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高
目的:总结和分析肺小结节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0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4例肺小结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治疗在小结节诊疗过程中的疗效。结果:肺癌21例(62%),肺良性病变13例(38%),其中肺癌病例随访2-5五年,3例死于全身转移,余18例(86%)未发现癌症转移。结论:对于肺小结节病例应考虑到早期肺癌的高危因素,对于短期治疗或随诊无明显变化者,积极的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郑永华;迟英民;曹宏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的胆囊切除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胆结石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2例,将其分为逆行组和顺行组,逆行组由胆囊管开始切除胆囊,逆行组由胆囊底部开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后开腹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1±4.80天,明显久于腹腔镜组患者的14.98±1.07天;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逆行组患者穿孔率、发热率、置管引流、肠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79%、12.50%、5.36%、16.07%,明显高于顺行组的:0.00%、3.57%、1.79%、3.57%,在肠粘连差异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9397,P=0.0262)。结论:顺行性胆囊切除较逆行性胆囊切除手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较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喻贵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复杂性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牙体缺失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和口腔等,选择不同类型复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250件,经3~4年的随访,通过电话方式嘱咐患者有问题随时复诊,记录患者局部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复杂性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为97.2%,不满意度为2.8%。结论:按照患者不同的牙列缺损情况,合理选择修复体,可取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110例,随即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左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经过8周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无统计学意义;疗效上,两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情况都有好转,但是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73%(51例),而对照组统计之后总有效率只有81.82%(45例),两者有明显差异,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统计可以知道,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这的推广使用。
作者:申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一共有572例,其中有28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组),另外,抽取同一时期外科手术以后没有切口感染的一共有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两组病人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给予对比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临床手术以后切口感染因素包括有年龄、基础疾病、切口类型、HbAlc、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 FPG等。另外,和非感染组对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本文所培养出来的34株细菌当中革兰氏阴性菌一共有19株(55.88%),革兰氏阳性菌一共有8株(23.53%),真菌一共有7株(20.59%)。结论:普外科医生要对手术切口的相关因素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同时根据具体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使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邢绍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150例剖宫产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n=75),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或肌肉注射镇痛(n=75),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其他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72h完全镇痛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能有效减轻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康复,护理应注重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
作者:陈玲萍;程彩萍;叶宇挺;李爱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胎儿属于半同种异体的一种移植物,植入母体内的同时没有受到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其中,免疫耐受发挥了重要作用。早产的主要机制还没有十分明确,既包括生物、物理、内分泌等因素,也包括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与激活。现根据细胞因子平衡、补体系统激活、固有免疫激活、胎儿组织相容性抗原成熟与母体致敏等不同方面对自发性早产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万小丹;王仙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重症监护措施。方法:对医院内科5年来收治的67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合理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67例患者,65例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治愈好转率97.01%;2例死亡,死亡率2.99%。结论:通过重症监护及病情观察,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在积极抢救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正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病历,随机抽取153例,对153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42%;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率为40.41%,使用频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之后是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结论: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大致遵循安全有效原则,可是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比较高,选择使用起点相对比较高,以及联合使用药物不合理等相关问题,因此,应该增强儿科合理使用药物。
作者:周永淑;陈云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5例严重创伤性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急诊护理措施的方法、过程以及效果。结果:65例严重创伤休克患者通过手术抢救后,治愈的有59例,死亡6例,总抢救成功率为90.77%。6例患者因失血过多,救治及时间较晚,入院抢救时已经濒死状态,经过尽力抢救,终死亡。结论:合理运用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成功率。
作者:崔玉红;王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控制剖腹产,降低剖腹产率,减少产妇分娩及新生儿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735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娩总数735例,剖腹产为474例,剖腹产率为64.5%;剖腹产以胎儿因素为主要因素,共265例,占55.9%;剖腹产指征前4位,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脐带绕颈。结论:加强产妇及家庭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并积极开展产科新技术以降低剖腹产率。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内科治疗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实施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31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科治疗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建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产后早期乳房按摩促进泌乳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于我院产科足月分娩产后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胀的程度及泌乳的时间,分析两组产妇的泌乳效果。结果:采用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刺激泌乳的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对初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产后乳房胀痛表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湛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42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阿斯美和酮替芬等药物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当明确患者的主要症状,慢性咳嗽患者的症在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治疗咳嗽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7.4%,治疗喘息症状的总有效率为67.3%,治疗咳痰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2.1%,治疗咽部发痒的总有效率为96.5%,治疗反流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7.6%。主要有咳嗽、喘息和咳痰等,在使用阿斯美加酮替芬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者:李恩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国产利培酮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进口利培酮治疗,而研究组采取国产利培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情况,其中疗效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而不良反应则采取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但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皆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皆比较轻微,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 TE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而且安全可靠,与进口利培酮有相同的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罗清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丁建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导管室专科护理模式。意义:训练有素的导管室护士,能够及时配合医师、运用熟练、精湛的护理技能保证介入手术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及妊娠躯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孕妇的精神关怀,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孕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产褥期抑郁症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针对体外冲击波与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安全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方法:选用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经确诊收治的泌尿结石病患9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体外冲击波碎石组,B组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组;对比两个组别病患结石一次清除率与病患并发症等相关方面的对比差异。结果:B组和 A组相比,B组在结石一次的清除率要比 A组明显偏高,但并发症组间数据也要高于A组,同时本次研究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A与B有着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优势,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酌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王朝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原发性的高血压当中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原发性的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洪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