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自拟补肾消抗安胎方治疗免疫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

石文静;房永刚

关键词:免疫性习惯性流产, 补肾消抗安胎方,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自拟补肾消抗安胎方治疗免疫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接收52例免疫性习惯性流产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使用自拟补肾消抗安胎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抗体转阴率明显比治疗组的患者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无明显的差别,但是对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的患者。结论:针对免疫性习惯性流产的患者使用自拟补肾消抗安胎方进行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的效果,并且患者的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二种方法治疗混合痔嵌顿临床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与常规治疗方法在治疗混合痔嵌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09-2012.09入住我院外科的120例混合痔嵌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即先进行抗感染,消肿等对症处理,待炎症消除、水肿消退以及痔核回缩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外剥内扎术,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以 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缩短疼痛时间、消炎消肿、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剥内扎手术应用于混合痔嵌顿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临床效果好,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邵建力;罗叔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切口双手取核法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运用小切口双手取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92例(21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手工小切口双手取核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手工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视力恢复较好,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少,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散光、角膜水肿、残留晶体皮质、后囊膜破裂、切口渗漏以及术后眼压高等;手术方法相对简便,容易操作。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运用小切口双手取核法治疗的切口较小,患者视力恢复块,伤口愈合佳,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只要注意手术技巧和细节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卫生院及基层医院均可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卢兵;梁庆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的探讨

    当今社会,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普遍出现了更多新的健康问题。男科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困扰男人们工作生活的一大难题。其中,前列腺增生是男性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数量几乎占到了泌尿系统手术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然而传统的前列腺增生手术方法容易出现并发症和手术后排便失禁等情况,比例甚至高达百分之十五。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换代,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迅速的在各大医院中使用起来。并且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应用于临床后,传统方法所出现的问题极少的发生在新的疗法中,使其成为了现阶段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佳手术方法。

    作者:左德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的中医方法对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寻找治疗该疾病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4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5%,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法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可达到良好的协同作用,缓解临床病症,对临床上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谢仙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依沙吖啶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依沙吖啶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自愿终止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依沙吖啶终止其妊娠;对照组直接对其采用依沙吖啶终止妊娠。对比两组自愿终止妊娠妇女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对比,研究组妇女终止妊娠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妇女终止妊娠总有效率为75.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依沙吖啶终止妊娠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产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安敏;邓仁玲;王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总结两种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清醒时间长于瑞芬太尼组,气管拔管时间短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评分(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手术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但舒芬太尼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镇痛强度更大,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作者:刘国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男护生职业态度的形成与教育对策的研究

    本文通过测量长沙医学院10级、11级、12级本科护理班男生的职业态度,以此了解影响我校本科男护士职业态度的具体因素,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终将这些方法付诸实践,为我校及相关医学院和教育者实施对男护生的新的培养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明慧;黄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气管导管留置病人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后气管导管留置病人使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进行 PCIA 和肌注盐酸哌盐酸哌替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患者40例,采用全身麻醉完成手术,术后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舒芬太尼 PCIA 组(A 组)和盐酸哌替啶组镇痛组(B组),每组20例,术后 A组患者静脉接镇痛泵,泵内药物配方:咪达唑仑30mg+舒芬太尼100μg 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B组患者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 ,盐酸异丙嗪25mg合剂。术毕待患者呼吸节律恢复良好生命体症稳定后留置气管导管送病房。持续低流量吸氧,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VAS 评分,咪达唑仑舒芬太尼 PCIA 组(A 组)明显优于肌注盐酸哌替啶组(B 组),差异显著(p<0.05)。镇静评分:A组优于B组,两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有13例无法耐受气管导管,并在24h内拔管,A 组无1例在24h内拔管,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现象发生,恶心发生率相似(A 组3例B组2例)。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留置气管导管病人静脉镇痛,镇静镇痛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且病人对气管导管耐受良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李飞;唐吉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磨牙龋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双侧同名乳磨牙龋的患儿,共有牙齿186颗。一侧采用银汞合金胶囊充填常规备洞治疗,设为对照组,一侧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1年复诊成功率为94.6%(88/93),2年复诊成功率为84.9%(79/93)。对照组分别为81.7%(76/93),73.1%(6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磨牙龋病,实用价值显著,且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儿童早期龋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1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1例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菌病患者,诊断方法为绕宫颈一周分泌物涂片和阴道壁分泌物涂片做真菌培养,治疗方法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并配伍阴道内外用药进行药物加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假丝酵母菌涂片转阴率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都比较简单,且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利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针联合mckenzie 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电针联合 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陶聪;汪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伤寒并中毒性脑病临床分析

