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纠纷和投诉防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春燕;曹光强;张良英

关键词:风险管理, 急诊, 医疗纠纷, 投诉
摘要:目的:对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护理和治疗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和投诉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恩丹西酮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预防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预防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妇科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胃复安,观察组用盐酸恩丹西酮。结果:盐酸恩丹西酮对控制急性呕吐有效率为94%,胃复安为50%。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丹西酮对预防各种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呕吐的预防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无椎体外系症。

    作者:张国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柔性管理理论的应用价值,探讨柔性管理理论的应用途径,促进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护理人员共10名,针对其柔性化管理需求展开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优化和完善柔性管理理论在医院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制定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案,为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保障。结果:通过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用柔性管理理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指导医院急诊护理管理相关工作更科学、有序地开展,可以有效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方案,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热情以及护理有效性,保证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作者:蒲明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选取64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其疼痛发生率为3.13%、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7%同对照组患者的37.50%和75.00%相比,P<0.05。结论: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林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富林蜜联合外科治疗Ⅳ期巨大压疮1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富林蜜伤口愈合凝胶联合外科治疗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方法。方法:外科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使用富林蜜凝胶溶解脱落创面坏死组织并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新生致创面新鲜,再行手术修复治疗。结果:巨大压疮经积极的联合治疗效果良好,无感染及窦道发生,无压疮的再发。结论:巨大压疮经积极的联合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理想,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

    作者:陈旻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切除中甲状旁腺保护及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处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月12月间进行甲状腺切术手术病例158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手术操作过程给予针对性保护,对照组依据常规流程进行手术,统计分析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以及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预防,重点是提升医者局部解剖精细操作,避免对甲状旁腺以及供血情况的破坏,能有效降低甲状旁腺损伤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作者:黄绍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29%,两组比较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卵巢功能恢复比较 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卵巢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晓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知识和生活方式的研究

    目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生活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骨科诊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对疾病健康知识与生活方式之关系进行评估。结果:(1)疾病健康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3.86分,得分率为59.65%,了解程度不高;(2)生活方式中,健康责任和营养状况得分为9.24分和8.52分,得分率分别为51.33%和60.86%。(3)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生活方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立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CU 气管插管清醒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 ICU 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躁动原因以及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 ICU 住院的110例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打造舒适 ICU 环境、加强与患者交流、提供舒适护理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护理方法。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10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其中93例患者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转出率为84.55%;12例患者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91%;5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死亡率为4.54%。结论: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间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何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与鼻旁窦肿瘤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 CT 诊断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鼻与鼻旁窦肿瘤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鼻与鼻旁窦肿瘤患者110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32例(恶性组),良性肿瘤患者78例(良性组)。对比分析两组肿瘤患者的肿瘤形态、密度、骨质破坏、脂肪层侵犯、腔外肿块等特征。结果:恶性组腔外肿物占81.3%,对照组腔外肿物占5.1%,组间差异(P<0.05);恶性组肿瘤对脂肪层侵犯消失和骨质破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恶性组肿瘤形态、密度多以不规则与不均匀为主,良性组与之相反,组间差异(P<0.05)。结论:采用 CT 对鼻与鼻旁窦肿瘤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观察鼻与鼻旁窦肿瘤的病变范围,并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吴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危重患者院前及院内的衔接

    目的:加深医务人员对于危重患者院前及院内的衔接的认识。方法:对于本县随机抽取15家院前急救单位的医生和护士(拒绝参加调查的急救单位除外)200人;选择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作为本研究院内急救人员的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展开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病例资料的衔接、信息平台衔接、医疗技术的衔接、管理制度的衔接等等。问卷的总体印象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三个选项。医务人员对于院前和院内的衔接重要程度的认识分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五个层次。结果:有89%的人认为病例资料的衔接比较重要,79%的医务人员认为医疗技术的衔接非常重要。但是9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信息平台和管理制度的衔接是应该加强的。仅仅只有5%的人员对院前急救非常满意,有36%的人不满意。对于院内有27.5%的医务人员非常满意,院前、院内的急救的满意程度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于参与急救的人员对于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以及院前和院内的衔接重要程度的认识统计学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多数医务人员都能认识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院内院前急救衔接的重要性。院前急救和院内院前的衔接还是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罗从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议 orem 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讨论 orem 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旨在提升产妇产后恢复速度,确保产妇安全,降低出现产后并发症的可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87例产妇,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使用 orem 自理理论对其进行指导教育,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后自理教育,观察两组产妇的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自我管理。结论:orem 自理理论可有效提升产妇产后自理能力,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瓦静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医院感染护理措施的分析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医院中的感染因素,并依据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检查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具有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机率、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 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 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具有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机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护患纠纷,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和研究进展,分析预防对策。方法:选取5例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2例外科3例脑干科,监测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地点,置管医生,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保证调查工作的准确度,设置调查质控员,质控员由专职人员担任,由调查质控员核实每一份调查表的内容。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在中心静脉置管后均接受过相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接受抗生素治疗,TPN 治疗,激素治疗。经过统计共有2例患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所占百分率为40.0%;接受过 TPN 治疗的患者共1例,所占百分率为40.0%;接受过激素治疗的患者共有2例,所占百分率为40.0%。患者在患病期间接受的治疗手段可能关系到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置管时间,置管地点,置管医生,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有密切联系,只要选择正确的置管方法,缩短置管时间,严格灭菌等正确合理,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发生。

    作者:黄永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有效运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临床护理干预,2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发生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5)。结论:本文研究总结表明,临床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总住院时间,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孙秀峰;石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11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病因,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以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为主。本组研究病例中,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分别占到51.8%与18.4%。结论: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发病原因极其复杂,这也需要引起家长与医务人员的重视,积极予以治疗或配合治疗,加强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作者:和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 MMSE、ADL、CDR 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4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学强;何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早产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早产儿由护士完成相关护理工作,实验组早产儿由护士及家属共同完成护理工作,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更佳,实验组家属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评分为(82.36±2.56)分,护理技能评分为(86.35±5.55)分,主观幸福感评分为(85.62±3.69)分,早期干预执行率为86.0%,回院随访率为82.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曹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呼吸道传染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蔓延的资料,阐述了儿童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途径和临床表现,并对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提出一些见解:第一,高危人群的防护;第二,防治病原体传播;第三,加强公众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希望给同行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作者:吴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专业化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面对企业、行业第一线,因此对其所提出的技能要求也是实用型的。根据现代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实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专业化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步骤。

    作者:田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深刻认识缺血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4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14例给予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诊治,其他患者给予介入治疗,40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为95.0%。结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不明显,误诊率较高,给予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可避免误诊的发生,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谭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