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

段炳谦

关键词: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治疗, 临床疗效, 并发症
摘要:目的:对肝血管瘤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使用介入栓塞治疗的20例肝血管瘤,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肝血管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肝血管瘤瘤体缩小均超过25%,其中12例患者的瘤体缩小甚至超过50%,且在后续复查中,3例患者瘤体消失,1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20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恶心、低热、呕吐以及上腹隐痛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在肝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伐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科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50例患者,分别记录信息,并于治疗后第7,10,14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相差不大,并且 p 值>0.05,无统计学差异,伐昔洛韦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泛昔洛韦组,并且 p 值<0.05。两组组有效率分别为:88.0%和84.0%,且 p 值>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本组实验数据观察所得,伐昔洛韦与泛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原因影响,还需更大量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证实。

    作者:唐帮丽;黄忠奎;丁钰;易清玲;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头加压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采用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B 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 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 B 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 B 组显著降低(P<0.05);A 组的功能及握力评分评分显著高于 B 组(P<0.05)。结论: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钢板内固定疗效相当,但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黄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塞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医治早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人员,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B),每组40例,均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B 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临床治疗,A 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医治成果。结果:临床医治成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vs80.0%)、临床医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53±8.44 vs 18.26±8.75)、不良反应发生率(7.5% vs 25.0%)均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别,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宗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羊膜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羊膜移植术组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术后随访6~18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与羊膜移植术组53例患者(55眼)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53例患者(57眼)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明显较短,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3.5%)也显著低于羊膜移植术组(21.8%)。结论: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复发率较低,临床效果优于羊膜移植术。

    作者:张文博;边红林;杨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BL 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PBL 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1]。PBL 的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终得出问题的答案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实验项目的操作示教、提出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总结操作问题来进行外科护理学的实验课的学习。PBL 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临床护理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精神,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出能为广大患者服务的护理人才。笔者运用 PBL 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魏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脊柱内固定手术,以期探究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对24例腰椎脊柱治疗患者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后,将固定物取出,并经过病灶清除、灌洗引流、以及防止感染等进行治疗。结果:以上治疗患者进行术后回访,在一年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均未有病灶窦道形成的现象,其中4例患者有轻微的疼痛,但并无其他病理现象出现。采用 X 光照射检查,并无其他不正常反应。通过对手术前后的病菌进行培养分析,并无病菌生长现象出现。结论: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期感染由弱细菌所引导产生,对于后期采用一系列的灌洗,固定物取出以及抗菌治疗等方法均可控制和预防感染。

    作者:陈灵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血压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在老年患者当中,高血压同时会引发其他症状的发生,因此,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作者:范贵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对其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产妇的产程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对200例产妇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之后,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第3产程短至23.4士1.21min。其中有60.5%的产妇为自然分娩,33.5%的产妇为剖宫产,6.0%的产妇为阴道助产。结论: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方式能够有效的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李晨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纠纷和投诉防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护理和治疗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和投诉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方春燕;曹光强;张良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健康教育。结果:95%的患儿治愈出院,10例转上级医院治疗,讨论,精心的护理和落实健康教育,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预防疫情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景诗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P 法与 PBL 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 CP 和 PBL 法在心理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实习护生40名,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 CP 组和 PBL 组,对比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经分组带教研究,CP 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93.4±2.7)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7.1±3.1)分;PBL 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6.1±1.5)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6.2±3.2)分,CP 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 PBL 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P 组与 PBL 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 和 PBL 带教方法均属于较先进的方法,有利于学员的操作技术的提升和操作考核成绩提升,但是 CP 教学法的对于理论的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张希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无痛胃肠镜病患100例为研究对象,在100例病患中,男病患68例,女病患32例。病患平均年龄35.5±10.5岁。将100例冰花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仅利用胃肠道检查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先利用麻醉止痛的方式,后进行胃肠检查治疗。手术进行完毕之后,对比两组病患术中并发症以及对机械排斥反应症状。结果:实验组病患在经过系统化治疗之后,无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出现,对照组病患对数出现了对胃肠镜排斥的现象。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实验组病患各项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病患的血压,心律明显异常。两组病患在排斥反应和住院时长比较中,其统计数据有明显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利用无痛胃肠镜的方式治疗病患消化道疾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该方式有着疗效好,排斥反应少,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京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皮肤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皮肤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82岁。以“发现左下肢外侧暗红色、无痛性、硬结样班块1月”入院。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呈弥漫状或实性巢状排列,由嗜碱性、形态单调一致、胞质较少的瘤细胞构成,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空泡状或细颗粒状,核分裂明显。免疫组化显示除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gA、CD56外,肿瘤细胞还表达 CK 和 CK20,而 LCA、HMB45、TTF-1、S-100和 CD99等阴性。结论:皮肤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较少见的、发生于真皮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需要与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原发性外周 PNET、皮肤基底细胞癌以及转移性肺神经内分泌癌等鉴别。

