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青年高强运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31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余,再发1天”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特殊用药,无特殊家族史。患者于1年余前踢足球中突发心悸不适,无明显胸闷、胸痛、放射、头晕、恶心等不适,平卧休息2、3min 症状消失,未在意,未诊治,入院前1天患者在连续打棒球8小时后再发心悸不适,性质同前,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当时心悸不适部分缓解)提示窦性心律(76次/分),广泛导联 ST 段平直压低0.2-03mv(AVR 导联 ST 段太高0.2mv)。其心悸不适共持续约50min 后方缓解,为求诊治收入我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阳性化验:入院第1天全血肌红蛋白152.000ng/ml ↑,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15.3000ng/ml ↑,全血肌钙蛋白I 0.401ng/ml ↑;入院第2天全血肌红蛋白70.800ng/ml ↑,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18.500ng/ml ↑,全血肌钙蛋白 I 1.310ng/ml ↑;入院第3天全血肌红蛋白53.800ng/ml ↑,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4.500ng/ml,全血肌钙蛋白 I 0.401ng/ml ↑。入院第6天全血肌红蛋白21.200ng/ml,全血肌酸激酶同工酶0.988ng/ml,全血肌钙蛋白 I 0.041ng/ml ↑。余化验未见有意义阳性表现。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心电监测未见心律失常。入院诊断: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明确诊断,进一步行胸片、心脏彩超、冠脉造影、心脏核磁、核医学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均未见异常。

    作者:张青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1年~2015年银川市西夏区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案件分析及处理

    目的: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2011年~2015年期间307件公共卫生监督投诉举报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其内容、特点、规律,为以后妥善处理公共卫生监督投诉举报提供依据。方法:对投诉举报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5年期间以餐饮服务投诉居首,其余依次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场所,投诉举报调查属实的占多数。结论:加强并重视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是日常卫生监督执法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作者:华琴;曹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儿科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7.5±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对于儿科患儿采取细节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德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则需要对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经常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5年9月因儿科疾病至就诊的60例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因儿科疾病至该院就诊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而试验组患儿则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占据优势,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在儿科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不仅提高了护士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文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资料共106例,其中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5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疗效上观察组为96.43%,显著较对照组(84.00%)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O<0.05);临床症状消失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O<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后,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谭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