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华;吴田勇;王焱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136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有病人6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参照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将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病人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相当,均有利于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唑来膦酸干预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进行及分析和研究。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对3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12例术后予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对照组有5例患者疼痛再发,其中3例经 MRI 证实手术相邻椎体发生新鲜骨折。而使用唑来膦酸组有1例腰痛复发,MR 未发现临近椎体骨折,仅发现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 VAS 评分、临近椎体矢状面 Cobb 角与未使用唑来膦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 <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可以较好的预防骨水泥成型后的病椎相邻椎体的骨折。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晔;施晓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文根据血站工作实际,结合重庆合川地区无偿献血发展情况,在对无偿献血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无偿献血工作的完善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血站发展步伐、改变宣传招募策略、建立健全采供血相关机制,才能实现本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董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中医中药内调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3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中医中药内调外敷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后,38例患者中17例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无效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同时患者的乳房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对比(P <0.05)。结论: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实施中医中药内调外敷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乳房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刘立鑫;刘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成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并总结影响复苏成功率的因素。结果:经气管插管抢救者复苏成功率为24.24%,以非气管插管方式抢救者复苏成功率为6.25%;院内急救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28.89%,院前急救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9.43%;发病后6min 内接受心肺复苏者的复苏成功率为32.65%,发病6min 后接受心肺复苏者的复苏成功率为4.08%,上述差异均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复苏成功率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条件允许时,临床医护人员应当以气管插管方式实施急救,并尽可能早地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以便在佳时间成功抢救患者。
作者:宋彦军;柴湘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泸州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有效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517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识知晓率为68.62%,其中有关国家结核病相关政策知晓率为53.64%。农民、流动人口、高年龄人群、低文化程度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低。广告、宣传栏、电视、张贴画是公众喜爱和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泸州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离国家规划目标有较大差距,应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有针对性的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赵良华;吴田勇;王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近20年来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甚至处于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列。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整体变化及不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为我国恶性肿瘤防治与治疗提供可参考数据。
作者:王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文简要分析了在部队膳食管理中引入公共营养师的意义,从五个方面规划其基本职能,并阐述营养师在部队膳食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作者:丁俊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选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35例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良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预后佳。
作者:张汉沛;蒋忠强;白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9例,实验组施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9.09%)少于对照组(22.85%),满意度相对较高,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孟凡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分析小儿脑积水分流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之间于我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38例小儿脑积水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术后并发症情况,总结观察和护理措施。结果:患儿术后主要发生分流管装置位移、分流管阻塞、颅内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或再次入院治疗后痊愈。结论:密切观察行分流术后小儿脑积水患儿的体征和病情,提早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周红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小儿急诊洗胃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急诊洗胃患儿38例,根据患儿具体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合适的洗胃方法,同时对患儿的第一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洗胃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五岁以上患儿一次插管成功率、患儿家长的满意率以及洗胃成功率全部都是100%,同时并没有并发症发生;五岁一下儿童一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率以及成功洗胃率分别为85.7%、14.3%、85.7%、85.7%。相比较,五岁以上患儿的洗胃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在对小儿进行急诊洗胃的过程中,应该谨慎的对待,在选择洗胃液和使用剂量的过程中也应该慎之又慎,同时在选择插管和插管深度时也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洗胃效果。
作者:贾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牙体牙髓患者应用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牙体牙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40例,适量填充治疗),B 组(40例,超量填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A 组患者明显疼痛率为7.5%、轻微疼痛率为92.5%,B 组患者明显疼痛率为27.5%、轻微疼痛率为72.5%,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 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适量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患者,可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但临床在治疗时,应着重前牙、后牙的根管填充程度,以达到佳疗效。
作者:张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护理要点。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80例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利普刀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患者进行利普刀治疗期间加强健康宣教,有助于保障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付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有22例(36.67%)患者采用了米司非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和 B 超检测下负压吸宫术治疗,经过治疗后痊愈;有18例(30.00%)患者采取了经子宫全切除术,术后患者痊愈;有20例(33.33%)患者采取经腹部切口进行楔形切除子宫瘢痕病灶,全部患者痊愈。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热米拉·艾尔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 DEC 与 ECF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到我院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女性患者93例,按照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两组,DEC 组48例和 ECF 组43例,其中(1)DEC 方案:多西他赛75mg/m2+表柔比星5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d(2)ECF 方案:5-氟尿嘧啶500 mg/m2+表柔比星60mg/m2+环磷酰胺6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d;两个方案均行4个周期,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毒副反应。结果:DEC 组 OR、pCR 较 ECF 组高(P <0.05)DEC组在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反应高于 ECF 组(P <0.05),其他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脱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DEC 方案的疗效优于 ECF 方案,在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和心脏毒性反应高于 ECF 方案,但耐受良好。
作者:褚瑞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幼师女生对原发性痛经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探讨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新思路,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女生原发性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方法:采取自编问卷、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115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保健认知现状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女生对原发性痛经影响因素的认知不全,对原发性痛经预防保健知识缺乏。结论:加强原发性痛经生理卫生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制定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降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
作者:张秀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输液室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计200例门诊输液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就医的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手段。对比两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输液等候时间。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输液等候时间分别为(92.3±5.1分、2.3±1.6分钟)、(85.2±6.7、6.1±2.3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对能明显提高门诊输液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输液等候时间。
作者:许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在脑梗塞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满意率为80.65%,观察组满意率为96.7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 COPD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给予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干预组血气分析各项观察指标(PaCO2、PaO2以及 PH 值)均优于常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在 COPD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宋志军;王晓兵;刘巍;刘永青;刘建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