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琼;赵晓燕
目的:了解泸州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有效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517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识知晓率为68.62%,其中有关国家结核病相关政策知晓率为53.64%。农民、流动人口、高年龄人群、低文化程度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低。广告、宣传栏、电视、张贴画是公众喜爱和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泸州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离国家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有针对性的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赵良华;吴田勇;王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降钙素原(PCT)联合 C 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败血症患者30例与非败血症患者30例。将败血症患者设为实验组,非败血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散射比浊法分别对这两组新生儿血清 PCT 与血清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一周后对比检测结果,并得出结论。结果:经观察,试验组患者的血清 PCT 与血清 CRP(22.94±8.33)ng/mL、(36.81±11.20)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3.10±2.61)ng/mL,(5.82±3.4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恢复期血清 PCT(1.0±0.8)ng/ml 与 CRP(3.2±1.5)mg/l 均较初期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降钙素原(PCT)联合 C 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进行进一步拓展探索与推广应用。
作者:祁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研讨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治办法。方法:选择自2009年~2014年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38例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其中2例采取了手术治疗办法,另外36例选取了非手术疗法,对所选患儿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分析。结果:38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儿通过小肠减压及其稳定内环境等一些治疗手段之后,全部患儿均得以康复。结论: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多出现在术后4~7d,临床表现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有其独特性。其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多为小肠无菌性炎症造成普遍或局部肠粘连而形成的,大部分选取保守疗法而终治愈。
作者:赵来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1]在母乳喂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30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孕产妇不同时期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结果:287例母乳喂养成功,3例因母亲患有乙肝而不能母乳喂养,3例因新生儿有其他原因不能母乳喂养,3例因乳头皲裂而不能母乳喂养健康宣教,2例因母亲要外出打工而中断母乳喂养。2例为了保持体形而拒绝母乳喂养。结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韩美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3年5月施行腹部手术后早期肠粘连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粘连采用中西两法保守治疗。结果:58例患者经采用中西两法保守治疗,其中56例一次性治愈,1例经过2次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上述治疗无效中转手术。结论:采用中西两法保守治疗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福贵;史海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丹参、山楂、黄芪和海藻等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阿伐他汀钙治疗。对两组病人的血脂,C 反应蛋白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以此判断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患者均为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明显,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表现出较好临床价值,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开辟出新的途径。
作者:邬艳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精细化管理在骨外科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骨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相对于不是精细化管理并且没有全方位护理的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结论:精细化管理并加以全方位有效护理对于骨外科手术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肖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流动儿童保健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北京市有关部门制定流动儿童健康管理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信息指导和帮助。方法:选择密云县人口相对集中的两个主要干道,对于符合具体筛选条件的400例0到48月的儿童监护人实施调查。结果:密云县流动儿童健康体检率、系统管理率为63.9%和36.8%。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体检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较小的儿童健康体检率、系统管理率要高于较大的儿童群体。结论:北京市密云县流动儿童保健现状较为严峻,只有不断提升儿科保健艺医生的相关技能以及儿童监护人的意识,才能够为促进流动儿童保健资源实际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创造更大的空间与可能。
作者:冯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眼表疾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眼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眼表疾病;实验组患者采取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相比,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更好,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楚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 COPD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给予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干预组血气分析各项观察指标(PaCO2、PaO2以及 PH 值)均优于常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 COPD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宋志军;王晓兵;刘巍;刘永青;刘建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通过治疗后心律不齐的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郭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分析蒙自市5年来鼠疫监测数据,掌握疫情动态和趋势,为鼠疫的预警预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蒙自市每年对辖区内的乡镇采取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包括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2010-2014年蒙自市共布笼65970个,捕获鼠类3449只,总鼠密度5.23;染蚤鼠数708只,染蚤率20.53;总蚤指数0.40;鼠类中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中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结论:虽然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但蒙自市仍潜在鼠疫流行的危险,应坚持不懈的开展鼠疫监测工作,严格执行鼠疫疫情"三报"及"零"报告制度。
作者: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单纯接受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三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6%、90.6%和9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人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患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体会。方法:对199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其中,37例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采取保守治疗。结果:49例存活44例(89.8%,44/49),死亡5例(10.2%,5/49)。42例(95.5%,42/44)随访(时间为6月~2年),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标准,恢复正常(智力正常,精神良好,四肢功能无障碍)26例(59.1%,26/44),轻度残疾14例(31.8%,14/44),重度残疾4例(9.1%,4/44)。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危急、变化快,应该早期诊断,早期积极综合治疗并且积极抢救,能明显地改善预后。
作者:韩东;宋伟;夏国庆;王东晓;王卿峰;祝启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用于临床胃溃疡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分阶段的治疗方案,即前两周提供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方案,两周后只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提供类似的分阶段治疗方案,即前两周提供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方案,两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经相同周期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夜间酸突破几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几方面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患者临床病情的改善均具有明显作用,尤其地,实验组疗效显著由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胃溃疡治疗方面,埃索美拉唑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安全性更高,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十分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剑;张立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有22例(36.67%)患者采用了米司非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和 B 超检测下负压吸宫术治疗,经过治疗后痊愈;有18例(30.00%)患者采取了经子宫全切除术,术后患者痊愈;有20例(33.33%)患者采取经腹部切口进行楔形切除子宫瘢痕病灶,全部患者痊愈。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热米拉·艾尔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1882年,德国拜尔公司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了一种药品,叫做乙酰水杨酸,也就是 Aspirin,翻译成中文就是"阿司匹林",其化学分子式是 C8H8O4,分子量是152。方法:作为公众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药品之一,"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功能极为显著,也正因如此,其在生活及医学领域才受到更多的选择,对它我们也才更加熟悉。结果:"阿司匹林"自诞生之日起,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过其功能却依然如故,经久不衰,一直以来都是医疗临床中对发热、风湿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芳;甄睿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肾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科行肾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治疗的7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成针对性组和一般组,对针对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一般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结果:针对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一般组患者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行肾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张素琼;赵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年轻未婚未孕女性进行高质量的流产后计划生育避孕知识的普及从而提高对女性生殖保健的健康宣教率,降低再次人工流产率。方法:将200位年轻女性分为2组,即观察组100位,对照组100位,针对观察组进行避孕知识的宣教与干预,干预8个月后比较两组女性再次人工流产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女性发生再次人工流产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再次人工流产率为48%。结论:高质量流产后计划生育避孕知识的普及能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的再次发生率。
作者:陈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或手术对急诊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性肾绞痛的治疗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诊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性肾绞痛病患50例作为手术组,实施手术治疗。以同期实施保守治疗者50例作为保守组。对比两组在疼痛减轻程度、排净结石率、不良现象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手术组病患疼痛减轻程度明显大于保守组,排净结石率明显高于保守组,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治疗急诊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性肾绞痛能够有效促进病患疼痛的缓解和提高结石排出率,且安全可靠,跟保守治疗对比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刘世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