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何静

关键词:风湿免疫病, 血液系统, 关节疼痛,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后期临床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的风湿免疫病患者80例,进行血常规、病理以及骨髓涂片等检查,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变化以及骨髓增生程度、贫血等临床表现情况。结果:通过血常规、病理以及骨髓涂片等检查,8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中贫血42例,血小板减少38例,血小板增多1例;白细胞减少41例,白细胞增多2例;骨髓增生活跃51例,骨髓增生低下9例。结论: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常常会引起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向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主要的临床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多发性脂肪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全身多发脂肪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多发脂肪瘤的特殊性,通过为患者设计的因地制宜的特性护理方案,术前术后对其进行评估,给予对症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结果: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伤口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通过周密细致的整体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洪男;倪晓威;耿建超;李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展开临床研究,62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收治区间为为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对A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对B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观察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产妇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产妇,A组产妇分娩新生儿存活率高于B组产妇,A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优于B组产妇。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开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环孢素A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5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环孢素A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患者达到了CR,3例患者达到了PR,1例患者达到了NR。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毒副作用,但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在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时,使用环孢素A的手段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青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试论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用中药、三联疗法联合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肠胃科2015.2~2016.2收治的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患者8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三联疗法,观察组(n=40)基于对照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明显低于观察组97.5%,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82.5%,明显低于观察组9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2015年龙里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1]。通过建立免费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体系,可以让每一对计划怀孕的夫妇都能享受到免费检查,旨在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龙里县作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县,于2013年1月全面启动了该项目,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不愿主动接受检查等现象。本文中将针对2015年龙里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更好地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

    作者:吴永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析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实施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胃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D MF )临床病例胃损害情况追踪观察,以评估进展或预后。方法:通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胃镜、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胃泌素检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急性DMF中毒后血清胃泌素降低,HP感染率升高,部分病例病理表现为化生。结论:急性D MF中毒比正常群体更易发生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胃癌的风险性增加。H P 感染可能是急性D MF 中毒患者消化道损害的又一发病原因。

    作者:杨威;王鸿东;牟海滨;孙延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17例介入治疗的临床回顾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发病极其迅速、病情进展较快,后果相当严重,该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引发肢体坏死,更有甚者危及生命。所以该病症的治疗必须有效、及时、迅速。笔者回顾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采用介入疗法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行总结性报告如下。

    作者:荆传宝;任树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病人的延续性护理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形成限制性粘连,特别是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粘连发生率高且疗效差。术后早期功能活动能够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和增加抗感染能力,同时维持修复组织的稳定性和防止肌腱粘连。延续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实践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能有效地协助患者安全、及时地从急性期向康复期过渡因此我科专职护士尝试采取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发送健康教育信息,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娟娟;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至2016年1接收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收集、调查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高危因素之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定期产前与从不产检者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定期产检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诊治,控制患者的病情,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黄小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析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考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数据相差较大,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护理更有助于帮助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恢复,其有效率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患者120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小切口切除术治疗以及传统手术治疗,对比2组甲状腺瘤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甲状腺瘤患者疗效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实验组甲状腺瘤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甲状腺瘤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几率低(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应用,损伤小,美观性好,值得应用。

    作者:姜兆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冠脉介入中应用碘普罗胺对肾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对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碘普罗胺试剂对患者肾脏产生的毒性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接收冠脉介入造影治疗的患者应用碘普罗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冠脉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术后发生肾功能异常患者共10例,其发生率为6.67%,术后12h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48h内BUN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碘普罗胺作为冠脉介入治疗中的重要试剂,术后可消退,临床上的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伯广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医院头颈部肿瘤2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3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护士长通过巡视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警示,高年资护士发挥自身能动性,调整护理计划,观察组执行风险管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以《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等量表评价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制定风险等级管理制度,每2周评价1次,建立提示卡挂在床头,护士长督促落实。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功能障碍、并发症合计率、意外伤害、护理不良事件合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确实可降低头颈肿瘤外科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

    作者:胡海琴;黄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传染病防治中医护管理与人性化护理方法

    传染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症状复发、发病急等特点,并且传染病还常常伴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由于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适合陪护人员进行陪伴,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负面心理情绪,对治疗的配合度不高,影响治疗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需要做好医护管理工作,加强对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从而提高舒适性和生活质量。本文笔者主要研究传染病防治中医护管理与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作者:罗翠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对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抽选98例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的23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的15例;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的24例,对照组患者病情缓解的18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1.58±3.94)m/s,尺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55.79±5.8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40.25±5.13)m/s,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前列地尔在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欧阳业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定合理完整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总结对比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的情况,统计无偿献血者人数;一次性献血400ml 人数及比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的无偿献血者的人数明显增多,献血反应发生率减少,再次献血率提高,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有效的减轻无偿献血者的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增加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从而壮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作者:杨凤春;杨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比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效果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和传统开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开腹术治疗法,而观察组则是使用是腹腔镜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有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强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观察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比对照组的少。结论: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术,治疗效果更佳,能极大的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控制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探究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给予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随访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6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所有患者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提高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家属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相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对放射科医技护共同培训方式在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中应用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中应用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的有效性。方法:以放射科医生、技术员、护士作为培训对象,予以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观察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考核合格情况。结果:培训前抢救理论知识考核合格30名,合格率83.3%,操作演练考核合格26名,合格率72.2%;随着培训不断进行,医技护的抢救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演练考核合格率不断升高,在2015年12月考核中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演练考核合格率均达到100.0%,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技护合作培训模式在放射科对比剂不良反应培训中可提高放射科团队的抢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晨;岳梨蓉;王瑾;向述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