    分析研究本院2013年10月29日收治的一例腹痛腹泻的病人,对患者进行系列经体格检查、既往病史与各项理化检查,诊断为乙型副伤寒并中毒性脑病,伴有感染性休克、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低血钾症等,建议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糖皮质激素、喹诺酮类、奥美拉唑、护肝片以及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治疗。

    作者:汤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考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7例/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三子养亲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6%与74.1%,以治疗组效果显著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02,P=0.000);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 FVC、FEV1、FEV1(%)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结合方法治疗COPD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PECT 肾脏显像在评价肾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和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术(SPECT)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症状、体征、B超、CT 及生化检查等确诊为肾脏疾病患者的99m Tc -DTPA 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8例患者,其中63例患者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占92.65%;5例患者核素显像显示无功能,占7.35%;27例患者IVP检查显示有功能者,占39.71%;41例患者IVP检查显示无功能,占60.29%。由此可见,核素显像有功能明显高于 IVP 检查X2=21.25,P<0.01)。IVP不显影的患肾核素显像图多表现为2级以上,主要为2到3级。讨论:核素肾动态显像操作方便、准确度高、零创伤并且可重复测定,是目前临床上评价肾功能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在早期有效的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为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力保证,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肾脏核医学在肾脏疾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开展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90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服务组和对照组两组。服务组进行计划生育服务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结果:服务前后两组人群避孕节育知识得分、避孕措施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工流产患者开展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能增强其避孕意识,有利保障妇女生殖健康。

    作者:付红燕;刘田;韩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60名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常规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与此基础加予蒿芩麻杏石甘汤口服及敷背散外敷治疗的疗效比较,观察中药内外合治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安徽省滁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符合中西医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予阿奇霉素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蒿芩麻杏石甘汤口服及敷背散外敷。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的比较,观察中药内外合治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后总积分、病情分级及疗效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的总积分、病情分级及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疗程和疗效分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尚不足以说明治疗组在疗程、疗效分级上优于对照组。结论:蒿芩麻杏石甘汤配合敷背疗法联合阿奇霉素,在总体疗效、症状改善方面较单纯运用阿奇霉索有明显的优势,且缩短了治疗疗程。

    作者:谭仁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肠癌手术之后出现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6例常规西医护理(对照组),另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在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上,研究组均显著短于比较组(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手术之后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使治疗成功率得到提高,能够加快症状的缓解以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晓花;邓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肝胆管结石的手术疗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所有患者均接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总结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150例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死亡,手术总优良率为81.33%(122/15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67%(28/150),结石残留率为21.33%(32/15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胆、胆道出血。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患者具体病情及周身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在大程度上保障治疗方式的合理化,规则性的结石肝叶段组织切除术是彻底清除病灶及降低复发率的关键。不失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胡玲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对于静脉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麻醉管理的总结和体会。方法:选取通过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67例,对比和分析患者在注射麻醉的整个过程中的血压、心率以及气道压等各项常规数值的变化。结果:注射麻醉后其中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而三人均无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而且发现充气后的血压较充气前比较均有稍微上升,适当的加大麻醉后血压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气腹后,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心率下降,其中有一例患者的心率降低到每分钟45次,个别患者的心率高值达到130分/次,而大部分患者都处在<130次/分以下,同时气腹后通过调节呼吸参数后发现气道压平均上升到了4.5mmHg左右,且指标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技术上,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的每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在麻醉时应该注意,尤其是对于患有一些心肺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该患者的麻醉管理。

    作者:杨继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HS,近端锁定钢板及 PFN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研究分析 DHS、近端锁定钢板及 PFN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A 组、对照组B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PFN 治疗,对照A 组采用DHS治疗,对照B组采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以及 Harris 评分。结果: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A 组和对照B组(P<0.05);三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的患者采用 PFN 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严万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