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苏磊

关键词:糖尿病足, 中西医结合, 国人,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 碳水化合物, 足部溃疡, 质量下降, 饮食质量, 健康第一, 防治知识, 发病年龄, 危害性, 发病率, 致死, 致残, 增长, 运动, 食物, 深部
摘要:新世纪以来,面对国人饮食质量大幅提高但运动质量下降的现状,同时因为国人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的传统,糖尿病发病率以惊人速度大幅增长,并已成为健康第一杀手,并且发病年龄呈日益下降的趋势,但是国人目前对糖尿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却十分缺乏,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认知严重不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足部溃疡加剧而形成深部的感染或坏疽,终迫不得已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造成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关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的136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危险因素包括有使用超过3种类别的抗生素,住院时间在2周以上,采用呼吸机以及责任护士的工作年资等.结论:导致重症监护是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因此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同时还需要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较娴熟的护理技巧,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环境管理.

    作者:葛妍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针刀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行玻璃酸钠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d、1、6月时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d、1、6月各个时点,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均比治疗前高(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优良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P<0.01).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刀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以迅速且持久的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平;余健;杨少锋;郭彦涛;罗振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抽脓治疗的护理

    对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20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经过采取经皮肝脏穿刺抽脓治疗的护理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在手术之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治疗,对血糖进行监测;在手术的过程中严格监护,配合穿刺抽脓工作;在手术之后要限制患者的活动,加强饮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控血糖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出现.20例患者经过细心的治疗护理,手术之后恢复情况良好,可以出院.

    作者:唐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搜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126例产妇,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63例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对乙组63例产妇和新生儿不实施护理干预.对比甲组和乙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少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极大,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蒋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9年~2013年定西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本文对2009年~2013年定西市红十字中心血站60762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进行体检和血液初筛,方法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要求,所有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表明2009年~2013年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为1419份,检测不合格率从2.94%下降到2.19%,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作者:张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腹腔镜手术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产生的原因、诊治要点及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2013年间至我院治疗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患者常有长期反复的上腹部疼痛史,手术前对患部进行多普勒彩超、CT、钡餐、纤维胃镜等常规检查均无法确诊,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发现.经确诊后通过腹腔镜手术3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医生需保持耐心慎重,可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随访时术后的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罗如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中胆囊管骨骼化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评价LC中将胆囊管充分骨骼化并确定其与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与壶腹部之间的关系,再予夹闭切断,此种方法对于预防肝外胆道医源性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80例,并在LC术中坚持将胆囊管充分骨骼化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皆获成功,无一例出现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讨论:在LC术中将胆囊管充分骨骼化并确定其与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与壶腹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辩清正常及变异肝外胆道,对减少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

    作者:魏东;林伟;罗波;蒋益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本院治疗的15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实验组8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守药物治疗,实验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加以使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一个月后,对比发现实验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局麻下腹腔镜行输卵管绝育术300例分析

    目的:分析局麻下腹腔镜行输卵管绝育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2013年到我心采取腹腔镜绝育术的300例受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服务对象全部成功进行了腹腔镜绝育术,手术平均时间均为7-10min,并且无中转开腹以及脏器损伤情况发生.结论:采用局麻下腹腔镜行输卵管绝育术手术切口小,受术者无明显痛苦,术后创口处无明显疤痕,手术过程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较少,经实践证明,可以将该技术应用到计划生育方向上.

    作者:王钢;邓仁玲;安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和视力观察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的屈光度与视力变化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诊的35例(50眼)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的临床资料,皆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儿屈光度与视力变化情况,以及总结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儿经过1~2年治疗后,屈光度相较于治疗前皆有一定的好转,终治愈20眼、好转26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为92.00%;不同初始视力的弱视眼屈光度在治疗后有不同的变化幅度,其中初始视力越高,治疗后患儿的屈光度各个指标(年均球镜、等效球镜、柱镜)改善幅度越大.结论: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他们的屈光度与视力,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作者:熊克伟;肖云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壳聚糖在瘘道翻转术术后应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壳聚糖在治疗经括约肌间瘘的瘘道翻转术术后应用的作用.方法:在瘘道翻转术术后换药中应用壳聚糖凝胶,与普通换药患者对比.结果:瘘道翻转术术后换药中应用壳聚糖凝胶,与普通换药患者对比病灶愈合期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壳聚糖在治疗经括约肌间瘘的瘘道翻转术术后应用可预防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缩短疗程.

    作者:李磊;李长龙;廖云峥;栾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隐患的防范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隐患的防范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护理情况,并根据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经过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后,86例患者均消除了安全隐患,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护理有效率为97.67%;结论:经过具体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降低了病人在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作者:付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论体质辨识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学理论,具有十分有缘的历史.而我国的中医体质学说则是将中医理论作为主要导向,对于种种体质的生理以及病理特点,进而分析疾病的状态、病变的性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体质辨识在治疗妇科疾病治疗种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体制辨识在中医妇科临床之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术抢救3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术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3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血液灌流术治疗,观察抢救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中抢救成功29例,死亡1例.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体内TNF-α、IL-6、IL-10、hs-CRP等指标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术应用于抢救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任连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盐酸克林霉素在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盐酸克林霉素在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接诊的126例盆腔炎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63人采用庆大霉素、青霉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63人采用盐酸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6%,不良反应25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不良反应14例.结论:盐酸克林霉素对急慢性盆腔炎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心衰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心衰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我国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产妇产道血肿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27例产道血肿护理经验,分析归纳出并发产道血肿的几个主要原因:初产妇、分娩异常、技术不精湛、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等.总结了预防护理产道血肿的措施:提高助产技术,认真仔细进行阴道缝合、加强产后观察、做好围产期的预防保健工作等.

    作者:李泽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实施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神经根颈椎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推拿牵引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推拿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分(CASCS)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刺与推拿牵引等治疗,均能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推拿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使用方便、无创伤及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严兵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血糖控制对证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接诊的8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皆采用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同时加以饮食疗法与运动干预,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研究组5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羊水过多、妊高征、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及巨大儿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产后感染、剖宫产,以及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做好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外,还应积极给予血糖控制措施处理,对于妊娠结局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为此建议临床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治与血糖的检测.

    作者:马霞;王琪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产科接收的即将分娩的患者67例,对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患者进行基础的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在以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细致整体的护理干预,探索两组患者护理后产后出血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为5.13%,生产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患者分娩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能较大程度上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与胎儿的健康生命.

    作者:范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