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吴燕
目的:观察阿托品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行宫颈麻醉,对照组不予以任何药物,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越于对照组,其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人工流产手术中采用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能有效起到镇痛和扩张宫颈的作用,同时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冉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些年来,随着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在医院往往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他们惶恐、徘徊、不知所措,精神往往处于崩溃的边缘.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他们消除恐惧和不安情绪,从而达到治疗的佳效果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迫切需要去更好的突破.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在妇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指出心理护理相对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心理护理的发展做一个美好的展望.
作者:郑玲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这两种术式对于治疗宫外孕的护理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1,3-2013,9收治的158例宫外孕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各79例,通过对两组受术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疼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前术后护理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果.结果:通过两组术前术后护理情况对比发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验不难发现,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易行并且使得术后患者能够较快恢复等优点,加之采取有针对的护理措施,更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艳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镇结核病疫情趋势,进一步做好结核病管理工作;方法:对3年间我镇统计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间我镇收治结核病人1021例,涂阳肺结核病例567例,涂阴病人405例,结核性胸膜炎39例,腰椎结核5例,盆腔结核3例,骨结核2例.农民及少数民族为高发人群,且以青壮年为主;结论:结核病疫情仍居传染病之首,应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的疾病筛查,做好农村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作者:吴显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高,难,精的手术方式不断创新,对眼科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眼科手术室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对于其护理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更应得到重视并加强防范.现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将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蔡淑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采用咪唑安定对患者麻醉手术前的身心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期间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咪唑安定以及鲁米那进行手术前用药,对患者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血浆内皮素以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咪唑安定对患者麻醉手术前的身心应激作用的影响.结果:用药前后两组患者HR、RR、SBP、SPO2、DBP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血浆内皮素水平以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咪唑安定能够用于手术前用药,使用咪唑安定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以及恐惧情绪,使患者有效镇定,降低了患者的基础代谢和神经反射的应激性.
作者:刘国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科氧气湿化瓶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对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小儿科从2004年-2006年至2006年-2008年期间临床氧气雾化吸入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总结2004年-2006年末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15%,临床取样60例,其中发生爆炸8例,2006年-2008年对氧气湿化瓶改进消毒方法,及时跟换湿化瓶并且加入湿化液爆炸比例为3.4%,临床取样58例,其中发生爆炸2例.结果:2006年-2008年氧气湿化瓶发生爆炸数明显减少,2006年-2008年发生率3.4%,2004年-2006年发生率15%,卡方值4.66%,P<0.05.结论:通过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管理方法及使用方法方面的改进,明显减少了临床操作氧气雾化吸入时湿化瓶爆炸现象,减少了因发生该现象引起的对患儿和工作人员造成的惊吓甚至伤害,使该项操作过程更加顺利安全,使患儿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作者:陈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内科常见的凶险急腹症,文献报道病死率为14%~38%,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改变的全身疾病[1].其发病机理目前不是十分清楚,研究认为,胆石症十二指肠乳头痉挛是导致重症胰腺炎的主要的直接或间接原因.SAP时,机体发生以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为特征的超高代谢反应,使患者营养储备迅速耗竭,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机体防御免疫能力下降,感染率升高.若不能及时提供合理的营养治疗,可进一步致使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高,因此,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崔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我院结束治疗并出院的老年肺心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正常护理,观察组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出院5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编制生活质量表.结果:通过合理干预,观察组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健康生活质量.
作者:杨春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有抚触和游泳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和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在1个月时的神经发育行为(NBNA)和NBNA附加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情况,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作者:董翠英;李新连;虞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得得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由妇科门诊确诊为宫颈病变的50例患者使用高频电波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大部分患者在术后2-3天出现阴道流液的情况,8-16天宫颈表面脱痴出血,1-2月宫颈表面恢复光滑,外形恢复自然,手术治愈率达91.94%.结论:使用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极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宁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康复率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患儿,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儿科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40)与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5%.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5%.观察组患儿医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儿的护理干预,对促进康复,提高医护依从及护理质量,防范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正常细胞逐步获得恶性表型需要多个遗传改变的积累,是多种基因变异并长期累积所致的结果.微卫星是广泛存在基因组中简单串联重复DNA序列,具高度多态性,变异率极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组特定微卫星DNA遗传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相应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有关,并发挥重要作用[1].本文就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恒;岳欢;邓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研究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前来就诊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钻孔引流术组(33例)和开颅清除术组(35例),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后,观察疗效.研究结果:①手术时间:开颅清除术组手术时间明显比钻孔引流术组长(P<0.05);②病死率及意识回复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远期疗效:钻孔引流术组远期疗效明显好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研究结论:由于钻孔引流术具有操作较为简便、术后恢复好的特点,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选择.
作者:连顺生;许黔凤;朱星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导致心胸外科手术产生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932例,回顾分析本次研究病患的临床资料,以及引发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按照国家卫生机构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对这些病患进行相应诊断,932例手术病患中,共有48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2%,术后感染部位包括:手术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胃感染等.结论:经分析得出,导致上述部位产生感染的因素有:呼吸设备侵入性治疗、术后引流管留置之间过长、术后出现肺水肿与心力衰竭、术前有慢性病史等.因此要为病患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呼吸设备管理,掌握吸痰技术、提高引流管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正确使用抗生素等,这样才能减少术后感染因素的发生,进而使院内感染率下降.
作者:孙作永;冯勇;张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理念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35例,甲组采用常规型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乙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甲组的35.4%;而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指导下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减少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医学上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46例早期手足口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73例,给予参考组患儿常规的治疗办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磷酸阿糖腺治疗,连续3-5d,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参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效果显著,患儿康复较快.
作者:李光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内分泌科护患沟通的技巧进行探索.方法:采用以培训、不同的沟通形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以老带新等方法扩大效果.结果:通过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1年,患者满意度、“三基”合格率和技术操作优秀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深入浅出、持之以恒、因人施教是内分泌科护患沟通的主要沟通方式,护士要拓宽自身专业知识面和服务面才能做好护患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特殊解毒药应用中的剂量问题,了解其药动学研究概况.方法:收集近30年有关的代表性文献,对特殊解毒药的临床应用、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药动学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特殊解毒药在临床上救治中毒疗效显著,但由于剂量不足或过量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二次伤害也较为突出.结论:特殊解毒药在临床应用中剂量问题仍是解毒成功的关键,对其体内正常参考值的了解和对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及深入探讨,是临床上准确掌握特殊解毒药应用剂量的一个必要前提.
作者:刘扬;宋亚娟;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150例择期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d,B组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C组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三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cTnⅠ、CK-MB、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术后24小时cTnⅠ、CK-MB、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行PCI患者术前3天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40mg/d,其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李勇;何魏巍;王斐斐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