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26例报告

赵延慧;王贇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紧急避孕, 吲哚美辛
摘要:目的:研究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中心寻求紧急避孕的26例妇女。紧急避孕妇女年龄范围是20~36岁,平均年龄为(29.2±8.9)岁。首先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尿检,血常规,B 超检查。术前排尿,保证阴道清洁,对外阴、阴道和宫颈消毒,根据子宫的大小选择宫内节育器型号,其选择标准为宫腔深度小于5.5cm,选用 S 号;宫腔深度在5.5~8.5cm 间,选用 M 号;宫腔深度大于8.5cm,选用 L 号。所用操作均由技术熟练的医生完成,B 超全程监测。术后两周内禁止性行为。一个月内禁止盆浴。结果:一年后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的妊娠率为0,脱落率为3.8%,续用率为96.2%;出现疼痛2例,占7.7%;出现出血2例,占7.7%;出现月经异常1例,占3.8%;出现分泌物增多3例,占11.5%。结论:本研究中,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避孕率为100%,不良反应率较低。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对不良反应率的统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待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证明。总之,元宫型含铜含吲哚美辛宫内节育器用于紧急避孕值得在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溶栓治疗后,观察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和病死率。结果: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70岁的患者均低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低于无基础疾病者;病死率,≥70岁的患者高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高于无基础疾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任何基础疾病的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合并三高、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均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谭一菁;兰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利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曾接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4例,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性原则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利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尽快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消除患者痛苦,是现代临床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理想方法,可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联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原发疾病与相应的急救护理对策,为临床急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儿的原发疾病、相应急救情况及复发率,总结相关经验。结果:16例(53.33%)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原发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3-7d 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复发6例(20%),均经对症治疗与护理后痊愈。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发疾病,通过密切的病情变化与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圆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入路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选择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方法:以200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2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采用颈侧切开入路的患者89例,经腮腺入路患者18例,经颈颌入路患者15例,经颞骨加腮腺入路患者11例。结果:13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14例(10.60%),颈侧切开入路的患者89例出现并发症2例(2.25%),经腮腺入路患者18例出现 并 发 症2例(11.11%),经颈颌入路患者15例 出 现 并 发 症 4例(26.67%),经颞骨加腮腺入路患者11例 出 现 并 发 症 6 例(54.54%)。结论:经颈侧切开入路手术并发症低,腮腺入路和颞骨加腮腺入路并发症较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前明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术中注意保护正常组织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作者:周定刚;周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收治的1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因等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结果:12例患者在行病灶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在随访半年后,均无不适症状、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因素,此病的发生与内膜种植有一定关系,降低剖宫产率及术中的精细操作是降低此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保障妇产科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分析妇产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通过全面分析护理不安全隐患,落实正确有效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韦雨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研究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展开探究,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月前来我院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手术,选择的手术方法为微创腹腔置管灌洗术,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腹水淀粉酶水平出现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腹水淀粉酶水平要比对照组低很多,从灌洗后的24h 开始,观察组患者的腹水淀粉酶下降明显,患者康复水平较高,证明护理干预对患者具有较大积极意义。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经过微创手术后,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另一方面避免患者出现身体异常,日后需进一步健全护理干预体系,实现护理水平的更大提升。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59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加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及时诊断治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59例有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患儿,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每天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及时进行完整的记录,定期对这些患者的诊治情况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59例患儿,均有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表现,通过早期识别,积极治疗,发展为重症9例,危重症1例,治愈58例,死亡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肺出血。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发展极快,一旦没有及时的确诊并采取治疗,便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加强监护,积极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进展,减轻重症手足口病对儿童生命健康的威胁。

    作者:廖正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在腹部 B 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进行无痛高危人流术的50例妇女,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无痛高危人流术,治疗组在腹部 B 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 B 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减少手术的盲目性,增加手术的精确度,而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技术。

    作者:张维丽;孙传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自然分娩产褥期的护理措施与原则

    产褥期是产妇身体和心理恢复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新生儿快速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护士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尊重每一位产妇,能够在正确的护理评估基础上,确认产妇在生理心理上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需求后,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以确保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

    作者:李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对肝血管瘤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使用介入栓塞治疗的20例肝血管瘤,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肝血管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肝血管瘤瘤体缩小均超过25%,其中12例患者的瘤体缩小甚至超过50%,且在后续复查中,3例患者瘤体消失,1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20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恶心、低热、呕吐以及上腹隐痛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在肝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作者:段炳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64例患者培养出378株病原菌,阳性率为24.1%。其中双重感染165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91株,所占比例为50.5%,主要是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98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89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低,小于50%。结论: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临床上应加强对药物的管理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周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护理对策讨论

    目的: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间3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对其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3例患者治疗有效果显著的为21例,占比例的63.6%;治疗有效的为10例,占比例的30.3%;治疗无效的为2例,占比例的6.1%。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良好的为11例,占比例的33.3%;心理状态一般的为12例,占比例的36.4%;心理状态差的为10例,占比例的30.3%。护理后心理状态良好的为23例,占比例的69.7%;心理状态一般的为9例,占比例的27.3%;心理状态差的为1例,占比例的3%。结论: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来说,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不同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张志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供应室消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供应室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前后,供应室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化以及医院使用供应室消毒设备的相关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在我院实施了优质护理之后,供应室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显著的下降,在我院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对于供应室的满意度有较大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供应室医务人员的工作舒适度,使得供应室的医务环境变得更加安全可靠,为其他各科室的相关医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管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GCS 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急性弥散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GCS 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d、7d、14d、28d 后的 GCS 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有效率为91.7%,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方式与常规的保守治疗方式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性提高患者的 GCS 评分,因此值得大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29%,两组比较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卵巢功能恢复比较 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卵巢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晓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与姜黄消痤搽剂涂患处,对照组用他克莫司外涂治疗,两组用药早晚各一次,疗程均为三周,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随访两个月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使用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患者总有效率为82.5%,使用他克莫司治疗脂溢性皮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6.36%),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消痤搽剂在治疗脂溢性皮炎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复发率低。

    作者:刘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老年妇女骨性膝关节炎的护理方法

    目的:分析中老年妇女骨性膝关节炎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中老年妇女骨性膝关节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老年妇女骨性膝关节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周长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手足口病患儿,并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0例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结束后,均痊愈出院,无一死亡病例出现,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100%。结论:有针对性的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降低患儿痛苦,提高治愈率,加速患儿康复,有利于临床护理的发展和推广。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意外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总结早期应用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意外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8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5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特别是急性期应用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效果显著。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