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玫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配合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3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心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并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策。结果: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后,患儿的配合程度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心外科手术护理中,探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心脏病需外科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其护理过程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心外科手术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9.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5.6%,其差异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心外科手术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惠海艳;范丽;陈琳;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疝是人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经腹壁非正常缺损或薄弱部位突出于体表形成包块的一种疾病[1]。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习惯性便秘及多次妊娠等疾病造成长期腹内压增高或是先天性、后天性腹壁薄弱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2]。很多患者由于惧怕手术等原因而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后发展成巨型或复杂疝,甚至发生嵌顿疝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的发病率就越来越高[3]。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采用高科技材料制成的疝修补网塞或疝修补平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一种疝修补术[4]。目前已基本取代了过去的传统手术[5]。本组收集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50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手术病例,设为治疗组;与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36例行常规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杨仕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04例,选取接受过目标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干预患者48例为观察组,选取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56例为常规组,对比相关护理落实情况与患者关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饮食、运动、休息、心理护理落实评分分别为(95±14)分、(93±4)分、(90±5)分、(84±16)分均高于对照组(89±11)分、(81±9)分、(75±13)分、(77±11)分,观察组患者评价非常有帮助率85.42%高于对照组6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慢性胃炎常规护理内容,在此基础上,执行目标自我管理,有助于促进护理内容的落实,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参与至护理内容的制定之中,加深患者对护理的理解,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赵霞;王新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旨在为临床提出科学有效对策,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患者89例,总结新生儿的出生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结果: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表明早产发生率为23.60%、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16.8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61%、胎位异常发生率为11.24%、胎儿畸形率为11.24%、脐带异常发生率为10.11%、巨大儿发生率为6.74%。结论: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主要有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异常、胎儿畸形、脐带异常,在妊娠期间应加强对孕妇的产前保健并定期进行全面的产检,尽早发现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作者:卢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的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68例重度子痫患者,按照入院住院号的单双号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12%(32/34)、满意度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71.43%(25/3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子痫患者积极采取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家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32例,对照组患者治愈26例,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采用整体护理不但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奈达铂同期放疗治疗45例宫颈癌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45例,所用患者均采用同期单药奈达铂化疗联合常规分割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给予放化疗的护理。结果:在所有的45例患者中,经过放化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有4例过敏反应,2例发生宫颈炎。1例因疾病突然恶化而死亡,而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由于处理得当,护理良好,均恢复较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结论:单药奈达铂同期放疗治疗宫颈癌时,放化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治疗的同时结合专业全面的特殊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哈丽达·马合木提;祖米拉提·塔西买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耐高压双腔PICC管在外科监护室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双腔 PICC 置管的病人28例,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双腔PICC置管术一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 PICC 导管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可以输血,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监护室推广应用。
作者: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分析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站门诊进行取环手术的绝经期妇女共80例,平均分成两组,受试组术前服用0.6m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两组均按常规操作取环,记录分析两组的宫颈软化情况、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综合反应程度。结果:受试组在宫颈软化程度、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取环过程中综合反应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软化宫颈,降低绝经妇女取环手术的难度,减轻受术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钟成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以天柱妇幼保健院9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为例,总结基层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经验,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的价值,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9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的患者,患者均来自于天柱县地区,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9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经阴道超声确诊的有85例,漏诊3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未破裂异位妊娠,诊断的符合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此项超声诊断。
作者:吴柳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出血情况发生的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1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在我院实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422例,按照剖宫产手术情况分为治疗组(术中出血)和对照组,统计相关数据并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中出血情况的诱发因素较多,发病严重程度不确定。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是一类临床上剖宫产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实施合理的预防措施,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该类情况的发生。
作者:金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以便寻找引起观察组患者出现 VAP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检验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医源性指标与患者自身指标方面均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AP会对ICU 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 VAP的危险因素不但包括了医源性因素,同时还包括了患者自身的因素。
作者:施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脑梗死运动障碍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利用肢体运动功能(FM A )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调查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2.5%,研究组满意度达94.7%,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能提高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实施行为护理能增加患者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荣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社会压力的剧增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心理疏不。、沟通不对称、心理失衡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人患有抑郁症状。通过精神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了解,在精神性疾病患者症候群中,抑郁症患者占有比例在5%-10%左右,而且呈航线上升趋势。精神卫生所面临的艰巨性和复杂型呈现出来,而抑郁症患者作为一个护理群体越来越受到医院和康复机构的重视,本文结合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开展的护理进行总结,并得出在护理中比较有效的护理方法,从事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人员相互借鉴。
作者:袁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强化院前急救管理,进一步完善急救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分析总结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120院前急救的主要问题在于急救医务人员,包括急救意识缺乏、信息获取模糊、个人的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对于上述问题需建立优良的院前急救服务管理体系,健全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强化培训教育,完善紧急救援方案。结论:逐步完善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对加强医院面对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娟;向新荣;谈惠丽;董群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合并浅前房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行超声波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中央前房深度<2.5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白内障患者共80眼,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17眼,占21.25%;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1.0)50眼,占62.50%。所有术眼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术前术后相比明显存在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浅前房深度合并晶状体硬度分级患者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相比,不同前房深度硬度相同患者EPT 、APT 、AV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硬度分级浅前房深度相同患者 EPT 、APT 、AV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出现可逆性水肿18眼,占22.50%,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透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中央前房深度加深,眼压下降,视力得到矫正。
作者:王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模式对于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并接受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0例,术后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另外选择50例相同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结果犹豫对照组,无论在术后并发症还是术后恢复情况上,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安全、有效,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范丽;惠海艳;陈琳;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病患共计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简称 EPO)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针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此类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深入研究。
作者:赖寒;吴群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从手术室护理工作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人性化管理策略,总结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为优秀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可以改善手术室工作整体环境,确保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以及高质量的手术室护理。
作者:唐科 刊期: 2014年第09期