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卫晓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引起妇产科孕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产后出血患者120例,对其年龄、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40岁产妇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20-30岁和31-36岁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思(P<0.01);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及阴道助产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70(58.33)例,胎盘因素20(16.67)例,混合因素12(10.00)例,软产道损伤10(8.33)例,凝血功能障碍8(6.67)例。讨论: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因素以及剖宫产指征及产妇年龄大等,做好全面的产前检查、预防措施以及充分的产后护理,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的关键。
作者:邱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根据病情分为两组,每组40人,1组进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2组单行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在24小时内有效止血的人数有28人,占总比的70%。2组单行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在24小时内有效止血的患者有15人,占总比的37.5%。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地有15人,占总比的37.5%,1组联合用药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有28人,占总比的70%。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小,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杨静;何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把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治疗组30例产妇实施全程护理告知程序,对照组100例产妇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在产褥期患病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等状况。结果:治疗组产妇在产褥期患病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而治疗组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情况。结论:对于产妇实施全程护理告知程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产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白秀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80例,均为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初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两组孕妇均为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知识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的定期产检及孕期、分娩期系统知识培训、孕期心理干预、呼吸减痛分娩课程宣教、人工监护、“导乐”全程陪伴及无痛分娩等综合干预措施,整个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均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影响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结果:干预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主要降低了社会因素所占的剖宫产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的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管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1.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2.6%,心绞痛持续时间为(5.2±0.3)min,发作频率为(4.1±0.6)次/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98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舒适护理。然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贺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可涉及临床各个科室,是治疗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的有力武器,它们不但疗效高,治愈快,而且使用方便,易于保存。随着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抗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作用机理越来越复杂,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的困惑和疑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必须提倡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应更加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马存萍;马敏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却发展缓慢。文章从中医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了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指明了中医发展需要遵循的规律与发展方向。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王宇晨;李林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退黄汤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汤剂;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化瘀退黄汤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作者:邢佑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4年4月23日10:10分,金凤区疾控中心接到宁夏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接诊了一例疑似狂犬病病例。
作者:赵兴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增加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间接收治疗5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医师采用缬沙坦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缬沙坦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真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健康与维护的知识相对缺乏,因此,做好老年人口腔预防和保健知识的宣传极为必要,并应加紧防治老年人龋齿、老年人牙周疾病、牙齿过度磨损、口腔粘膜病等损害老年人健康的口腔疾病。
作者:余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伴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高低是衡量护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儿科患儿及家长为关注的问题。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解决了反复穿刺而破坏浅表静脉,减少疼痛,而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我科自2011年0l 月~2014年03月,对270例患儿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化瘀消癥汤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22例异位妊娠妊娠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纯单一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化瘀消癥汤联合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4%,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消癥汤联合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对患者盆腔的血液循环进行了极大的改善,而且还有效降低了患者的 HCG水平,具有很高的治疗有效率,大努力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李荣花;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防治骨科脊柱大手术后危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有效方法。方法:由于我院的专科特殊性,我科大多收治骨科大手术术后危急重症患者,研究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 ICU脊柱大手术术后患者199例;其中,实验组100人采取双下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2500-5000u),对照组99例危重症患者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2500-5000u)预防,通过比较两组间患者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发生率;对比两组间D-二聚体值,血浆蛋白S、蛋白C等指标数值的差异,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以及两组间出血点、皮下瘀斑、皮下淤血、皮疹等因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双下肢气压治疗组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值,血浆蛋白S、蛋白C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气压治疗对于防治危重症患者 DVT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且该方法安全,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简单易操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黄付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配合康复治疗在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康复训练并辅以痉挛肌肉注射 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GMFM、临床痉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未出现过敏、肌无力、局部疼痛等现象。结论:肉毒毒素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小鸣;田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常见疾病,祖国医学古籍中并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证候可归为“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范畴。近几年,中医应用治未病思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采取中医“治未病”思想,即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以及已病早治、防其传病两个方面着手,同时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发病机制,从而给予规律诊治措施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中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事业有所借鉴。
作者:曾华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7名患者中有25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脑血管病。其中,以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有12例,以单纯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者有10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9例,休克患者5名,脑血管病患者4名,出现以为疼痛症状者3例,心电图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有4例。结论: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应该注意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结合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合理的处理,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刘医辉;刘耀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出国体检人员肺结核感染情况。方法:对6374名出国体检人员拍摄X线胸片,并对患有结核感染者研究分析。结果:107名出国体检人员胸片显示有陈旧性或活动性感染,占总体检人数的1.68%。结论:出国体检者肺结核感染率较低,且建国前出生者结核患病率显著高于建国后出生者。
作者:高兰珠;陈俊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硫糖铝与黄连素联合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硫糖铝与黄连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黄连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6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率则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使用硫糖铝联用黄连素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樊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