    作者:朱利;冯君;张剑丹;刘双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伊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伊贝沙坦及倍他乐克进行高血压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病症患者70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伊贝沙坦及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伊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进行治疗,能够获取到极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性极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医院感染控制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间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未实施集中管理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并将分析所得数据作为对照组;对本院2013年-2014年间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实行集中管理后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并将分析所得数据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率以及医疗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医疗器械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5.9%,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2.1%,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8.8%;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行集中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医院的感染率、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工作质量,因此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究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具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1200例门诊患者的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尿液分析仪和镜检法对所有标本进行红、白细胞及尿蛋白的检测。结果: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为:185例红细胞呈阳性,阳性率为15.42%;257例白细胞呈阳性,阳性率为21.42%;163例检出管型,管型检测率为13.58%。采用镜检法进行检测,112例红细胞呈阳性,阳性率为9.33%;361例白细胞呈阳性,阳性率为30.08%;14例检出管型,管型检测率为1.17%。其中,相比于镜检法,尿液分析仪检测法的红细胞与尿蛋白的阳性检测率明显升高,而白细胞阳性检测率则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测法与镜检法在临床尿检中具有互补的作用,通过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可极大程度上提高尿检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的诊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钟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氨力农联合西地兰及单独使用西地兰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联合使用氨力农和西地兰与单独使用西地兰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药氨力农联合西地兰,对照组给药西地兰进行治疗,观察治疗7天后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实验组显效的患者29例,有效的患者为9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样本数?100%)为95%。对照组显效的患者20例,有效的患者为11例,无效的患者为9例,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样本数?100%)为77.5%。治疗一个疗程后,实验组的 LVDd 值为50.45±3.32mm,LVEF 为(47.34±3.94)%,对照组 LVDd 值为57.38±3.24mm,LVEF 为(40.24±3.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应用氨力农和西地兰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地兰进行治疗。

    作者:陆艳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应用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5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舒适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过分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44%,舒适度评价优良率为86.6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舒适度评价优良率为95.5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舒适度评价、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指标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上,其总有效率、舒适度评价较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例重度胎盘早剥合并 DIC 患者的护理体会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它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母婴生命[1];胎盘早剥典型症状是:中期突发持续性腹痛伴或不伴阴道流血,严重时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胎盘剥离后,从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中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并产生高浓度的 FDP,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3]。本院于2014年5月收治1例重度胎盘早剥合并 DIC 的患者,因诊断抢救及时,加上正确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住院8天顺利出院。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富林蜜联合外科治疗Ⅳ期巨大压疮1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富林蜜伤口愈合凝胶联合外科治疗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方法。方法:外科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使用富林蜜凝胶溶解脱落创面坏死组织并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新生致创面新鲜,再行手术修复治疗。结果:巨大压疮经积极的联合治疗效果良好,无感染及窦道发生,无压疮的再发。结论:巨大压疮经积极的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理想,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

    作者:陈旻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