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鹏
目的:分析手术室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根据手术室树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了合适的防范措施,提高了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了不安全事故发生。结论:根据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不仅降低了手术室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淑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文基于台湾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并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科学合理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与服务机构,为大陆地区老年长期照护发展提供建议。
作者:辛芳芳;王扣英;马文樵;陈涓;张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患儿长期依赖氧而生存,病死率高。BPD除损害肺功能外,还可引起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BPD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因子有关,检测BPD患儿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BPD的程度及病情缓解情况,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辅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癌性疼痛(cancer pain)简称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疾病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性疼痛常为慢性疼痛[1]。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典型、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肝癌,作为为频发的癌症,其诱发的疼痛,让无数深受其害的患者闻之色变。肝区疼痛是肝癌患者常见、典型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早期患者没有典型、明显的症状,一旦肝区产生持续性胀痛或是锐痛,肝癌已经到达晚期。这时肝癌产生了明显的症状,即让患者极度痛苦的疼痛。这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让患者焦躁不安、恐慌忙乱,甚至是悲观绝望,以致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缺失热情,终失去理智,走向极端。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经常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药疗法。但是,此种方法只能短时间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强以及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容易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性,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患者的预后也越来越差。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善预后,我科对收治的20例病患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采用心理疏导、非药物性治疗、对疼痛的严密观察等方法,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的生命长度。非药物性治疗主要包括皮肤刺激法、注意力转移疗法、放松疗法、认知疗法[1]。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张文静;祝玲娟;陈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结论: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文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大隐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大隐静脉抽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传统手术,改良大隐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丽;徐立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难题。尽管目前在手术,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其整体治愈率极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至延长生命作为治疗的主要目的仍为当下治疗的主要模式。
作者:章杰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11、12月我在休假)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厅收治的需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对比其在实施心理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显著优于实施心理护理前(96.67%vs86.67%),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98.33%vs85.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儿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在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名大专学历护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方案,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应用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主要内容为设置问题、护生与患者进行角色转换操作演示以及教师评估等三项内容。在实训结束后,对全部护生进行考核以评估其综合能力。结果:实训结束后,所有护生经考核通过,合格率为100%;其中,实验组护生在口腔理论知识、口腔专业知识以及口腔操作技能等的成绩总优秀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57.50%(P<0.05)。实验组护生对所学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87.50%(P<0.05)。结论:将护患角色转换教学法应用于口腔护理操作实践教学中,打破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及技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进而促进了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白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原发性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AS 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167倒原发性早泄患者及其配偶进行焦虑-抑郁程度评估并分析其影响。结果:PE 组和PE 配偶组焦虑-抑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E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患病率和焦虑抑郁程度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PE患者。PE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程度与PE患者的病程和PE患者配偶性生活的满意度相关。结论:PE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程度虽没有PE 患者严重,但患病率较PE 患者更普遍,且随着PE 患者病程延长,配偶焦虑-抑郁症状加重明显。
作者:周芳;车晓艳;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单纯肛瘘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100例单纯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使用传统肛瘘切除术;治疗组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肛瘘患者实施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患者拔出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护理与抢救。方法:选择本院接受介入手术的59例患者,术后鞘管拔出发生迷走神经反射6例,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6例迷走神经反射抢救成功,效果满意。结论: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与患者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穿刺及拔鞘时疼痛、尿潴留等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可以降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宁雯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肿瘤放疗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体会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的70例患者作为考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7.32±1.65)天和(12.54±1.82)天,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8.57%,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其可帮助患者缩短恢复时间,并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4年3月~2016年2月),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观察2组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卵巢囊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许健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分析产后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避孕情况,为降低产后意外妊娠率,提高产后妇女的避孕率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10)月选取的(贺兰县立岗镇)236名产后一年内妇女,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产后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和避孕情况。结果:研究对象中有185名名采取了避孕措施,占78.39%,使用避孕工具避孕的占92.80%,避孕方式为夫妻双方共同选择的仅有59.32%。总体掌握避孕节育知识的平均分为(55.3±11.4),知晓率低的是生育能力的恢复时间和人流的危害程度认知。结论:针对总体避孕节育知识知晓度低及避孕措施采取率低的情况,应该加强对产后避孕节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产后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和避孕率。降低意外妊娠率,确保产后妇女生殖健康。
作者:黄春霞;陈瑞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护理服务质量中护士礼仪培训的作用。方法:结合护理工作实际,通过理论讲座、礼仪训练、临床实践等形式加强护士礼仪培训,规范护士职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结果:提升了护士个人文化素质修养,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病人满意度提高,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应当护士礼仪培训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让良好的护士礼仪和素质成为体现护理服务质量优越性的标志。
作者:姜兰;周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些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被普遍接受的 Ross 修正的“损伤反应”学说认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的始动环节。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孟娟娟;齐宝宁;张志刚;周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置入术后护理对病情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 ABI、TCPO2、DOC各项指数均较对照组各项指数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对患者身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刘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本文就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2)与参照组(n=42),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参照组予以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疗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对比参照更快,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效果理想,其中腹腔镜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赵宏卿;梁小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验光配镜用于屈光不正引起调节性视疲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录的80例调节性视疲劳患者资料,均是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视疲劳;先对患者屈光不正因素进行分析,统计调节性视疲劳的临床症状;采用验光配镜法进行治疗,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差异性(P<0.05)。结果:屈光不正是由于遗传、不合理用眼等因素造成,调节性视疲劳患者以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眼皮沉重感、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等为主要症状,且患者多数为2种或2种以上症状并存。本次80例治疗结果,显效65例(81.3%),有效12例(15%),无效3例(3.7%),总有效率96.3%;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明显,仅少数眼疲劳、眼胀痛等。结论:医学验光配镜用于调节性视疲劳治疗效果明显,对屈光不正调节作用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任万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